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开枪,后提问
      
          美国对于这个血的教训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要
      问题之一,无论对于美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如此。或许,最初本能的反应就是要不
      惜动用武力。我们的国家毕竟遭受了不共戴天的仇敌以猛烈而恐怖的方式对我们发
      动的野蛮攻击。在敌人发动的这场惊心动魄的袭击中,造成了约3000平民的死亡,
      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任何一个国家一旦遭受了这样的袭击之后,都有权做出最
      强烈的反应。毫无疑问,布什政府也要制定猛烈反击的计划。引用好莱坞牛仔的格
      言:“先开枪,后提问。”结果,对阿富汗的战争,进行得出人意料的顺利(前提
      是,把阿富汗贫民的死亡数目搁置在一边。实际上,美国政府和媒体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这样做的),而欧洲的反应就不太热情,阿拉伯世界直率地表示沮丧。各国政
      府,尤其是普通百姓,都对这次造成庞大的平民百姓无辜死伤的事实,与将由美国
      牵头发动对付伊拉克的战争表示悲伤。然而,塔利班很快就被击溃了,阿富汗得到
      了解放,正如布什在2001年12月吹嘘的那样,本·拉登“3 个月前控制的是一个国
      家,而现在也许只能控制一个山洞了”。
      
          但是,牛仔格言的后半部分“后提问”,又该怎样去理解呢?作为“9 ·11”
      事件的直接影响之一,今天被许多普通的美国人承认了,他们对于外面世界的孤陋
      寡闻,现在他们准备开始行动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把图书馆和书店里有关伊
      斯兰教、中东和国际事物的成册书籍都借完了、买空了。多年来,新闻媒体一直借
      用有关性和名人的故事,来迎合观众最庸俗、最普通的欣赏标准。这时媒体才恍然
      大悟:新闻应该报道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了。于是,各家新闻媒体才开始载播有关外
      部世界的消息。然而,在新年到来之际,随着反恐战争取得的胜利,国内对于炭疽
      病和飞机场的恐惧感已经消失,旧的习惯又开始死灰复燃。从某种角度上看,人们
      恢复常态是件好事,但是它确实提出了一个问题:“9 ·11”事件后,新出现的热
      衷于了解外部世界的国民氛围,是否仅仅是昙花一现?美国是否要力求了解21世纪
      这个可怕的新世纪?还是仅仅满足于动用武力去征服它?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甄别贯穿全书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即美国和美国人。
      美国伟大的诗人沃特·惠特曼曾经这样写道“我包括了民众”,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不要仅仅因为个人主义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特征就认为,现实中的美国是一个完整的
      躯体。现实同样存在着美国人和美国的区别,也就是说,应该将这个国家2.85亿的
      国民与该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媒体机构相区别,后者是制定政策的机构,在
      外代表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官方形象。虽然有的时候,美国和美国人是指的同一件
      事情,但是机械地将这两者等同起来是非常错误的。正像大多数国家的状况一样,
      美国具有统治国家的机构,是由少数杰出的人物控制的,这些人物的观点不一定能
      与普通民众的观点相吻合。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5年里,随着经济不平等现
      象的加剧,美国统治者与其民众之间的隔阂一直在不断地加深。那些出身名门的富
      人与大人物们,日益控制了国家政治的进程。那些曾经引以为荣的新闻组织,都被
      那些只顾自身赢利的大公司吞没了。同时,也有许多价值观是被大多数美国人所认
      可的——“9 ·11”事件之后的六个月内,布什总统享有75% 的信任度——杰出人
      物通过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向民众提供了许多他们掌握的关于世界的信息,从而争
      取了民意,加强了国家的团结。简单地说,媒体反映的是统治者的观点,但是又直
      接影响着民众观点的形成。
      
