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大留学生
      
          这是欧洲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久久呆在里面,我会问自己:“我愿作为一名修
      士,在此度过一生吗?”
      
          不!我受不了!首先,我不认为在教堂、修道院的建筑空间内有上帝。修道院
      内不是我的最后归宿。我要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科学、艺术的哲学去接
      近上帝,认识上帝,去“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也是西方的泛神论。
      偷偷地成为泛神论的信徒,是我6 年北大求学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它比什么都重
      要!
      
          1955年8 月,走进北大西校门,我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1961年8 月,走出
      北大南校门,我已是一大片拓荒过的沃土,犁沟里撒下了许多种子,待日后发芽、
      生长……
      
          当年我故意留级,也是为了多撒下几粒良种,待将来有好收成。
      
          今天我还在问我自己:当年我这样做,值吗?当今的大学生能理解吗?那是病
      态世界逼出来的健康的病,充满了主观战斗精神。
      
          我为我当年的壮举而自豪,顶住了多少压力啊!
      
          值!
      
          我的处女作是《科学·艺术·哲学断想》(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前后总
      共印了9万多册。
      
          其实,我还有一本更早的处女作。这就是没有印成本的,我的北大6年求学记。
      说这6年的学生时代是我的处女作,一点也不过分。
      
          今天我要把它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6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
      
          向我的心田撒下了许多种子。当年这样做是无意识的。今天我才明白,这些种
      子可以分成三类:科学、艺术和哲学。
      
          后来我所有的思考和写作都是“科学、艺术和哲学”这同一主题的变奏或演绎,
      作详尽展开。
      
          我后来的一切思考,都可以到北大6年中去追溯它们的胎观。——这才是“母
      校”中的“母”这个汉字的准确涵义。
      
          ——2003年晚秋写作手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这几行古诗为千古之言的劝学语,令人警悟感奋。不过很遗憾,绝大多数青少
      年并不理解这段警句大训。等到了三四十岁恍然大悟,又为时已晚。
      
          今天,我不在悲伤之列,因为我在北大努力过。四年级我故意留一级,是一个
      决心努力的明证。尽管当年我有许多迷惘、茫然,但我英勇地搏击过,为形成“我
      的世界观”;为走向“世界哲学”(World-Philosophy);为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或“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2003年秋冬交接之日的细雨黄昏,一人独自坐在上海衡山路“Keven
      (凯文)咖啡屋”反刍和品味四五十年前的往事。屋里放出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
      小提琴协奏曲,感觉真好,活着真好。无奈人生苦短。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