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Jefferson
      
          美国第1 任国务卿1789~1793
      
          1743年4 月13日生于弗吉尼亚的古克兰特
      
          1760年进入威廉。玛丽学院学习
      
          1767年取得律师资格
      
          1773年加入弗吉尼亚通讯委员会
      
          1774年撰写《英属北美权利综述》当选大陆会议代表
      
          1776年草拟《独立宣言》
      
          1776年~1781年任弗吉尼亚议员、州长,起草《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
      
          1784年~1789年出使欧洲。发表《弗吉尼亚纪事》
      
          1789年~1801年任美国第1 任国务卿第2 任副总统
      
          1801年~1809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1816年开始创办弗吉尼亚大学
      
          1826年7 月4 日逝世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年即参加美国第一
      次革命,在反英独立战争和国内民主改革中功勋卓著。杰斐逊在美国独立前后和建
      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被誉为" 开国三杰" 之一。他在政治学、哲
      学、文学、艺术、博物学、农学、建筑、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过人的才华。美国人认
      为,唯有杰斐逊才是美国第一次革命的代表和民主传统的奠基人。
      
          早期生涯杰斐逊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1743年4 月13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古克兰
      特县的夏德维尔农场。父系祖先是来自威尔士的移民。杰斐逊的父亲叫彼得。杰斐
      逊,是个殷实的烟草种植园主。他勤劳强健,思维清晰敏捷,通过自学和生活的磨
      炼,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交能力,在当地颇有名气和威望,曾任地方民兵指挥
      官和弗吉尼亚议会议员。他是早期弗吉尼亚种植园主的典型。杰斐逊的母亲叫简·
      伦道夫,家庭背景烜赫,其先祖据说可以追溯至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母亲的家世
      虽然使这个家庭在上流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但杰斐逊却并不以此为豪,他从未在公
      开场合提及过这一家庭背景。
      
          彼得。杰斐逊没上过几天学,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却颇为重视,在孩子们很小
      的时候就为他们请了家庭教师,不仅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还经常带他们到大自然
      中去,培养他们向社会学习的兴趣,向他们灌输严谨求实、奋发向上的精神。杰斐
      逊在少年时代就显示出了语言天赋,读了很多古典名著。他热爱大自然,熟悉边疆
      的生活,了解拓荒者创业的艰辛,对印第安人和黑人也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和关注。
      
          杰斐逊十四岁时父亲去世,留下了一大笔遗产:近八千英亩土地和一百余名奴
      隶。根据父亲的遗嘱,杰斐逊成年后将成为这笔产业的主要继承人。父亲在遗嘱中
      还特别叮嘱杰斐逊要接受最好的教育——父亲的这个遗言是让杰斐逊终生受益的最
      宝贵的遗产。
      
          1757年,杰斐逊来到家乡的詹姆斯。莫里牧师的学校就读,与他后来的政治追
      随者和继任者詹姆斯。麦迪逊、詹姆斯。门罗是前后级的同窗。在这里,杰斐逊主
      要学习语言、古典文学及舞蹈等科目。虽然有所获益,但他不满意莫里先生刻板的
      教学方式,遂萌生了进入威廉斯堡的威廉。玛丽学院学习的念头。1760年,他终于
      实现了这一理想,来到了繁华的商业城市威廉斯堡。最初,杰斐逊受到了这里浮躁
      享乐风气的影响,但他固有的自知之明使他感到:放纵会使自己堕落。
      
          从此,他全身心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每时每刻都与书籍为伍,学习异常
      刻苦。
      
          他的同学们注意到,杰斐逊的勤奋是持之以恒的,总是天刚刚亮就起床晨读,
      常常半夜才入睡,表现出了坚韧的意志和充沛的精力。杰出的教育家威廉。斯摩尔
      教授对杰斐逊产生了巨大影响。斯摩尔的主业在自然科学方面,但人文社会科学方
      面的学识也相当渊博。从他的身上,杰斐逊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
      的思维方法。不久杰斐逊又结识了该院最优秀的法学教授乔治。威思和思想较开明
      的弗吉尼亚副总督弗朗西斯。佛奇尔,四人经常在一起品赏名著,交流学习心得,
      有时也宴饮,纵谈天下大事。
      
