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阿空加瓜·抢来的成功(2)
      
          在阿空加瓜,每个登山者出发时都要穿越60位先驱者的墓碑
      
          阿空加瓜峰是一座闻名世界的险峰,自1897年1 月14日瑞士登山家楚布里根首
      次成功登上此山以来的近百年间,许多人攀抵峰顶,但也有不少人功败垂成,死在
      途中。最悲壮的莫过于阿空加瓜脚下的那60座墓碑,就是为这些遇难的人修建的。
      在世界最著名的最艰险的三大陡壁中,阿空加瓜的南壁位居首位。愈危险愈有魅力,
      这似乎是登山中的一个法则,但,来的人多,归的人少,这使得阿空加瓜的攀登史
      成为一部壮烈的英雄传奇史。
      
          李致新、王勇峰此次选择的路线是阿空加瓜的西北壁,虽然没有南壁那么危险,
      但路线漫长,尤其是从突击营地到顶峰,高差为1100米,往返需要十几个小时,对
      于攀登者的体力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很多人虽然从这条路线上达到了顶峰,
      却有人因为体力不支而遇难。就在出发前两天,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张阿空加瓜
      遇难者的照片,他头枕着登山包,左腿跷在右腿上,安详地躺在顶峰上。他就是登
      顶后体力耗尽无力下撤的,这个年轻的美国小伙子,年仅28岁。
      
          阿空加瓜山脚下的60座墓碑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命运如此,那些墓碑上镌刻
      着遇难者的姓名,但大部分没有遗体。那些墓碑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每一个上山的
      人都要穿过这片碑林。
      
          从阿空加瓜山脚下的小镇出发,需要走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海拔4230米的大
      本营。第一天的宿营地设在海拔3300米,路程是8 公里,要走8 个小时。
      
          大批的登山物资由骡子运输,大家自己背的只是帐篷、睡袋、食品和路上要用
      的个人装备。就这些东西,每个人一米高的大背包已经是满满当当了,再加上绑在
      背包上的海绵睡垫,背包的人都被埋在了背包下面。
      
          刘文彪提起自己的背包掂了掂,足有40多斤。
      
          他看着大背包有点发愁。出发前,他也每天进行了强化训练,背着五六十斤的
      书,从1 楼爬到13楼,再从13楼跑下1 楼,如此往复,一天七八趟。但今天,看着
      这硕大的背包,他还是有些犯憷,背上40多斤的包走8 个小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体验。
      
          他还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前几天,在加拿大攀冰训练的时候,汽车差点翻了,
      他的肋骨撞在了一个箱子角上。从那以后,一碰受伤的地方就疼。到了出发这会儿,
      索性不能大笑,不能咳嗽了,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不能颠着。
      
          李致新和王勇峰很担心刘文彪的肋骨,一直在问:“怎么样,能上山吗?”对
      于刘文彪的实力,他们不太担心,毕竟在麦金利已经有过考验了,但刘文彪的伤势
      他们实在心里没有底。
      
          刘文彪心里还算有数。出发前一天,他给自己上了一贴膏药,出发的时候,已
      经感觉好多了。他对着背包绞尽脑汁地想了半天,把所有的东西又都拿出来,斤斤
      计较地开始精简。毛袜子、毛帽子先拿出去,估计3300米的地方还能抗,头灯的电
      池由8 节减到4 节,两支圆珠笔减成一支,两个小药瓶拿掉,倒出几粒药装进一个
      小塑料袋里……
      
          领队白建强这会儿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他身材瘦小,且常年坐办公室,平时
      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训练的,让他连续不停走8 个小时就是个考验了,更何况还要负
      重。白建强一句话也不说,任由王勇峰把背包背在他的背上。他的包相对轻一些,
      也就30斤。
      
          李致新和王勇峰背包的重量要远远超出刘文彪和白建强的,那小山一样的大包
      他们似乎没有放在心上。
      
          攀登是沿着奥考尼斯山谷向上开始的。山谷两侧陡直的峭壁像两扇打开的门,
      门的中间是一个清澈的小湖,湖水的四周是嶙峋的石峰,湖水的中央,一座山峰清
      晰的倒影,那便是阿空加瓜了。抬眼望去,洁白峭立的阿空加瓜南壁顶天立地地盘
      踞在奥考尼斯山谷的尽头。
      
          1 月份,北京还是隆冬,但此时的南美大陆则是最炎热的夏天,但大家出发的
      时候,还是都穿着风衣,并不是因为怕冷,而是为了挡风。阿空加瓜的高空风是最
      著名的,狂风带来的滑坠和冻伤的例子有很多,风,是阿空加瓜攀登者最大的威胁。
      
          人在山谷中行走,阵风来时飞沙走石,吹得人打晃。奥考尼斯山谷是攀登阿空
      加瓜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走西壁、攀南壁还是上西北,都要先经过这个山谷。
      
          山谷两侧的峭壁经过常年的风化,不断变成石块和沙土流下来,直堆到山腰间。
      更有房子大小的巨石在碎石沙土坡上陈列着,有摇摇欲坠之势,制造着一种紧张的
      气氛。而李致新他们四个人行走的小路就在这些巨石间蜿蜒着。
      
          一条浑浊的急流沿着山谷奔腾而下,发出隆隆的巨响,一种身体土黄却有着鲜
      艳毛冠的小鸟,时时在小路边叫着,清脆的鸣叫缓解着人们的心情。
      
          四个人排成了一排,拄着雪杖小心翼翼地走着。这段路坡度不大,但因为是在
      乱石之上,大家尤其小心脚下的路,埋头走着。只要偶尔一抬头,总能看到远处的
      阿空加瓜峰静静地凝视着你。
      
          慢慢地,四个人拉开了距离。到了小湖前的时候,四个人因为拍照而各成一路。
      
          李致新、刘文彪和白建强都带了照相机和摄像机,不同的是,李致新的照相机
      和摄像机总挂在脖子上,随走随拍;刘文彪是只有休息的时候才把这些沉家伙从包
      里拿出来拍一会儿;而白建强的摄像机则一直都收藏在背包里,休息的时候只是专
      心致志的休息。在上山拍照搞创作是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开始的时候,你
      会大呼小叫的找角度,之后,你会随便端起相机按一下,再之后,你就连说句“真
      美”的力气也没有了。
      
      
      
          李致新被这个小湖拖住了脚步,其他三个人出发了一个小时他也没跟上来。而
      王勇峰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快了步伐,很快就消失在碎石坡的背后。四个人散落在乱
      石之上。
      
          经过了一条小河之后,路开始难走了,有的地方也陡了起来。人们的喘息声粗
      重起来,脚步开始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了。在这样的路上行走两个小时之后,那条被
      攀登者踩出的小路把四个人引到了谷底的小河边。这是要跨过的第二条小河。
      
          水流很急,能听得到河水中石头轰隆隆的滚动声,河上架着一座小铁桥,但年
      久失修,已经不能过人了。为了寻找过河的地方,四个人转悠了将近一个小时,才
      发现了一个地方在河两岸的巨石间挂了两条铁索,尽管河水不宽,但若真从这铁索
      上掉下去也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只要失足落水,结局肯定跟河水里轰隆隆滚动
      的石头一样。但路只有这一条,别无选择了,四个人颤颤巍巍地上了铁索。
      
          翻过了一个山脊,又渡过另一条小河,被强烈的阳光照射了6 个小时之后,宿
      营地终于到了。这时候,天也快黑了。尽管累得要死,可谁也不敢歇,搭帐篷、做
      饭,一通忙活。晚饭就是方便面,里面加了点火腿、葱头和黄瓜。每个人吃得都挺
      香。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