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做媒体的温和改良派(2)
      
          采访者:《经济观察报》内部有一个口号:“永远找钱,永远找人。”何  力
      :主要就是要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采访者:资本是有意志的,这样不停地找,是否存在一个发展的连续性问题?
      
          何  力:我觉得你要给投资人信心。《经济观察报》正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特
      别是今明两年,如果要获得更快的发展,必须要获得资源的背景支持,必须通过各
      种途径来实现,基本上各种途径也都在尝试。 
      
          采访者:要更快的发展,办日报?还是其他?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已经是
      周二刊。
      
          何  力:我们的想法非常简单,日报和周报是不同的产品,要么做日报,要么
      做周报。一张日报让读者看半天是不对的,当然一张周报读者只看五分钟也有问题。 
      
          采访者:你估计现在一张日报的预算大概需要多少?
      
          何  力:成本加费用,日报运营一年七八千万元。如果一个老板9 点钟到了办
      公室,报纸还没有来,那肯定有问题。《广州日报》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就是它的
      早投,读者容易形成阅读习惯。我们的读者对于一份报纸的价格不是特别敏感,但
      是对于获取一份报纸所付出的成本特别敏感,如果转了半天是为了去订报,我想没
      有人愿意(这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一个电话搞定,必须要让他获得报纸的成
      本比较低,特别方便才可能看报,你不能让那些经理或者是经营者满大街去找(报
      纸)。 
      
          采访者:这是目标之一,还是一个已经达成的目标?
      
          何  力: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长远看,我们希望能够有战略投资者进来,
      上一个台阶。这个行业基本上还是垄断的,一个垄断的行业里什么成本高?机会成
      本,就是说你放弃发展的成本会比较大。垄断行业主要追求的还是扩张,是规模、
      速度、品牌影响力和在市场上的地位。在不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发展是很重要的。 
      
          采访者:如果你们是日报,估计多长时间持平?
      
          何  力:我觉得运行两三年可以打平。 
      
          采访者:这十几年有哪些人和事让你记忆深刻?
      
          何  力:有很多人。比如,我对南方报业和报人一直是心怀崇敬之情,我记得
      1998年底,《南方周末》做过一个年末专题,当时我就觉得很难望其项背,《南方
      周末》所达到的那个高度可能后人难以企及。包括《中国青年报》的一些人都在影
      响着我,比如丁望、胡舒立,包括王安、杨浪,还有杨大明,应该说都有很多影响。 
      
          《北京青年报》的影响也有,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慢慢不断地发展起来,经
      历了由边缘到主流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开始还是有一些另类的,类似《南方周末
      》,后来一点点都没有了。《北京青年报》实际上应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独
      立、信息集约化的产物。它强调传播效果和信息的客观性,即使是在立场比较模糊
      的情况下,也能发展。但我们显然不太想走这种道路。
      
          采访者:你怎么看这几家媒体的未来发展道路?
      
          何  力:我觉得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我想起了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
      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发现在报纸的发展上,把这句话反过来
      会更有意思,“不幸的报纸都是相似的,幸福的报纸各有各的幸福”。看到了太多
      的、短暂的或者是局部的成功,直到目前为止谁也不能说已经获得了领先的、持久
      的、广泛的成功。 
      
          采访者:外资的进入以及体制内媒体的变革,谁会是未来的生力军?到底谁将
      引领新一轮的潮流?
      
          何  力: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市场化和体制内媒体变革不会太快,这个
      变革的过程也不会从最基础的开始,会从边缘开始变,如广告、发行、形式、一般
      意义上的内容,最后才是核心内容。突破约束很难,所以我更看好那些没有这么多
      传统背景的媒体。我觉得互联网实际上很能说明问题,搜狐和新浪网的发展应该说
      很有意义,他们走到今天并不是他们自己所能预料到的,也不是政府所能预料到的。 
      
          还有你说我们现在的资源发生变化,空间比以前大了,大了的主要原因不是别
      的,而是我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闻领域。
      
          《经济观察报》一开始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读者对我们的预期是创新、是特
      色,所以我们经常面对的压力是要创新,创新的压力非常大。
      
          采访者:你是否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能够体现自己的理想?
      
          何  力:我觉得我没有特别明确的理想,确实没有。但是目前做的这个工作显
      然是我挺喜欢的。我刚才也说过,几千万元做一个媒体可以影响那么多人。另外从
      个人的偏好来讲,我觉得现在跟过去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获得选择权。我
      其实愿意做一个新闻教育者,这可能与我以前从事的工作有关。去年在美国呆了几
      个星期后,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在一线做新闻的人加入到做新闻教育的这个行业中
      来。我对此特别痴迷,我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将来如果有机会还想做这件事。 
      
          采访者:有过困惑没有?最让你感到困惑的是什么?
      
          何  力:有的时候你不是在想如何把新闻做得更好,而是在想些别的事,我想
      这是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我记得1997年有一次在北大做讲座,人家问我的新闻理
      想是什么,我说可以说是一、三、五做人,二、四、六做鬼,礼拜日休息,就是说
      你做过好事,也做过不太好的事,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种心态。 
      
      
      
          采访者: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何  力:其实在这行里最高兴的事或者说最有挑战性的事还是获得别人的认可,
      或者说你试图真的去影响别人。你的新闻或者新闻作品或者新闻工作,被别人认可,
      被别人欣赏,甚至于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命运。 
      
          采访者:这种成就感在《经济观察报》体验到了吗?
      
          何  力:在《经济观察报》的两年感觉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其实做领导这件
      事是可以学习的,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善和提高。 
      
          中国人有很多智慧,比如说“无为而治”这个词,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情况:一
      种就是他实际有为,这是一种高级的无为而治,一种管理境界;还有一种就是确实
      本身就无为。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处在哪一种,但我确实希望能够在《经济观察报
      》达到这样的效果,或者说我希望我自己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我与别人也谈到这个问题,说做领导要做的几件事情,第一要用你的专业知识
      和能力赢得下面的人的信任;第二就是你要不断地给你下面的人提出目标和要求,
      甚至这个目标和要求是他目前还不能达到的;第三你要帮助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如
      果你通过你的努力帮助他们达到了这个目标,你就能够成为一个好的领导。
      
          《经济观察报》以“理性、建设性”在中国新锐财经类报纸中独树一帜。在何
      力身上,我们能看到渴望实现新闻理想与价值的那群人的影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