          这是年轻的杰斐逊所接触的第一批真正有教养的人,对于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
      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正应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那句古训。
      
          青年时代的杰斐逊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广泛涉猎各种经典名著,浏览了大量
      名人的作品,其中包括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思想家们的代
      表作,同时还精通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等多语种。数年寒窗攻读,
      使杰斐逊的头脑日渐充实,视野大大开阔了。但他从来不主张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认为理想的生活境界应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双重丰富多彩。
      
          杰斐逊是在1767年进入了弗吉尼亚律师界的,几年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在诉讼中保持了较高的胜诉率和良好的声誉。他的当事人多为当地富人,但也有贫
      弱的普通百姓。1770年,他曾免费为一位黑白混血儿进行过辩护,试图使他获得自
      由,但由于他在辩词中使用了" 自由" 、" 平等" 等激进的词汇,这一辩护未能成
      功。
      
          这个时期的杰斐逊已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了。他身材修长,一头红发,淡
      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但穿着比较随意,不太重视打扮修饰。他待人平和随意,情
      趣高雅,学富五车,爱好也十分广泛,以至有人认为,杰斐逊的才情比他的政治能
      力更为突出。除了人文社会科学外,建筑学、收藏学、农学、机械工程等,无一不
      引起他的关注,他还经常参加射击比赛和到剧院看戏,闲暇时则拉拉小提琴。这时
      期他还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经常在野外和林中独自散步,坚持洗冷水浴,他
      把自己终生未患感冒归功于此。同大部分美国青年一样,他也有自己的罗曼史。二
      十一岁时,他曾向一位朋友的妻子求爱,此事在他任总统期间被作为丑闻曝光,备
      受诘难。
      
          1772年1 月1 日,杰斐逊与年轻的寡妇玛莎。韦利思。斯克尔顿在弗吉尼亚查
      尔斯县的森林别墅结婚。新娘当时二十三岁,其父亲是当地的文化名流和大律师。
      
          她金发褐眼,美丽娴雅,弹得一手好钢
      
          琴,歌声也很动人,而最让杰斐逊为之倾倒的则是她纯真善良,待人平和、诚
      恳的品格和气质。这一婚姻使杰斐逊的财产增加了一倍,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种植园
      主。婚后,杰斐逊开始营建他的华丽宅第——蒙蒂赛洛,并承担了选址和建筑设计
      等重要工作,充分展示了他多方面的才华。
      
          这一婚姻是幸福美满的,杰斐逊才华横溢,胸怀大志,一生为公务而奔波。玛
      莎才貌出众,理家有方,对杰斐逊体贴入微。二人珠联璧合,伉俪情深。
      
          同许许多多热血青年一样,青年杰斐逊也希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因此当
      上律师后不久就步入政坛。1769年,他通过竞选成为弗吉尼亚议员。
      
          独立战争的战士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当局加强对北美的压迫性政策,双方矛
      盾随之激化,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日趋高涨。在这场决定北美人民前途和命
      运的斗争中,杰斐逊如中流砥柱,始终站在反英斗争的最前列。
      
          1773年,杰斐逊加入了弗吉尼亚的通讯委员会,参加了反抗英国高压政策的斗
      争。杰斐逊等人很好地履行了职责,却触怒了殖民当局,于是议会被蛮横地解散了。
      
          为此,杰斐逊于1774年草拟了《英属北美权利综述》。该书文笔潇洒流畅,充
      分表达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压迫性政策的立场,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
      斗争精神,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该书成为轰动一时的
      
          畅销书,在欧美各地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书中提到的" 天赋权利" 思想,后
      来在《独立宣言》中得到了进一步阐发。
      
