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来的志愿者,可信吗?(1)
      
          当听到我的调查对象中有许多是通过在互联网的BBS上发贴子找来的志愿者
      时,几乎每个人都立即问我:“你如何保证他们说的是真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这问题背后的一个假设是:这种志愿者,与通过随机
      抽样而获得的接受问卷的调查者相比,他们更可能说慌。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种方法: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拿着一个随机抽样获得的名字在傍晚去敲响他的家门,突
      然闯入他的生活,不顾及他当时的心情,由我们这些他完全不了解的人将一个他可
      能毫无兴趣甚至颇为反感的调查强加给他,同时告诉他还会因此得到一些报酬。
      
          而在我于互联网上公布的寻找志愿者的启示中,我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样几点:
      第一,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出版过许多两性问题著作的作家,现在是一个要
      做学术研究的学生),我对于多性伙伴行为者的价值倾向(多性伙伴行为是个人选
      择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或道德问题,本研究只是探究社会控制对此的影响,而不进
      行价值评判),以及他们可以获得关于我的更详细信息的网址;第二,我以人格保
      证对受访者的个人信息严格的保密(受访者自始至终都无需讲出他的职业、姓名这
      些具体信息);他们的谈话将被打乱了用在我的论文中,在我的论文发表之前,他
      们可以先行阅读,并有权力要求我对涉及到他们的地方进行修改,如果修改仍不令
      人满意,我会保证删除一切他们要求删除的内容;第三,他们不会因为接受我的访
      谈而得到任何物质酬报,只会得到我自己的著作作为纪念品,对他们最大的回报是
      对人类性学研究做出贡献的自豪感;第四,我不强迫甚至不试图劝诱任何人接受访
      谈,  “您充分尊重您不接受我访谈的权利,但是,如果您接受了,我就希望您陈
      述的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为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我在这里请求您保证真实!”第
      五,我完全听由志愿者选择他们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在他们接受访谈的心理准备和
      心情最好的时候进行访谈,而不会强行闯入他们的生活。比如,F15便是在我已
      经睡下的深夜一点打电话给我表示有时间谈话的,我立即起床出去见她。
      
          二者比较,不能看出,我在此研究中获得的受访者,并不比抽样获得的受访者
      更多说慌的理由。
      
          但是,保证真实性的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人们对于防止和鉴别问卷调查者说
      谎已有一套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事实上,问卷调查中的防伪与鉴别同样可以
      用在个案访谈中。在我的访谈中,同样会通过不同的问题检验受访者的陈述。比如,
      不止一位未婚女性受访者说,她们从不与已婚男人发生性关系,但在我对她们每个
      性伙伴身份的逐一鉴别中,却发现事实远非如此。
      
          另一个例子也能够说明访问者的高度警惕与机智才是访谈内容真实性的最佳保
      障。在对一位女性受访者进行访谈的时候,她对我讲和陌生人做爱的时候一直坚持
      使用安全套,但是后来在讲述一次具体的性爱经历时,她描述说那个陌生网友进了
      屋就强行将她抱到床上、扒掉衣服性交,她甚至没有看清他的面孔。我立即追问:
      “这一次没有戴安全套?”在我随后的一连串追问下,她不得不承认,事实是她一
      直坚持或者说希望坚持戴安全套,但真正做到的时候却微乎其微。
      
          察言观色同样是最后的检证真实性的方法,访问者必须时刻留心受访者瞬间变
      换的语气、表情、不同的用词,等等。
      
          事实上,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并非保证真实性的关键,关键是调查者是谁。换
      言之,调查者自身的素质,他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他对被调查者陈述
      中可能出现的偏失的敏感性,等等,都是访谈真实性的保证。这其中,有许多是学
      术素养之外的要求。
      
          对于每一个给我写信来的志愿者,我都在第一次回信中便留下我家里的电话号
      码,告诉他们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有些调查者甚至不愿意留自己家里的电话给受
      访者,那么你同他建立信任关系的一个机会便失去了。从一开始接触,你就要让他
      相信你愿意成为他的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把他当作小白鼠。第一次通电话是非常
      重要的,你要让对方感到你的热情,你对他的感激,特别是你对他的关心。你的语
      气应该像是两个很熟识的朋友间的谈话,而不是对一个陌生人。
      
          见面之始的最初几分钟,同样是极为重要的。我见过一些调查者虽然在努力使
      自己做到保持微笑,但他与受访者间的心理距离却并未打破。随意、亲切、关心,
      细心地抓住对方当时的状态,找到最好的话题通过一两句话就拉近距离,见面最初
      十分钟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访谈的成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你的目
      光。只要当你内心真正对受访者充满了感激,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想和他成为真正
      朋友并长期交往的愿望,你的眼睛里才会有那种可以让受访者觉得很亲近,乐于像
      朋友一样和你交流的目光。而这些,确实是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
      
          我要特别感谢多年当记者和作家的经历,我曾对诸如同性恋者、易性恋者、艾
      滋病病人、美术学院人体模特儿等许多敏感人群进行过深入访谈,出版过多部专门
      的著述。怎样和受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受访者客观并尽可能详尽地表述自己的
      经历,在某种意义上已转化为我在与受访者接触时的一种本能行为。虽然我本质上
      是一个内向的、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但是,当我面对自己的受访对象的时候,
      我总是仿佛换了一个人,能够本能地调动起自己全部的社交储备,瞬间拉近与受访
      者的距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