银幕著名女特务形象回放(2)
      
          1960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由王苹、袁先联合执导描写解放军工作队深
      入云南傣族发动群众的反特故事片《勐垄沙》里,重庆话剧团的女演员曹樱继五年
      前在《五更寒》中扮演巧凤之后,再次“触电”,在这部影片中以女特务刀爱玲的
      面孔出现。这是一个国民党在溃逃时期,潜伏在傣族头人家里进行破坏土改活动的
      女特务。这个女特务身穿傣族的长筒裙,说话和走路都是故作姿态,与女特务标准
      的“花旗袍、烫发头、高跟鞋”非常相似。而演员的表演也完全是按照女特务特有
      的模型,带有明显夸张、脸谱化的表演模式,使人们从面孔上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女
      特务诡计多端的内心世界。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政治时代的特定背景,反特片作为一种及时反
      映社会现实、又有其惊险样式的剧情处理,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建国初期
      的《天罗地网》、《斩断魔爪》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同类题材的最早尝试。而1957年
      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羊城暗哨》,则是集惊险样式、悬念特征和曲折故
      事情节发展之大成的最经典的反特片代表作,剧中塑造的两个非常突出的女特务形
      象尤为令人称道。这部影片是由发生在广州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
      
          影片中的女特务“八姑”和“梅姨”的扮演者是狄梵和梁明,无疑给影片本身
      增添了最为精彩和成功的一笔。此外,著名导演卢珏则以深厚的艺术功底,把起初
      剧本中由演员夏天扮演马老板真正身份的“梅姨”,更加深化地扩展到女佣人刘妈
      身上,使其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曲折,并让女特务头目直到影片最后一场船上高潮
      戏时,才始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高超技巧。狄梵和梁明早于
      40年代就已经从影,俩人都分别参演过《复活》、《水上人家》和《姊妹劫》、《
      腐蚀》等多部故事影片。女特务“八姑”的扮演者狄梵,精心扮演了这一角色,发
      挥了作为演员最对戏路的精彩演技,这个“八姑”不但早已成为狄梵个人银幕最为
      光彩的代表作,而且多年来许多老影迷们都还念念不忘她的“八姑”。现在,狄梵
      走在外边,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八姑”,可见角色的影响之大。而这个角色的魅
      力何在?这主要是因为狄梵并没有单纯的按照反派角色的表演套路来束缚自己。
      (她既没有把角色去简单化、甚至用单一的“脸谱化”来丑化处理这一人物,而是
      把女人在妖冶背后一颗冷寂的心,还有渴望真爱、对侦察员王炼所隐藏在内心时常
      想要倾诉和表达的爱恋,以及自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全部
      淋漓尽致的随着情节的发展给表演出来。)虽说影片对这一人物的举止,也仅仅只
      是点到为止,并没敢过多地用胶片刻意的渲染和刻意的表现,但狄梵在极其有限的
      戏份中,靠着自己对角色深入细致的理解,真实的表现出了八姑七情六欲的人物心
      态。而同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知名演员梁明,主要是以专演“老旦”角色而见长,
      她饰演的女特务“梅姨”在戏中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佣人身份出现,直
      到影片结尾处才揭开谜底。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赋予了这一角色以极大的
      可塑性。人物的佣人着装,到女特务头目的旗袍着装,性格变化自然由此转向,其
      特定形象也就随着角色的改换而凸现出来。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于1963年拍摄的反映“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的《霓虹灯
      下的哨兵》,是根据轰动全国的南京前线话剧团演出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这部影
      片虽不是以反特为主线,但在表现与潜伏特务作斗争的情节上也着墨不少,故影片
      中所出现的女特务形象,也自然映入了观众的视线。这个名叫曲曼丽的女特务,主
      要任务是受特务老K 指使,准备爆炸“五一”游园会,制造新上海的社会混乱,最
      后当然是在英勇的“好八连”战士面前被挫败诡计,粉碎阴谋。前线话剧团的原班
      人马齐上银幕,女特务的角色也是由该剧团的女演员姜曼璞扮演。姜曼璞外形娇媚,
      肤色白皙,说起话来也是细语轻声,虽然服装时髦、艳丽,但绝没有固有女特务的
      服饰装扮得那样耀眼。在上海解放初期的那个时代,姜曼璞塑造的女特务形象,主
      要是以大学生的身份出现,这当然又是独特女特务形象的另一种类型。姜曼璞的丈
      夫白文正是颇有影响的话剧《我是一个兵》的编剧,随后,这部话剧被改编成喜剧
      电影《哥俩好》。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是反特片风光一时的拍摄
      “大户”,故在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中出现的反特片片种最多。无论是五六十年代
      的《无形的战线》、《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国庆十点钟》、《南海的
      早晨》、《海上神鹰》,还是七八十年代的《风云岛》、《熊迹》、《暗礁》、《
      客从何来》,当然,最为成功、也最著名的当属《寂静的山林》、《虎穴追踪》、
      《徐秋影案件》、《前哨》、《铁道卫士》、《冰山上的来客》这六部许多观众耳
      熟能详、过目不忘的优秀反特故事片,巧合是这六部反特片里面,也都有一个女特
      务来展开故事情节,让观众有一种欣赏影片之外的特殊感受。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