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一切都是做给朝廷看的,实际上,辜鸿鸣丝毫不能影响盛宣怀他们和外国领
      事的谈判,谈判正在按计划进行着。
      
          另外,英国领事准备派一些兵进入长江流域,两江总督刘坤一认为没什么大不
      了,可以应允,但张之洞坚决反对,最后《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
      内外章程》十条规定: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切实保护,
      各口岸的外国兵船照常停泊;上海制造局火药库的军火,只限于剿匪和保护中外商
      民之用;上海租界由各国巡防保护。这是张之洞精明之所在,让外国人派少量部队
      进入长江流域保护侨民,是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也省事,但是政治上影响太大,张
      之洞可不想自己背上这个黑锅。
      
          张之洞,他永远都是那么聪明,永远不会身陷绝境。这个人做官有个诀窍:
      “为政以不得罪于巨室为要。”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干事要以王侯们高不高
      兴为底线。
      
          平时得洞悉风波,懂得望风远避。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天。车拉得好
      好的,但轧了王爷的麦子,那就赶紧改道,再提点水果去道歉。王爷要是说,嗨,
      大清没你小张还不转了。那就赶紧回家琢磨深刻含义吧。千万要弄懂这点意见是暗
      藏杀机还是闲扯淡。因为,最大的法,不是宪法,而是看法。
      
          这点政治洞察力,是权衡政治家能不能干下去的重要标准。张之洞在这方面的
      能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就拿庚子之变说事吧,当时,老张能化险为夷,终于有惊无险,而且变不利为
      有利,就靠这个看家宝了。下文细细说来——一个大院子,黑压压地坐满了举人,
      阳光在头顶明媚着,为了让康有为的话传遍院子的每个角落,梁启超等弟子维持着
      秩序。
      
          康有为清了清喉咙,登台开讲道:“要变法啊,再不抓紧搞,大清就玩完啦!”
      演讲的是慷慨激扬,听众们也是慷慨激扬。总之,都特别愤怒。
      
          很快,公车上书的事儿传开了,全国都知道康有为要变法了,被皇帝召见了。
      一时间声名雀起,恐不在当今的超女之下。康党们,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兴起了。
      
          张之洞作为职业政治家,当然关心这一切。搞政治的人,必须在历史重要时刻,
      衡量各种得失利益,做出关键的抉择。多少政客,在变局之时,没有站准队伍,而
      成为刀下之鬼。张之洞的政治头脑和官场生存能力,他的圆滑,他的老练,在戊戌
      变法中表现得是淋漓尽致。
      
          摆在张之洞面前的局势尚不明朗,一方面,他深深地明白大清必须变法,的确
      需要引入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而且这次变法还得到年轻皇帝的大力支持;但一
      方面则不那么乐观了,端坐在颐和园的老太后,阴沉着脸,也在注视着这一切,她
      才是最高决策者。她的暧昧态度使这场政治赌博更加悬乎了。
      
          在这两派力量的比较中,张之洞一时还真难判断哪种力量最终可以胜出,他此
      时的态度必须是一万个小心。
      
          而两派势力都看好他。变法期间,张之洞被推崇为能挽回天下大局之“朝廷柱
      石”,康有为对他自然含情脉脉。而老太后对他是有知遇之恩,是可以抱着膝盖老
      泪纵横的交情。
      
          《劝学篇》张之洞干脆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干着一边看,两边都先处着再说。
      于是,他加入“强学会”,还大把大把地给钱。梁启超来湖广拜望他,他开着大门,
      放着礼炮,超标准地接待。另一方面,却暗中安排自己的亲信包括自己的门人杨旭,
      保持与康有为的接触,明为帮忙,暗为监督,注意他们的动向,以便于获取信息,
      作出决策。
      
          等到了秋天,张之洞已经掌握了不少信息了。他渐渐觉察出康有为的幼稚了,
      判断他成不了气候,同时也感觉到了颐和园的杀气。于是,他当机立断,做出了最
      终的抉择——抛开康党,彻底划清界限。首先,他撤回了对强学会的财政支持,而
      且停办了报纸。紧接着,又把早写好的《强学篇》一文,改名为《劝学篇》,着重
      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维护伦理纲常,反对戊戌变法。
      
          最终,在老太后的反攻倒算中,他化险为夷了,赢得了政治上的可持续地位,
      还捎带着成了个理论家。张之洞号称晚清政坛的变色龙,的确名不虚传。
      
          单就此事而言,张之洞显得比袁世凯要高明一点。袁世凯没有像张之洞那样留
      足后路,结果被维新派强拉入伙,只好临阵倒戈,虽然最终也安然脱身,但不免落
      得个骂名,不若张之洞脱得潇洒。看来,官场真是一个布满明枪暗箭、危机四伏的
      险地,讲究实力,注重实战,只会学术、纸上谈兵是绝对不行的。张之洞虽系一介
      儒生,却成为权倾朝野的封疆大吏和炙手可热的军机重臣,被晚清政府视为同军阀
      出身的袁世凯一样的左膀右臂,足以证明其官场治术确有独到之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