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十周年庆典的18部国产献礼片(1)
      
          1958年11月1 日至7 日,国家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各电影制片厂厂长会议,贯
      彻落实中央下达的专项任务,安排、制定了拍摄十周年大庆献礼片的具体计划。文
      化部部长周扬在会上对献礼片提出了“三好”(即“内容好、风格好、声光好”)
      的严格要求。
      
          1959年1 月,文化部电影局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指出“大跃进”中存在着缺
      乏科学精神、发展比例失调、影片粗制滥造、管理制度混乱等问题。周恩来总理也
      在会上指出: “我们要的是‘纪录性艺术片’,而不是‘艺术性纪录片’”。
      
          同年2 月,中宣部召开宣传工作会议,批评“大跃进”中文艺工作存在的过热、
      浮夸和偏向等问题。文化部党组的检查指出,电影方面存在影片宣传“浮夸风”、
      电影事业发展中头脑发热等缺点。3 月27日,文化部党组向中共中央呈报《关于各
      地电影制片厂的建设方针的请示报告》,建议采取坚决措施,制止各地新建故事片
      厂。4 月2 日至5 日,根据中共八届七中全会精神纠正“高指标”、“共产风”等
      错误。4 月23日,周总理在医院接见陈荒煤、张瑞芳、郑君里等电影界人士,在谈
      话中指出: “国庆献礼片不要贪多,要注意在人力、物力上留有余地,注意劳逸结
      合。”同时,他还提醒创作人员要“加强业余学习,提高艺术素质。”此外,周总
      理还特别强调: “只要年底以前生产的好片子,都应该算是献礼片。”5 月3 日,
      周恩来总理在部分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
      走路的问题》的讲话。7 月11日至28日,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重点
      讨论献礼片生产以及如何提高影片质量和加强艺术领导等问题。夏衍在讲话中提出
      要突破老一套“革命经”、“战争道”,思想要解放,题材要宽广,有意识地增加
      新品种。陈荒煤批判了“强调政治忽视艺术”等“左”的错误,呼吁要“出大师”、
      “出流派”。7 月19日,文化部党组向中共中央呈报《关于提高艺术质量的报告》,
      指出1958年的艺术生产中,违反艺术创作规律,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等现象十分严
      重,并提出了将艺术片年产量降到70部左右,鼓励题材、风格、样式多样化等多项
      改进措施。面对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拍摄的“艺术性纪录片”的“冒进”和
      “过多”、“过剩”,周恩来总理和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早就公开
      指出: “我们至少要拍出7 部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彩色故事影片来,向中华人
      民共和国十年大庆隆重献礼。”
      
          我们的电影工作者正是在这种正确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不负众望,以自己的出
      众才华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通过深入生活的扎实底蕴,在建国十周年来临之
      际,相继拍摄出来许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好影片。1959年,共生产故事影
      片( 含戏曲片)82 部,虽然产量比上一年有较大下降,但整体艺术质量却明显上升。
      通过政审,电影局领导和权威人士普遍认为,达到一定艺术创作水准的大约有30余
      部,占全年总产量的1/3 以上,其中彩色片的生产占45% ,无论是数量,还是在总
      产量中的比重,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年。经过文化部精挑细选,首次大规模
      推出了18部优秀国产佳作。同时,当年的9 月25日至10月24日,文化部在全国各大
      城市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
      次影片展览活动,共展出影片35部,其中故事影片17部,有《风从东方来》、《钢
      铁世家》、《换了人间》、《绿洲凯歌》、《战火中的青春》、《沙漠追匪记》、
      《今天我休息》、《金玉姬》、《飞越天险》、《江山多娇》、《烈火真金》、《
      试航》、《无名岛》、《矿灯》、《黄浦江的故事》、《地下航线》、《前哨》等
      优秀作品担纲“挂帅”,另外尚有新闻纪录片7 部,科教片6 部,美术片4 部。
      
          另外确定18部的献礼片,从当年的金秋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天,其显著而突
      出的特点:一是影片均为进口“伊斯曼”彩色胶片拍摄完成;二是各厂指标分配比
      例恰当,题材多样化,形式艺术化;三是在摄影、录音和洗印等高难度的技术方面
      均有重大攻关和突破;四是这些影片均由当红影星和新中国重点培养的青年新秀领
      衔主演,阵容强大。
      
          这18部归类到“献礼片”行列的故事片是:上影厂(6 部)《林则徐》、《聂
      耳》、《春满人间》、《万紫千红总是春》、《老兵新传》(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
      宽银幕立体声故事影片)、《宝莲灯》(舞台艺术片);北影厂(4 部)《青春之
      歌》、《风暴》、《林家铺子》、《水上春秋》;长影厂(4 部)《五朵金花》、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冰上姐妹》、《笑逐颜开》;八一厂(4 部)《海鹰》、
      《万水千山》、《回民支队》、《战上海》。
      
      
      
          综观以上18部国产献礼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影片无论是题材筛选,还
      是演职员阵容,无论是创作方向,还是艺术价值,均代表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成就,
      其中大多数影片已经成为不朽的中国经典名片。但由于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出
      来的艺术品,一些影片的选材尽管在突出和强调多样化方面精挑细选,但随着历史
      的发展演变,这些银幕胶片渐渐失去了原来应有的光泽。比如《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片,因为把其政治背景尽可能地推到后台,而着重描写几个家庭和妇女生活的关
      联,而在众多泛滥成灾的“大跃进”片中脱颖而出,把本来定下的同样是彩色片的
      《钢铁世家》给替换下来,当时围绕着究竟是上《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是轻喜剧风
      格的《今天我休息》而在上影厂领导班子中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因为同样是以
      “大跃进”为背景但在全片几乎是看不到这种浓烈的政治运动的氛围,而且是以喜
      剧色彩的笑料和爱情的主线来贯穿全片,来热情赞扬好人好事的社会新风尚,雅俗
      共赏的通俗化套路,更能贴近普通老百姓对传统电影形式和情节发展的欣赏习惯,
      而由于后来明文指出要求上报的“献礼片”必须是彩色片,这样,《万紫千红总是
      春》就占了一个大便宜,这样的例子同样也发生在长影厂拍摄颇受圈内人器重和一
      致看好的《战火中的青春》的身上,无论是从艺术成就还是题材故事都比之逊色的
      《笑逐颜开》鉴于抢选一步的彩色胶片,意外入选献礼片的行列。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