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十周年庆典的18部国产献礼片(2)
      
          至于被称为中国电影农村题材的扛鼎之作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献礼片中
      的独占鳌头,也有一段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当时在1958年“大跃进”风头正猛的时
      候,苏里导演看中了山西著名作家马烽写的这个本子,几番游说推荐厂里能够开拍,
      但考虑到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农村题材,厂领导并不看好,只是被苏里的执着精神
      所感动,再加上他执导的《平原游击队》名声在外,确实给厂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
      应,同年他已经完成的《红孩子》在审看后也反响不俗,于是便勉强同意,但当时
      彩色胶片的指标已经用完,苏里自从执导影片以来,还从来没有导演一部彩色片,
      所以,他想方设法又一心想拍摄个带“色”的来,最后只好用已经完成的其他彩色
      片的剩余胶片来完成,但全部样片洗印出来送审后,得到电影局领导的一致叫好,
      但由于“伊斯曼”和“阿克法”两种不同的彩色胶片,完成后的样片偏色厉害,色
      差严重,直接影响质量,电影局明确指示,此片可做国庆十周年献礼片的备选节目,
      为了保质保量,影片有过半镜头需要进行重新补拍,厂里破例申请购买进口胶片,
      以影片完成中的两种胶片镜头为多者为主,又重新赶回山西汾阳外景地,进行了二
      度拍摄。
      
          另一部闻名遐迩的中国经典名片《五朵金花》之所以能够顺利问世,则是夏衍
      的一大功劳,当时在几经反复确定18部献礼片时,夏公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要总是一种题材,要合理搭配,要‘百花齐放’嘛,我看可以搞一个轻松活泼
      的喜剧片,来反映新中国建设的新成就,这样不是很好吗?”云南颇有才华的赵季
      康、王公浦夫妇的“神来之作”就在很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起先这个文学剧本的
      原名叫做《13朵金花》,因要表现的人物太多,不可能每一朵“金花”都给人留下
      印象深刻的感觉,所以,夏公又为此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好建议,重新集中人物,
      调整情节,更名为好记且更为精彩的《五朵金花》,由于这部影片为最后确定,故
      此在当年底才拍摄完成,并于次年的春节过后才公开放映。此外,八一厂的《海鹰
      》由于是善于用情的严寄洲执导,他拍摄出来剧中俊男靓女的王心刚与王晓棠吉普
      车飞驰、海边拥抱抒情等一些场景的恋爱戏,都被认为有损我军指战员的正面形象
      而遭遇剪刀,而《战上海》中的许多战斗场面,也被荒唐地认为是宣传了“战争残
      酷论”被迫删减。
      
          总之,这样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以及“明星效应”于一体的新片
      集中展映,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主题、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多彩
      的各类题材,真正以电影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普及艺术形式,达到了雅俗共赏、寓
      教于乐的目的,这些主流影片在全国广大观众当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并
      引发出强烈的共鸣。短暂的24天里,观众高达1.2 亿人次,随之,这些影片拆散分
      开,陆续到各中小城镇和工矿、农村、部队等广大区域中放映,观众量更是猛增,
      综观1959年全年,全国观众人次突破40亿,比狂热“大跃进”运动的头一年所“浮
      夸”的30亿人次,还要“货真价实”地增长了1/3 。
      
      
      
          1959年11月2 日,文化部、中国影联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会,庆贺“新片展览
      月”的成功。周恩来总理激动地在会上发表讲话,称赞说: “在文艺方面,戏剧、
      电影可以说是开得最茂盛的两朵花,这是两朵兄妹之花”,“十年来,电影工作者
      在党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电影的风格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电影已经开始
      创造了一种能够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风格”。
      建国十周年大庆,特别是中国影坛上真正的“百花齐放”,被史学界称之为“难忘
      的1959”,而被载入史册。
      
          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献礼片”,还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堂
      而皇之地阔步走进了国际电影市场,同样赢得了世界人民和各国观众的喜爱。《五
      朵金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18部献礼片的最后压轴之作,于1960年
      的春天,在全国隆重放映,并于同年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放
      映,担任主演的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的“银鹰奖”,王家乙同获“最佳导
      演”的“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请杨丽坤亲自前往埃及,领此大奖。这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继石联星主演《赵一曼》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第5 届“卡罗维·
      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为自由而斗争奖”的“最佳女演员奖”、新中国培养出
      来的青年演员王晓棠和达奇主演的《边寨烽火》荣获了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第11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之后,杨丽坤在世界影坛上获得的
      第三个“国际影后”级的殊荣。同时,《五朵金花》自1959年起,先后输往46个国
      家和地区进行隆重公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记录。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