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我说男朋友
      
          最不愿女儿长大的是谁?其实不是母亲,而是父亲。长大的女儿会是母亲更
      好的伙伴,甚至可能取代丈夫的位置,但父亲却没法接受,曾经可以那么无间亲
      热的女儿,竟然变成一个成年女人。这就是我家里的情况。
      
          东华很早就开始依赖石姗,除了帮助她解决遇到的困难之外,石姗还是她最
      知心的朋友。虽然她们的思路有很大差异。而我呢?石姗直到上初中了,还当着
      我的面脱了衣服往浴室钻,东华说她:“爸爸在家呢!”
      
          她却说:“爸爸是爸爸,跟一般男人不一样!”可一上了高中,马上就和我
      拉开距离,连抱我一下都不肯,有心事也从来不跟我说。在我们的夫妻战争中她
      倾向于站在东华一方,总是认为我不理解东华、没有承认她的价值……
      
          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用国内人的说法,我和石姗之间有“代沟”。
      她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我带她回天津探亲,东华的姐姐开玩笑说:“石姗也长大
      了,再过两年,就该带男朋友回来了,说不定还是外国人呢。”10年过去了,孩
      子们都长大了。
      
          我赶紧说:“早着呢,石姗还小!”其实石姗当时已经17岁,在中国的大街
      上手拉手闲荡的不少年轻人都和她同龄。在美国,她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有过和
      异性约会的经验,但我和东华仍然按老办法管理她,明令禁止她在上大学之前不
      能和男孩交往。
      
          石姗确实没有犯规,不过她不和男孩约会,是因为听了我们的话还是自我约
      束,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上了大学禁令自然解除,在她到希腊学习的时候,就有
      了第一个男朋友。
      
          当时,那个男孩刚刚从中国回来,他跟石姗说,他非常喜欢中国女孩,在中
      国的时候就有过一个很好的女朋友,他们不得不分离让他很伤心。
      
          石姗为此很诧异:“难道我很‘中国’吗?”回国了就扔掉原来的女友,这
      样的人我自然是不会欣赏,用不了多久,他们也就分手了,因为这个男孩竟然告
      诉她,自己又跟那个中国女孩重新联系了,准备过一阵再去中国看她,不过在见
      到她之前,还是希望和石姗来往……
      
          于是石姗自然坚决和他说了再见,从此得到一个教训:要警惕那些专门喜欢
      中国女孩的老外。后来她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男朋友,分布在世界各地,交往
      时间也都不长,这些人更像是她的伙伴,而不是恋人,交往的时候她不会如痴如
      狂,分手了也并不在意。
      
          但东华却像所有传统的中国母亲一样,试图用婚姻的标准考察石姗的每一个
      男朋友,并且提出很多问题:“这个男孩他将来是不是准备到华盛顿工作?”
      “那个男孩将来有什么打算?”石姗总是笑她:“妈妈,我们哪谈得上有什么将
      来啊,不过是一段时间的朋友罢了!”
      
          于是东华只好略带遗憾地停止提问。关于恋爱的事,我和石姗倒是有另外一
      个默契,那就是:她不告诉我,我也装不知道。我们的家庭格局还是严父慈母式
      的,无论是石姗还是我,都没法打破彼此间的隔膜来谈论这些涉及情感的话题。
      
          我能明白的是,石姗正处在满意于保留一切生活可能、尽情享受自由的阶段 ,
      结婚和稳定对她来说太遥远,也太没有吸引力了。
      
          但我所不确定的是,我和东华的长期冲突有没有在潜意识里影响到石姗,让
      她对“家庭”产生负面印象。我和东华也许已经在无意中伤害了石姗,而她也在
      竭力想走出我们的阴影,这是两代人的战争与和平,也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发展
      
          。然而,当她终于要彻底告别我们的羽翼的时候,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全面爆
      发了.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