          1775年4 月,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同年5 月,杰斐逊
      一行来到费城,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他和富兰克林等民主派政治领袖的到会给
      大陆会议带来了新的气象。1776年,他被指定进入一个五人委员会,起草一份宣布
      独立的文件。委员会中的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人的政治经历和声望当时远在
      杰斐逊之上,却一致推举比他们更为年轻的杰斐逊充当执笔人。杰斐逊用其如椽之
      笔,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个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官方文件——《独立宣言》,
      经大陆会议讨论和修改后,于7 月4 日被正式批准。《宣言》首先指出——
      
          人人生而平等,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
      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了这种目的,人民就有权
      去改变或废除它。
      
          这段后来脍炙人口的名言为北美人民提供了反对专制暴政、争取自由解放的政
      治理论。接着,《宣言》历数了英国在北美犯下的罪行,以说明英王政府已经变成
      了压迫北美人民的专制政府。《宣言》以雄辩的事实告诉世人:北美脱离英国独立
      是理所应当的。《宣言》语言雄浑典雅,逻辑雄辩,充分表达了美利坚民族要求独
      立自由的愿望和他本人的真实情感,对于号召和动员北美人民同英国殖民者进行斗
      争起了巨大作用。
      
          《宣言》的发表为杰斐逊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但他深深地懂得,写在纸上的
      东西必须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甚至流血牺牲才能够实现。为了推进弗吉尼亚的民主
      改革,以实现自己的美好社会理想,杰斐逊于1776年10月返回弗吉尼亚议会。
      
          杰斐逊认为,法律应该在保障公民平等和自由权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
      他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他促使州议会通过了一项他草拟的法案,废除了旨
      在保护封建大地产制的长子继承法和限定嗣续法。通过他的大力宣传和不懈努力,
      终于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律。
      
          此外,他还提出了普及知识、发展教育事业等进步的法案,其中一些后来被正
      式批准生效。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他为在弗吉尼亚通过他制定的《弗吉尼亚宗教自
      由法案》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以铲除" 精神专制".杰斐逊认为,这是他此时期独立
      拟定的最著名的一个法案。该法案的精神后来被载入《联邦宪法》的《权利法案》
      之中。
      
          在家乡工作时期,杰斐逊遇到了少年时代的两位校友詹姆斯。麦迪逊和詹姆斯。
      
          门罗,发现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政治主张也与自己十分相近,遂在学识和
      政治方面尽力帮助提携他们,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779年,弗吉尼亚议会选举他为该州州长。杰斐逊本想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落
      实他的社会改造方案,但由于独立战争打得十分艰苦,使他的许多设想未能很好实
      施。这一时期(1779~1781),他主要致力于为大陆军队提供后勤保障和保护地方
      等工作。此时,英军和美军叛将阿诺德大举攻入弗吉尼亚,烧杀劫掠,蒙蒂赛洛也
      惨遭浩劫。杰斐逊责任重大,但他没有军事指挥的权力,也不具备这种才能,受到
      议会的重重牵制。虽然他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但仍受到责难甚至诋毁,这使他萌
      生了赋归之念。州长任期结束后,他便回到了蒙蒂赛洛私邸。
      
          赋闲期间(1781~1783),杰斐逊读书、吟诗、会友,管理农作,与妻子女儿
      尽享天伦之乐。这段隐居生活并非全封闭的,其间,他深入考察了弗吉尼亚的自然
      和人文环境,撰写了一部使他在美国文学史和自然史领域颇负盛名的著作《弗吉尼
      亚纪事》。1785年该书首先在法国出版。该书表面上记述了弗吉尼亚州的资源、宗
      教、风俗习惯和社会,实际上扩展到整个美洲,并涉及宪法、经济、种族等重大问
      题,充分体现了杰斐逊的博学多才和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家的胸怀。
      
          这种田园诗般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782年9 月6 日——这一天妻子玛莎去世。他
      悲恸欲绝,十年伉俪情深使他无法忘怀,发誓永不再娶。他遵守了誓言。睹物思人
      使他长期郁郁寡欢,只得重回公职。
      
