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3)
      
          “原子弹的实际制造那是战争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科学队伍分裂
      了,大部分科学家聚集在了英国、丹麦和美国,一小部分科学家留在了德国。为了
      打赢战争,发展核武器成了纳粹的一项选择。为此目的,德国的这些科学家被集中
      起来。这是有意识地研制核武器的开始。为了赶在纳粹前面,不至于让纳粹占了先
      机,美国也启动了原子弹的实际研制工作。你提到的爱因斯坦给罗斯福写信,就是
      这一背景的产物。
      
          “这样看,还是归于我刚才那句话:原子弹不是某一个人想出来的,它是科技
      发展的产物,而战争起了催生的作用。
      
          “说‘德国战败后美国立即把德国科学家弄到了美国,同时用了德国的设备和
      原料,这样才造出了原子弹’,那是一种误传。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德国人确
      实帮助美国制成了原子弹。详情咱们以后再讲。
      
          “至于‘曼哈顿工程’中的诸多问题,包括你那个‘银线圈’,不是一两句话
      就可讲清楚的。
      
          “你讲的‘当时实际上可以不对日本扔原子弹’的问题也同样不能用一两句话
      说明白。但有一点:战到油尽灯干之时,日本本是打算投降的,但有一个条件,就
      是保持天皇制,而美国和英国坚持要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不干,继续拼杀,美国
      便扔了原子弹。可等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实际并没有废止天皇制……”
      
          讲到这里,W 院士若有所思,停顿了好长的时间。尔后他接着讲:“有一层必
      须提及的是与原子弹有关但又是原子弹以外的事,那就是玻尔有关‘原子弹的革命
      性’的问题……”
      
          当天天黑了下来,服务员来喊去吃晚饭。晚饭后,我又找到了院士,继续听他
      讲。他讲了卢瑟福的故事,讲了玻尔的故事,讲了奥本海默的故事。
      
          故事一连讲了好多天。我入迷了。
      
          我听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脑子里萌发了写一本书来记述这些故事的念头,想
      到,这是一个大题材,讲的都是大情节,涉及的都是些大秘密,讲的都是些大人物,
      弄好了,肯定是一本好书。但我在犹豫,因为一个让人从ABC 讲起的门外汉,要涉
      足科学殿堂中的要事,岂不是痴人梦呓!
      
      
      
          可事情的发展令我喜出望外了,就我想到这一层并随后几乎打消了那一念头之
      后不久,W 院士却给了我鼓舞:他主动提出让我来写这样一本书。他说,书中记下
      当时科学家们的劳动和生活,让人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脉搏,揭示历史留下的秘密,
      回答历史提出的问题,接受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极有意义的。他表示,如果我
      决定了,他可以帮助我,向我提供咨询和有关资料。
      
          真是棒极了!得到一位院士的具体帮助——他一天在本职工作中花费十六七个
      小时啊,这谁会敢想?
      
          我答应下来,并下决心不辜负院士的期望。此后,我一边学习,一边收集资料,
      一边构思,在W 院士的具体指导和无私帮助之下,终于开始动笔,并最终完成了这
      本书。
      
          现在书稿就要付梓了。此时此刻,我对W 院士的感激之情怎么能讲得完、道得
      尽呢!
      
          谢了,谢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