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金三角”(二)
      
          一进“金三角”:深夜被枪声惊醒从云南的思茅出发,我们在山路上颠簸了整
      整3 天,终于到达了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勐阿边境站。到了勐阿,大家都
      已疲惫不堪。但抬头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勐阿边境检查站”的牌子,记者的神经
      一下子又兴奋起来。办理完所有的出境手续后,记者徒步走过了中缅边境的勐阿大
      桥。勐阿大桥横跨南卡江,长约150 米,是我国连接缅甸佤邦联合军控制区的通道。
      
          记者第一次进入了缅甸,第一次踏上了世界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土地,进
      入了“金三角”缅甸佤邦联合军的控制区。
      
          缅甸佤邦联合军是缅甸的一支地方武装,总部设在邦康,控制人口约60万人。
      
          1996年,“金三角”大毒枭坤沙被击败,缅甸佤邦联合军成为“金三角”地区
      势力最大的地方武装。佤邦每年种植罂粟80万至90万亩,占缅北毒源地的70% ,其
      鸦片80% 被加工成海洛因,销往世界各地。通过了缅甸的口岸,记者乘坐汽车来到
      佤邦首府邦康。邦康不大,看起来更像一个集镇。街上随处可见带枪闲逛的军人。
      
          在一家珠宝行前,迎面走来的娃娃兵,每人拖着一支步枪,枪身比他们还高。
      
          尽管邦康治安尚可,当地的武装对我们也很友善,但看到满街带枪的军人,记
      者的心里七上八下,不敢大意。选择了佤邦联合军总司令开的一家宾馆,这让记者
      的心里多少有了点踏实的感觉。“金三角”的夜晚,比起喧嚣城市来寂静了很多。
      
          房间的窗式空调启动起来“嗡嗡”作响,像开动起来的拖拉机。折腾了大半夜,
      记者好不容易入睡。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过了一会儿,枪
      声停了。这一夜,我再也没有闭上眼睛。
      
          第二天,佤邦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周大福和记者见面时,腰上也别着一把手枪。
      
          记者很好奇,周大福告诉记者:我们是政党军合一,公检法合一。我们属于过
      渡时期的这样一个政府,有很多东西不可能健全。
      
          在有关人员的斡旋下,缅甸佤邦联军总司令鲍有祥答应和记者见面。
      
          鲍有祥领导的佤邦联军总数超过了2 万人,是目前缅甸境内最大的地方割据势
      力,虽然和缅甸政府签订了停火协议,但是仍然保留自己的武装。
      
          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是突然告诉我的,我被佤邦的军车拉到了佤邦军政干校的操
      场边的一棵大青树下。
      
          记:这里种植罂粟的原因是什么?
      
          鲍有祥:“金三角”罂粟种植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气候的原因。因为这里的地
      形和气候比较适合罂粟的生长,所以种植罂粟比较多。
      
          在“金三角”当地有大量的毒品生产,那么,毒品的交易是否是公开的呢?
      
          鲍有祥:在我们佤邦境内,鸦片是自由买卖的。因为罂粟( 鸦片) 大家都种,
      交易是公开的,做生意的人买卖,我们不管理。
      
          鲍有祥介绍,一方面有政治上的压力,一方面对自身也有危害,面对来自各方
      面的压力,佤邦已经开始削减罂粟的种植面积,他说:“我们减少了鸦片种植面积,
      但只能是慢慢地来。”
      
          二进“金三角”:阳光下的毒品集市交易
      
          记者转道临沧地区的沧源县,再一次踏上了“金三角”的土地。我们这一次是
      从沧源县和“金三角”的边境出境。
      
          边防战士正在检查过境车辆和物品。
      
          我们的车在一户烟农的小院子前停了下来。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这难道
      就是“金三角”吗?在这个普通的院落里边,每一个角落都种满了罂粟,上边是罂
      粟花落了以后的罂粟果,满地都是收割完以后的大烟壳。
      
      
      
          这家烟农衣衫褴褛,住的是用竹片和茅草搭建而成的茅草屋茅草房,像原始部
      落一样,家里几乎没有多少物品。据介绍,烟农都非常穷苦,一亩罂粟产出5 公斤
      大烟,在当地只能卖1200元人民币,而且要上缴40% 的税。因此,毒品的暴利都被
      毒贩、毒枭掠夺去了,烟农只能在贫困线上挣扎。
      
          在进入“金三角”之前,我们从来不曾把毒品和贫困联系在一起。一提起毒品,
      就使人想到了财富和暴利,在这里,我们发现“金三角”的普遍贫困让人难以想像。
      
          毒品的巨额利润与“金三角”普通人的贫困形成了鲜明对比。
      
          记者来到山坳边的小集市。在这里,鸦片的交易和集市上日用品的交易一样公
      开:破旧的天平,简单的讨价还价,黑色的鸦片变成了纸币。阳光下的鸦片交易这
      样简单地完成着,是那么平静、从容,完全没有我们想像中的偷偷摸摸,躲躲藏藏。
      
          “金三角”的毒品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但值得欣慰的是缅甸“金三角”
      
          地区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实施绿色禁毒工程。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他们开
      始搞替代种植项目,让烟农铲除罂粟,种植甘蔗、水稻、西瓜,取得了成功。同时,
      当地的旅游开发也初见效果。
      
          用替代种植项目从根本上解决“金三角”毒品泛滥的问题,我国政府也投入了
      大量人力物力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仅云南省就投入资金3 亿多元,提供大量
      的粮食种籽和经济苗木20多万株,派出各类专家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主动帮助
      “金三角”地区开展罂粟替代种植项目。
      
          到目前为止,共发展替代种植的各类经济作物44,5万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
      “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
      
          三进“金三角”:探访无毒区
      
          5 月27日下午,我们离开佤邦后,取道孟连,从打洛边境检查站过关,进入
      “金三角”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控制区。记者第三次走进了“金三角”。
      
          据了解,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是“金三角”最小的武装势力。同盟军
      的控制区在1998年前也是重要的毒源地。中国的勐海县和该地区山水相连,成为
      “金三角”毒品过境的通道,因此受到的“毒”害也最深。1990年以来,勐海县有
      34人因吸食毒品中毒而死,公安机关缴获的海洛因就多达700 多公斤。
      
          据介绍,现在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在其控制区内已基本铲除了罂粟,是
      “金三角”的“无毒区”。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地方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谢斌在接受记
      者采访时颇有感慨:“我们过去的经济支柱是毒品。以毒养军,以军护毒,是“金
      三角”特有的‘模式’。但现在我们搞了替代经济作物,开放搞了旅游,不但解决
      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年年有余,没有必要再种罂粟,毒害世界各国。”
      
          据了解,在我国勐海县的帮助下,1993年以来,该区已种植高产茶叶、杂交水
      稻、甘蔗和橡胶等6 万多亩,完全实现了“替代种植”。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地方管
      理委员会副主席谢斌说:“我们能摆脱‘罂粟经济’,建设了一个健康的财政,成
      为‘金三角’的‘鱼米之乡’,中国的勐海县功不可没。”
      
          由于贫困,在短时间内,“金三角”还很难摆脱毒品经济的束缚。但记者感到
      欣慰的是:缅甸“金三角”地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绿色禁毒工程,在国际社会和中
      国的帮助下,他们开始搞替代种植项目。这使我们看到了“金三角”的希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