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2)
      
          就在我陷入深思、回忆上物理课时发生的一幕幕往事时,就听W 院士问我:
      “你究竟想让我讲些什么问题呢——总不至于听我给你讲一遍中学物理课就完事吧?”
      啊,科学家的头脑个个像是一个由许许多多装满了材料的抽屉构成,用着哪些材料,
      他们就会拉开哪个抽屉。现在,W 院士在问我:拉开哪个抽屉呢?
      
          事先我并没有想好要了解哪些问题,只是由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引起,想听院
      士讲讲有关原子弹的有趣故事,故而对W 院士的提问我便无从回答。我只是说:就
      请讲讲原子弹出世的那些事吧,譬如,是谁想起了要搞原子弹这个玩意儿的。随后,
      一些零乱的知识——听到的传闻,书中偶尔读到的一些情节——从我的脑子里涌出。
      这样,我的话多了起来。我说,我听说,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对核研究起了很重要
      的作用。我说,我知道爱因斯坦为要美国制造原子弹曾给罗斯福总统写过一封信。
      我说,我听说有一个什么“曼哈顿工程”,美国的原子弹是由这个“工程”弄出来
      的。我听说,这个工程耗资巨大——20几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帮助蒋介石打三年内
      战所消耗的美元的数目。我听说,有了钱,建造者们便大手大脚起来,一个什么设
      备竟用上了银线圈的导线,导线的直径一英寸还多,光这些导线就花了7 亿美元。
      我说,我听人说,实际上美国的原子弹最后是由德国人造成的——德国战败后美国
      立即把德国科学家弄到了美国,同时用了德国的设备和原料,这样才造出了原子弹。
      我说,我听说当时实际上可以不对日本扔原子弹……
      
          等我讲完,W 院士略有所思后道:“你开始时提到了居里夫人,提到了爱因斯
      坦,并说他们对核研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你没有提到其他人。那么,请问:你知
      不知道卢瑟福?知不知道玻尔?知不知道奥本海默?”
      
          我立即说,我知道奥本海默,听说他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但对他的实际本
      领并不知晓,而原子弹以外的事倒听到了一些,如听说在他主持制造原子弹的时候,
      政府由于怀疑他是苏联间谍而跟踪他……
      
          W 院士听罢又略有所思,道:“实际上,在核物理学领域,在原子弹领域,无
      论是居里夫人还是爱因斯坦,他们都不是主角,尽管他们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杰出
      的贡献。主角是卢瑟福,是玻尔,是奥本海默……”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在这些领域,自己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院士讲到的三个
      主角的名字,我只知道一个奥本海默,而且毫无疑问,对他的事迹的了解必是片面
      的。至于卢瑟福,至于玻尔,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我如实把情况向院士讲了,并自我解嘲地讲了句:“竟孤陋寡闻如此!”
      
          院士笑了,道:“这并不奇怪——不搞这一行嘛。我们那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位同事——自然是一个搞科研的,别人向他提到了沙特的哲学,他一听道:‘
      呸!休要唬我!这点起码的常识我还是有的:沙特是一个国家,因此不会有什么哲
      学。’”
      
          我乐了。我们的谈话渐渐变得轻松起来,院士开始向我讲原子弹的问题。他说
      :“首先纠正你讲出的一个概念,原子弹并不是某一个人想出来的。它是科技发展
      的产物,而战争起了催生的作用。”
      
          我等他把事情讲具体。他继续道:“我们知道,原子弹利用的是原子能。而原
      子能从被人发现到实际运用于炸弹,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经过了从J ·J ·汤姆
      生开始的五代科学家的努力。这是一个大事业。那几十年中间,数以千计的科学家
      倾注了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居里夫人就是由于长期与放射性元素打交道而患上
      了不治的败血症的。当然,反过来,这项大事业也成就了一大批科学家——那几十
      年,就有几十名科学家因为核事业的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最突出的是上面提到
      的卢瑟福、玻尔和奥本海默。是核事业使卢瑟福成为‘核物理学之父’。是核事业
      使玻尔把量子论运用于原子结构,从而在物理学的贡献方面成为本世纪仅次于爱因
      斯坦的科学泰斗。是核事业成就了奥本海默——他没有得诺贝尔奖,但他成了‘美
      国原子弹之父’。他们各有各的神话。像卢瑟福,除了对科研本身的贡献,在培养
      人才方面的成就也为世人瞩目:他在实验室亲自培养的学生中,就有11人获得了诺
      贝尔奖,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院士继续道:“这说明,原子弹不是一个人造成的。这一含义从总体上说明,
      原子弹不是某一个人头脑里的臆想之物。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说不清楚
      到底是谁第一个想出了原子弹这一概念的。
      
          “先是伦琴发现X 射线,打开了了解原子秘密的大门。随后,J ·J ·汤姆生
      发现电子,原子‘不可分割’的神话被打破,使人类第一次窥视到了原子的秘密。
      此后卢瑟福发现α射线和β射线、发现蜕变现象、发现原子核、发现质子,他的学
      生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再到哈恩等发现原子的裂变现象,最后科学家们想到连锁反
      应,可以说,整个过程是原子弹出世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除中子外,没
      有一项发现是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的。一切发现都是科学实验中的‘偶发’事件。
      发现一个接着一个,人们对核的认识也随着一步步深化。
      
          “原子裂变是欧洲人发现的。1939年,玻尔把原子裂变的消息从欧洲带到了美
      国。随后,人们就看到,在奥本海默的办公室的黑板上出现了一幅原子炸弹的草图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幅原子弹设计图。
      
          “但是,就是那时,人们谁也没有想到真的要制造一颗原子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