          国会议员和外交家1783年,杰斐逊被选入联邦议会。在驻国会期间,他全身心
      地投入各项重要工作,是各项进步立法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在审查、通过对
      英和约的工作中扮演了领导人的角色;设法使国会通过了采用货币十进位制的议案。
      他还草拟了1784年法案,对如何组织西北领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甚至提出了废
      止奴隶制度的主张,虽然他本人是一个大种植园主。
      
          1784年5 月,为了争取国际社会对美国革命的支持,杰斐逊携女儿出使欧洲。
      
          在欧洲生活的五年是他一生中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之一。最初,他与自己十分仰
      慕的富兰克林先生一起工作,设法与欧洲各国协调商务关系,并与北非诸国交涉海
      盗问题,以维护美国的商业利益。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的关系十分融洽,这一交往也
      使他终身受益。此时期,约翰。亚当斯也在欧洲,虽然他与杰斐逊的政治观点大不
      相同,但他们的合作还是相当愉快的,起草《独立宣言》时的友谊得以延续。
      
          第二年他出任驻法公使,以接替离任的富兰克林。在他的努力下,美法之间达
      成了一项领事条约,虽然法国并未放弃贸易
      
          排外主义,但美国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美法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世界时尚之都巴黎,杰斐逊还与一位美丽高雅的女画家玛丽亚。哈德菲尔德。
      
          科斯韦夫人邂逅,两人情趣投合,相互敬慕,经常在一起散步交谈,结为挚交。
      杰斐逊对欧洲的古老文化十分倾慕,游览了许多国家,那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遗迹
      和一座座历史名城常常使他流连忘返。他还对欧洲的科学研究和经济状况做了一番
      考察。但封建专制制度下旧大陆的黑暗落后和愚昧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
      他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成熟和农业理想国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时,正值法国大革命由酝酿而爆发,他希望法国革命取得成功,由此而产生
      了丰富美好的政治联想。但他也对形势的发展过快和恐怖的出现感到担忧,并警告
      法国友人,不要因冒进而失去已取得的成果。他甚至一度认为,此时的法国尚不具
      备建立共和制的条件,君主立宪是合适的选择。杰斐逊不断把搜集的有关法国革命
      的动态详细汇报给国内。与此同时,国内形势发生了剧变,过度的民主和统治阶级
      的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起义爆发。对此,杰斐逊发表了与美国当权者截
      然不同的见解——经常有点小小的叛乱乃是一件好事……自由之树必须时时用爱国
      者和暴君的血来浇灌。它是自由之树的天然肥料。
      
          美国制定《联邦宪法》时,杰斐逊把它与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对比,因此他的第
      一反应是反感和疑虑,担心这部" 保守的宪法" 会动摇美利坚民族的民主理想和共
      和国大厦的基石。他指出,总统可以连任的规定会产生" 荷兰式的国王" (意即终
      生制)。所幸的是,美国政坛中的两派迅速弥合了分歧,决定制定《权利法案》作
      为宪法的补充。闻知此讯后,杰斐逊才转变了态度。
      
          国务卿杰斐逊原想卸任后即退隐蒙蒂赛洛,但华盛顿盛情邀请他出任首任国务
      卿之职。在纽约,他深刻感受到了政治腐败和官僚主义气息,惊异地发现,许多上
      层人士竟主张建立英国式的政体。他对华盛顿讲究礼节和尊严的贵族派头也表现出
      极大反感。
      
          上任伊始,杰斐逊受到总统的极大信赖,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他组建了国务院,
      不仅主持外交工作,而且还分管许多国内事务,如管理领地、保管国家文献、与联
      邦法院联系、掌管国玺、普查人口、铸币等。可以说,美国的外交工作是在杰斐逊
      的谋划和指导下起步的。那时国务院的规模很小,只有七个半工作人员,办公室设
      在百老汇的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办公经费也少得可怜,所以杰斐逊的工作比较忙碌,
      许多事情都要事必躬亲。这似乎成了一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林肯时代。但纵观此时
      期的国务卿,大都是出类拔萃之辈,其中有六个人后来当上了总统。
      
