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作为沟通者,你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喜欢你。在观众中,如果持中立态度的观众
      喜欢你,就有机会使他们注意你,并且接受你的信息。如果他们不喜欢你,就可能
      会认为你是一个爱出风头、没本事、愚昧和夸夸其谈的家伙。如果他们对你保持中
      立,就会认为最好把时间花在做其他事情上。这样,信息就无法穿越时空在你们之
      间传递。如果他们同情你,言外之意就是:“这家伙,真可怜!”这是不可能与他
      们交流其他任何信息的。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喜欢你,即使很不同意你所说的情况,
      他们对你最糟的评价也不过是“他确实相信这些破玩艺”;或者,“就算是,又怎
      么样?我喜欢他。”这就是人们对比尔·克林顿的不诚实所持的普遍态度。这总比
      “大骗子”、“你怎么这么笨”或者“该死的”这些话好听。
      
          10个确定性的结果
      
          我在下面列出了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事实:
      
          我们从来不在不喜欢的售货员那里买东西。
      
          如果陪审员喜欢被告,就不会认定他有罪;如果被告律师辩护其当事人是制度
      的受害者,陪审员也不会认定其有罪。案子的结果几乎总是宣判被告无罪,或者,
      再糟一点儿就是悬而未决。
      
          我们不可能与自己确实不喜欢的人成为密友。
      
          我们甚至不可能雇用自己不喜欢的应聘者。
      
          我们肯定不会提拔不受欢迎的人。
      
          当我们喜欢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也喜欢我们时,她讲的这门课就会学得更好。
      即使老师极其严厉,也是如此。
      
          我们决不会选举自己最不喜欢的候选人。事实上,即使我们认为很不受欢迎的
      那位候选人会做得更好,也不会投他一票。
      
          我们都熟悉一些人,却要远离他们,不与之交往,对他们毫不在乎。原因是
      “彼此没有共同点”。我们都有不喜欢的家人,容忍他们的惟一理由就是“我们是
      一家人”。
      
          我们都有同事,他们受大家喜欢的程度各不相同。在休息时间,你会选择跟谁
      在一起呢?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可能喜欢你不喜欢的人,而你也可能喜欢
      我不喜欢的人。因此,从逻辑上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没有一样东西是受每个人喜爱
      的,但是目的是要以大多数观众都会觉得你可爱的方式与人交流。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