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离不开校园
      
          蔡永福,男,73岁新蔡县二高退休教师
      
          口述时间:2000年10月28日
      
          1927年8月,我出生在永城县蔡集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6岁起,便跟
      着两个姐姐讨饭,拾柴。家里仅有4亩薄地,大小七八口人,实在是填不饱肚子。
      父母给东家当长工,一家人累死累活,才勉强糊口,上学哪敢去想?
      
          1938年,彭雪枫闹革命来到永城,红军办了一个扫盲班。当时我11岁,
      一边放羊,一边站在扫盲班的窗外听。一天,父亲瞧见,啪啪两个耳光:“穷人家
      的孩子识字有啥用?”
      
          我13岁那年,第一次见到父亲扛活儿的东家孟朝习。孟朝习是冯玉祥部队的
      一个处长,他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乡,开了个私塾。孟很喜欢我,免费收了我这
      个学生。我为此高兴得一宿没睡,就把孟先生只教了两遍的《人之初》背熟了。不
      到一年,我又背熟了《论语》、《大学》,《中庸》也烂熟于心。
      
          1942年,15岁时,我已成为蔡集小有名气的才子。父亲先前的东家蔡兴
      凡便给我找了个活计,到蔡集小学教书,年薪3000斤粮食。我很高兴,这可是
      全家辛苦一年也挣不来的。我尽心尽职,早出晚归,学生们也挺喜欢我这个小先生。
      蔡兴凡的女儿也是我的学生,她不肯学习,又不听话。有一天,我忍不住打了她一
      扫帚,这一扫帚,打掉了我一年3000斤粮食,也打掉了还不到一年的“先生”
      生涯。
      
          丢了饭碗后,我决定继续上学。
      
          1946年,我考上了免费的开封高中进修班。1948年开封解放,我经人
      推荐来到了驻马店《中州新闻》报社。同年8月《中州新闻》被国民党当局严令停
      办。我只好和一同事北上,打算到解放区去。不料刚走到遂平,就被国民党抓了壮
      丁。不久,我所在的国民党军参加淮海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黄维军团赵子立部起
      义,我作为起义军官正式走进了革命队伍。
      
          1949年4月,我得了严重的咽炎,打针吃药不见效,一连十余天水米不进,
      一米七八的个头儿,瘦得体重只剩下60公斤。部队就要南下,战士们把奄奄一息
      的我送到我表叔家里。
      
          与部队失去联系后,我又回到了家乡永城县,干起了老本行——教书。195
      3年初,我在永城高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在教
      书的同时,我还操起吹拉弹唱的技艺,组织学校小记者团,小广播站,把课余生活
      搞得红红火火。1953年9月,我又几经周折,跨入了开封师范学院的大门,就
      在我拼命汲取知识的阳光雨露时,阴云也向我袭来。
      
          1957年,我快要毕业,永城高中通知我返校整风。因为我为人耿直,常为
      那些被打成右派的教师说话,我被人指控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甘当地主富农的孝子
      贤孙,不久也成了右派的一员。是右派就得下乡强制劳动。直到1962年,永城
      县委才为我摘了帽儿。我回到蔡集,办了一所学校。我乐于教书,也深得学生喜爱,
      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把孩子送来。谁料,一些人又说我常常夜晚聚集右派分子搞阴谋,
      让我很伤心。
      
          1962年秋,一场大水淹毁了我的学校。想想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却是别
      人谗言。我狠狠心,只身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投奔在那里打工的弟
      弟。在迭部,我拉了5年大锯,结识了杨秀枝,和她成了婚,她老家也是新蔡的。
      
          1967年,“文革”开始,我又被人传回永城。因为我能歌会舞,擅长排练
      文艺节目,竟成了造反派们争夺的对象。但我厌倦了无休止的争斗,在一次排练节
      目时,我故意跳起,将右腿摔在石头上。腿摔坏后,我自学了缝纫,裁剪,靠给人
      做衣谋生。想想自己残疾又是右派,也没了工资的遭遇,怕拖累远在新蔡县的妻女,
      便请迭部的弟弟给杨秀枝拍了个电报,说蔡永福去新疆找工作出了意外,死在那里
      了。
      
          1976年,永城县委、县政府正式给我平了反,并安排我到永城高中工作。
      当我听说洛阳有一家医院接骨技术好,辗转去了洛阳做了接骨手术。术后不久,我
      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也
      迎来了人生和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1978年,我妹夫到武汉出差,路过新蔡。我托他寻找杨秀枝母女。妹夫在
      新蔡多方打听,竟找到了一直没有改嫁的妻子和正读高中的女儿。1985年,我
      调到新蔡二高教语文,一家三口终于团圆。当年高考我教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均
      高出其他班十几分,一年送走了七个大学生。
      
          1990年,我退休后在县老干部局组织了一个老干部宣传队,经常排练节目,
      到全县各乡镇学校巡回演出,小品《夸媳妇》曾在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7年,我与人合作创办了新蔡县第一家私立学校——育人学校。看来,这一
      辈子我是离不开校园了。如今我虽然7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两腿生风,
      育才学校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我“蔡爷爷”。
      
          (记录:史法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