          这时期,杰斐逊与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关系还算融洽,甚至两人搞
      过一笔" 交易" :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的要点之一是由联邦偿还州债,但在众议院
      受到了阻滞,于是求助于威望极高的杰斐逊。杰斐逊在未了解详情的情况下应允了,
      但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汉密尔顿必须支持他的迁都计划(即把首都迁至弗吉尼亚
      的乔治敦)。最终,双方皆大欢喜。
      
          杰斐逊主张迁都还有其更深层的设想:把首都从一座已经定型的、人口混杂的、
      具有市侩气的城市迁出,重新设计建造一座新城,以体现美利坚民族的精神风貌和
      美好未来。
      
          在外交方面,起初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的矛盾并不大,他们都赞同美国在外交方
      面实行中立化原则,只是在实施的具体方式上有不同的主张。
      
          但是,因为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在政治原则和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观点截
      然不同,所以不久就分道扬镳了。汉密尔顿是个贵族政治论者,十分崇尚英国的政
      治体制,主张在美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杰斐逊则一向大力倡导民主政治,对君主
      制和世袭制抱厌恶的态度,反对等级特权。汉密尔顿奉行偿还公债政策,主张加强
      对英贸易,以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杰斐逊则热爱土地和在土地上劳动的人民,
      要求国家保护农业利益,反对汉密尔顿的财政方案,主张广泛发展与各国的经济交
      往,改变严重依赖英国的殖民地经济。汉密尔顿厌恶法国革命,主张实行亲英外交
      ;杰斐逊同情法国革命,但他从美国的实际利益出发,支持华盛顿的中立政策,以
      避免卷入欧洲的纷争。
      
          二人在诸多问题上产生的分歧和冲突,使华盛顿政府不时出现危机,并促进了
      党派精神的萌发,即使是华盛顿的权威和声望,也未能阻止政党政治的迅猛发展。
      
          1791年夏天,杰斐逊和麦迪逊做了一次" 植物考察旅行" ,在采集标本和观赏
      自然景观的同时,他们与纽约的共和主义者建立起了政治上的联盟,这是共和党形
      成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虽然杰斐逊同情法国大革命,厌恶君主制,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还是相当务实
      理智的,总是设法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战争,因此原则上支持1793年的《
      中立宣言》。他在这一问题上与汉密尔顿的区别在于:汉密尔顿要求废除美法同盟
      条约,而杰斐逊则主张回避这一问题。
      
          1793年春,法国新公使埃德蒙。热内来美。杰斐逊热情地会见了这位来自革命
      法国的使者,同时告诫他应谨慎行事。但此人头脑狂热,企图利用人们对法国革命
      的热爱在美国掀起仇英情绪,使一贯同情法国的杰斐逊认识到" 此人将会断送掉共
      和党".于是他巧妙地使法国政府召回热内,从而化解了一场危机。
      
          1792~1793年,汉密尔顿的反对者在麦迪逊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共和党,由于杰斐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被公认为是该党派的精神领袖。
      
          1792年夏秋之交,汉密尔顿利用弗雷诺在《国民公报》上发表抨击他的文章的
      事件,对杰斐逊进行猛烈的人身攻击。
      
          杰斐逊曾举荐弗雷诺在国务院任译员,但他表示从未指使弗雷诺从事党派活动,
      而且拒绝压制弗雷诺。此时,杰斐逊对政
      
          治生活已感到厌倦,请求辞职,但被总统拒绝了。
      
          1793年的最后一天,他的辞呈最终获批准,遂起程返乡。
      
          副总统在蒙蒂赛洛,杰斐逊避开一切公务,全身心地经营他的农场,进行科学
      研究,并从书本和家庭生活中寻找乐趣。在退休后的两年中,他的农场生产已经达
      到了州内一流水平。但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仍不时牵动他的心。他对华盛顿政府日
      趋保守的倾向深感不满,认为《杰伊条约》是美国外交的" 耻辱" ,指责汉密尔顿
      偏袒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个贵族政治论者,反对政府的亲英外交政策。
      