          外国人常常感到很难理解,那些美国佬能够熟练地向海外兜售他们的产品,却
      很少知道在交易的同时,老外们是如何看待美国人的。然而,几乎很少有外国人察
      觉到,我们美国人的媒体和教育系统的服务是多么的差劲。在这块民主自由的土地
      上,信息和辩论渠道竟是如此狭窄,这是本书将要详细叙述的另一个主题。眼下,
      请让我们比较一下美国和欧洲在“9 ·11”之后媒体的新闻报道情况,以此来证明
      这个论点。
      
          在“9 ·11”恐怖袭击之后的数周内,我正在欧洲旅行。从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要报纸中,我发现许多新闻报道显示,它们既对美国遭受恐怖
      袭击表示同情,也赞同美国有权力采取军事报复行动。但是我也发现,许多报道都
      对武力反击持慎重态度,它们把军事行动与美国的外交政策联系起来,尤其是察觉
      到美国一直偏袒以色列,它们敦促要将注意力放在恐怖主义的根源上,而不是仅仅
      注意那些敏感的象征邪恶的代表人物,譬如奥萨马·本·拉登。“是要把凶手送上
      法庭,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出这些暴力行动的根源。”9 月14日伦敦《独立报》在
      一篇典型的评论中,发表了他们自己的见解,力劝重新考虑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将对
      伊拉克实施的制裁行动,及其反射性的加强对以色列的支持。在德国,甚至保守的
      《图片报》也刊登了主战和主和的观点:一篇文章引用了一名德国商人给布什总统
      的一封信,敦促他“要惩罚罪犯,而不是那些无辜的阿富汗的妇女和儿童”。
      
      
      
          相比之下,美国新闻媒体的言论与美国政府保持一致的腔调,都是在高声喧嚷
      暴力反击。福克斯电视网络的通讯记者身上别着美国国旗饰针,新闻节目主持人布
      里茨·休姆认为,阿富汗贫民的死亡不值得新闻报道。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CNN)
      的老板沃尔特·艾萨克森指示他的美国工作人员,如果要提到阿富汗贫民的伤亡,
      必须同时回顾“9 ·11”事件中死亡的美国人。(CNN 对其海外广播没有强制执行
      这类限制。)当美国的媒体最终调查美国人在世界其他国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这个
      问题时,这个丰富的综合话题仅被缩减为简单的情节剧。新闻界流行的做法是:无
      论任何人发表诸如《独立报》或者《图片报》所持观点的言论,他就被谴责为叛逆
      祖国、胡说八道。作家苏珊·桑塔格在《纽约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过
      去的对外政策已经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现在遭受打击,又有什么好奇
      怪的呢?
      
          美国的反应肯定比欧洲强烈,毕竟我们是受害者,遭受严重损失的是我们美国。
      但是,如果美国人要想今后避免遭受更多的攻击,我们必须认识到,单纯依靠我们
      的军事威慑,或者加强国内安全管理是不够的。将讨论的话题限定在所谓的爱国主
      义内容上,丝毫无助于果断地解决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来了解这一
      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这个问题,我们甚至需要考虑那些听起来不大顺耳的解释。
      譬如,我们需要承认,解释某个行动与实施那个行动有本质的区别。人们可以合乎
      逻辑地争辩说,我也会这样说,美国根本不应该遭受“9 ·11”这样的袭击(恐怖
      主义永远不应该有任何借口),必须将罪犯送上法庭。但是,还需要补充的是,如
      果没有美国对外政策的失误,以及美国长期积累下的怨恨的前提,就根本无法理解
      “9 ·11”事件的本身。
      
          全球有许多焦点地区,美国对那里的政策,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引起了
      争议,由此产生的仇恨足以反映到“9 ·11”事件中。假如美国不资助以色列占领
      巴勒斯坦领土,不在沙特阿拉伯驻军,本·拉登还可能发起这场战争吗?很可能不
      会!但是,我并不是建议华盛顿准许恐怖主义分子对其对外的政策实施否决权。其
      要点是,美国人需要认真讨论一下我们在国外的行为:哪些是明智的?哪些是非明
      智的?我们的行为是否完全符合我们经常贯彻的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我们是否实
      践了自己倡导的理论?以及认识到它在现实中有多么大的重要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