          然而他一再发誓:永不踏入政坛。但由于他在民众和政坛中均拥有巨大的威望,
      1796年共和党仍推举他为总统候选人。虽然杰斐逊本人在选举中一直作壁上观,但
      结果仅以三票之差败给了约翰。亚当斯,成为亚当斯政府的副总统。据分析,只要
      杰斐逊稍做努力,选举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亚当斯的当选还得益于当时人们的一种
      模糊看法,即认为副总统理应继任总统之职。但杰斐逊却表现出一种开明和大度,
      他甚至表示:论资历,亚当斯当总统是应该的。
      
          亚当斯政府是第一个具有明显党派性的全国政府,联邦党人控制了各个权力部
      门,党同伐异,迫害异己,政治专横。对内颁布了不得民心的高压法令,严重侵犯
      了人民的权利。对外实行亲英政策,使美法关系走到了战争的边缘。所有这些都激
      起杰斐逊的强烈不满。为此他起草了《肯塔基决议案》,伸张"1776 精神" 和民主
      共和原则,团结一切进步人士,反对联邦党人的倒行逆施。此后,大部分国民对亚
      当斯政府失去了好感。
      
          1800年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激烈而隆重的选举之一,两党之争达到空前的高潮。
      
          联邦党人攻击共和党人具有雅各宾主义和恐怖主义倾向,而杰斐逊的支持者则
      指责对方政治专横,剥夺了人民的民主权利,甚至指责他们的目的是恢复贵族政治。
      最终杰斐逊大获全胜。在近代史上,反对党第一次从执政党手中程序性地接管了国
      家政权,杰斐逊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大选中击败执政党当选总统的在野党领袖。
      联邦党从此逐渐走进了历史,随之而来的是" 弗吉尼亚王朝" 的延续和共和党人长
      达二十多年的政治统治。
      
          总统1801年3 月4 日中午,杰斐逊拒绝卫队的护送和像其前任那样佩带宝剑,
      与几位朋友一同步行来到会场,发表了一个旨在清除隔阂,加强合作的就职演说。
      
          这个就职仪式是简短朴实的,充分体现了平民精神和亲民原则,为许多后继者
      所仿效。
      
          杰斐逊希望建立一个民主、理性和有限权威的政府,一上任就着手革除积弊,
      以开创一个体现"1800 年革命" 精神的崭新局面。他一贯倡导民主和自治,防止专
      制暴政,主张严格解释宪法,限制政府
      
          权力。他精简军队,裁撤冗员,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开源节流,减轻民众负担,
      废除了曾触发威士忌酒暴动的联邦酒税。他还废除了上届政府颁布的一些为民众所
      厌恶的法令,同时致力于消弥党派分歧。
      
          在总统的日常工作中,杰斐逊保持了廉洁和亲民的朴实作风,废除了许多繁文
      缛节和等级差别。他开创了白宫向公众开放的先例,举办宴会时使用圆桌,以取消
      席位等级,还取消外事活动中的繁琐礼仪。但有一次,他因穿着睡衣接见英国使节
      而受到嘲笑和指责。
      
          在任免问题上,杰斐逊在理论上主张政府向德才兼备的人开放,但在实际操作
      中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免除了那些政治观点保守而又缺乏工作能力的人的职务,同
      时把一批忠于共和主义原则并有能力的人充实进政府各部门。其中,国务卿詹姆斯。
      麦迪逊和财政部长艾伯特。加勒廷是其最重要的内阁成员,他们既是杰斐逊最得力
      的助手,又是总统忠实的政治追随者和好朋友。但他坚决反对结党营私,以免政府
      机构成了少数人的专属领地和以权谋私的工具。
      
          杰斐逊召回了大部分驻外使节,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和宝贵的人力。这也说
      明,杰斐逊在外交领域奉行孤立主义原则,以尽可能避免参与欧洲事务。
      
          入主白宫后,杰斐逊继承发扬了他在蒙蒂赛洛的好客精神,经常设宴款待各方
      宾朋。来客中有内阁成员、国会议员、科学家、探险家、艺术家、外国使节和友人
      等,也有联邦党人和政治上的反对派。他创造了一种" 民主的" 进餐制度,即客人
      们可以随意就座。杰斐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各方面创造一个机会,加强相互沟
      通和了解,以消弥隔阂和偏见,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政治氛围,同时也可以使他多
      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和声音。
      
          杰斐逊的所有施政措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目的只有一个——把联邦的航
      船引入人类自由民主的伟大航程。
      
          但在面对广阔的西部土地的时候,杰斐逊却放弃了孤立原则,使美国领土不断
      扩展——杰斐逊一向鼓吹农业理想国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往往并不排斥领土扩张。
      
          西班牙对其属地路易斯安纳的统治鞭长莫及,因此于1801年将其交与法国,以
      便获取其他利益。此事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他们认为自己在美洲拥有特权,卧榻
      之旁不容他人酣睡。这件事的曝光也引起了杰斐逊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担忧,他不愿
      意看到法兰西人对自己的家园虎视眈眈。于是杰斐逊与有关人士探讨夺取新奥尔良
      问题,他的态度是非常急切的,甚至提出如果法国不与美国合作美国就与英国结盟。
      他派特使罗伯特。利文斯顿与法国政府谈判此项事宜。拿破仑此时想称霸欧洲,遂
      放弃了他的" 美洲帝国" 计划,因此答应出售整个路易斯安纳,价款为一千五百万
      美元。谈判一经完成,杰斐逊就以最快的速度促使国会批准了购买议案。这一极其
      廉价的土地买卖仍遭到了许多政客的质疑和责难,还有人指责杰斐逊违背了他一贯
      主张的从严解释宪法的原则。
      
          1802年,杰斐逊年轻时向朋友之妻求爱的事情被披露,政敌们添枝加叶,大肆
      炒作。面对人身攻击,杰斐逊采取了保持沉默的策略,他认为,只要尽心尽力地为
      国民服务,时间会洗刷掉身上的污点。
      
          在购得路易斯安纳之后,杰斐逊命令其秘书梅里韦塞。路易斯和威廉。克拉克
      对西部土地进行了一次探险远征。探险工作历时两年半,从密苏里河越过大陆分水
      岭,漂流哥伦比亚,最终到达北美大陆的西海岸。考察中有许多惊人的发现,并取
      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政治、经济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意义不可估量,由此激发了
      许许多多美国人的探索和冒险精神。
      
          杰斐逊的第一任期国泰民安,疆域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在一定程
      度上实现了他的政治纲领和抱负。在1804年大选中,虽然反对势力给他泼了性混乱、
      反对宗教等污水甚至还编造了一个被称为" 非洲维纳斯" 的女奴是杰斐逊的情妇的
      花边新闻,但凭借民众的拥戴,他仍以绝对优势得以连任。
      
          在杰斐逊第二任期内,美国政府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然而,凭借自己的威
      望、政治智慧和内阁成员的鼎力相助,他最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危机。
      
          就在他竞选连任顺利进行的时候,二女儿玛丽亚生病去世,他十分伤心。不久
      又发生了前副总统伯尔叛国事件。1800年大选中伯尔虽然为共和党的胜利起了重要
      作用,但他也是个品质恶劣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当他在政坛上失势后,即开始
      从事阴谋活动,试图分裂国家,事情败露后被逮捕。伯尔的叛国对杰斐逊是一个沉
      重打击,但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一向与他作对的联邦最高法院最终竟宣判伯尔无
      罪。
      
          杰斐逊在任职之初希望把注意力放在国内建设方面,但实际上,对外事务牵扯
      了他相当大的精力,特别是在他的第二任期内。
      
          在国际上,英法争端日趋激烈,两国不断侵犯美国的中立权——英国强征美国
      水手服役,据统计,大约有五千个美国人被强征,而法国则扣压美国的船只。1807
      年发生的" 切萨皮克号" 遭袭事件更加
      
          剧了公海上的紧张局势,同时也加强了国内主战派的力量。杰斐逊后来回忆时
      指出:" 是这一事件将战争提上了日程。" 但此时杰斐逊主要是想用战争危险迫使
      英国人做出让步。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杰斐逊签署了《禁运法》,中断了与
      国外的贸易联系。杰斐逊实施《禁运法》的另一个目的是想让欧洲人感觉到,美国
      正在为战争做准备,从而有所让步。这一政策使国家经济蒙受了损失,为许多人所
      抱怨,并招致反对党的恶意攻击,虽然达到了避免战争的目的,但联邦政府承担了
      沉重的压力。
      
          1807年3 月,杰斐逊签署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这是他多年试图完成的一
      项工作,但此法令未得到全国认真贯彻。
      
          1808年大选时,杰斐逊拒绝了所有让他连任的恳求,向选民力荐他忠实的战友
      和学生麦迪逊作为他的政治继承人。当获悉麦迪逊在大选中获胜时,他感到由衷的
      欣慰和如释重负。
      
          蒙蒂赛洛的隐士杰斐逊的晚年是在蒙蒂赛洛庄园度过的,亲自经营他的农场,
      进行农作方面的试验和改良。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终日与书籍为伴,也研
      究自然科学,偶尔还搞点发明创造。
      
          但他并未与世隔绝,通过大量的信件,他与各界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
      接待各方宾朋。经过通信,他恢复了与约翰。亚当斯中断多年的友谊,两人在书信
      中谈古论今,回首往事,成为他晚年的一件乐事。
      
          杰斐逊始终认为,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当他得知国会图书馆在第二次独立
      战争中被烧毁时痛心疾首,遂决定把自己的藏书献给政府。杰斐逊宝贵的藏书在重
      建国会图书馆时起了重要的作用。
      
          杰斐逊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他制定了
      一套极为系统的教育制度,该制度充分体现了杰斐逊的教育理念和民主主义思想,
      对美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16年开始,他着手创办弗吉尼亚大学,从筹措经费、绘制蓝图,到制订教学
      计划、聘请学者,他事必躬亲,并担任了首任校长。这座被杰斐逊视为他一生中最
      重要的创建学校之一,如今已成为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级专
      门人才。
      
          在晚年,蒙蒂赛洛似乎成了一块圣地,不断有人从各个地方前来拜访这位年迈
      的先贤,其中有他的朋友、老同事、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外国友人等,也有不少
      是拿着介绍信来的陌生人。杰斐逊很喜欢这种会见,并热情地款待四方宾朋,这种
      慷慨的待客活动消耗掉了大量的资源和钱财,杰斐逊的经济收入不断下降。但是,
      他的好客精神似乎从未减弱。
      
          杰斐逊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不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自己
      的道德观念教导他们,还经常与孩子们同乐,周详地过问他们的饮食起居。
      
          1826年6 月,杰斐逊的病情日益沉重。7 月4 日——美国独立五十周年纪念日,
      他的老朋友约翰亚当斯在新英格兰辞世,弥留之际仍在喃喃呼唤:" 托马斯。杰斐
      逊还活着。" 其实,杰斐逊已早他几小时在蒙蒂赛洛的家中静静地长眠了。
      
          杰斐逊安葬在蒙蒂赛洛的家族墓地中——他的身旁便是爱妻玛莎的香冢,墓碑
      上铭刻着他生前拟好的简短碑文:
      
          托马斯。杰斐逊之墓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
      
          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