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到河内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下午一时,从重庆方向开来的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当
      汪精卫走出机舱时,只见龙云率领省政府各厅、暑、局长官,列队相迎,顿时军乐
      大作。汪精卫见此,生气地责问陈春圃,为什么没有照他的电报办事。原来,汪事
      先电告陈,要他以“保密及防备日机中途拦击”为名,只许龙云一人来接,此外千
      万不要告诉第二人。陈照此通知了龙云。龙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一转身却告知了
      各厅、署、局长,不多时,各条街道的商店也零零落落地挂起了“国旗”,奉命表
      示欢迎。陈春圃看到后十分着急,去见龙云请他下令收旗,并不要张扬,但已来不
      及了。
      
          汪精卫此人历来爱出风头,这次为什么那样忸怩作态呢?到了晚上,汪才悄悄
      告诉陈春圃,说既然是托词演讲而来,实际上是借路溜走,因此接见的人越多就越
      难对付,“待到他们将来晓得我的主张后,一定骂得更凶。”于是,由曾仲鸣出面,
      说汪精卫在飞机上因颠簸太甚,脉搏有间歇,当地官员一律“改日延见”。这天夜
      里,汪与龙云进行交谈,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得到了龙的赞同。
      
          汪精卫见目的已达,长舒了一口气,再也不象午间初到时那样张惶失措了。
      
          但陈璧君却想得更周到,她认为万一明天天气不好不能起飞,而被迫改乘火车
      走的话,到时没有人照应接车是会狼狈的,因此指定陈春圃明晨一早乘火车先走,
      以备万一。汪精卫知道后,笑逐颜开地表示赞同,并关照说:
      
          “不管坐的是什么,总之明天非走不可,呆下去要出事的。”十二月十九日,
      汪精卫、周佛海、陶希圣、曾仲鸣、陈君慧、陈国琦、汪文惺、何文杰及副官、随
      从等一行十余人,乘上龙云代包的专机,从昆明飞抵河内,为了掩盖自己投敌的真
      相,汪精卫离开昆明前,还打了一个电报给蒋介石,说是因飞行过高,身体不舒服,
      且脉搏时有间歇现象,决定多留一日,再行返渝。第二天,陈公博也由成都经昆明
      飞往河内。
      
          按照汪精卫集团的计划,他们对云南的龙云,广东的张发奎以及广西、四川等
      地的地方实力派,寄以很大的希皇,对他们千方百计进行拉拢。一方面釜底抽薪,
      以削弱抗日阵营的力量,并挖蒋介石墙脚;另一方面引诱他们一道下水,以增强自
      己的势力,拼凑一支武装力量。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当汪精卫公开打出“和平”的
      旗号时,由龙云发表拥汪通电,然后张发奎起而响应,接着广西、四川的地方实力
      派也纷纷行动起来,在这些日军当时尚未占领的地方造成汪系天下,以便和日本文
      涉“和平”。由于陈璧君的多次“工作”,汪精卫在昆明的一夜深谈,龙云表示了
      拥汪的倾向。然而,当汪精卫等人一走,龙云立即致电蒋介石,报告了汪等一行于
      “午后二时半已离滨飞航河内”。待陈公博离开昆明后,龙云再次致电蒋:
      
          “汪先生此次匆匆离滇,曾以效电略呈在案。查汪到滇之日,身感不适,未及
      深探,其态度亦不似昔日之安祥,不无诧异。临行时,始道出真语,谓与日有约,
      须到港商洽中日和平事件,若能成功,国家之福,万一不成,则暂不返渝,亦不作
      离开钧座之工作。职观其言行,早有此种心理,惟关系甚大,未识在渝时与钓座切
      实讨论及此否?现陈公博继续赴港,钧座致汪马电,因无从探转,已交其携往矣。”
      龙云这样做,反映了他当时的矛盾心情。龙云既想依靠汪精卫,通过中日间的“和
      平”,以保存其地盘和实力;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投汪成败难卜,在民族大义面前,
      弄不好就会受千夫唾骂,而且还会遭到蒋介石大军压境,丢失一切。权衡利害得失,
      龙云仍然表示拥蒋,留在抗战阵营中。
      
          龙云的动向,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特别关注。这时,离广州,武汉失陷仅两个
      月,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前线屡遭失败,蒙受重大损失,如果云南、四川等地脱离
      抗日阵营,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特别是云南,它是后方的一个大省,面积差不多
      有法国面积的两倍,尽管经济较落后,但物产丰富,可谓地大物博。自华北、华中
      和华南大部分地区沦陷,国民党政府西迁后,它已成为仅次于四川的重要省份,是
      其人力、物力的主要来源。同时,它又是重庆大后方通达国外的主要门户,滇缅公
      路是当时国外物资供应的交通路线,昆明机场成为飞航重庆、香港和印度间最忙碌
      的中国机场。云南的向背,关系到整个抗战全局,也直接影响到蒋介石集团的统治
      地位。因此,非得做好龙云的“争取”工作不可。
      
          李根源首先跑来劝告。李是国民党的元老、云南军政界老前辈,论资历,龙云
      还是李的学生的学生,因此李在云南颇有威信,龙云对他也十分敬重。
      
          那时他正在昆明,得知龙云似有拥汪举动,就亲自前去见龙,点明问题的危险
      性:
      
          “若你发出通电,一小时后,你就会被消灭”,李根源说:“你的通电发出,
      中央(指重庆国民党中央)的飞机就轰炸你。你首先被解决无疑。”当时国民党空
      军部队确有两架轰炸机正停在昆明机场。
      
      
      
          龙云听后便问:“依老前辈的意思,应如何办呢?”李说:“你这个通电不发
      就行了。你没有行动,中央也不会追究,你就无事了。”对于李根源这番话,龙云
      当然不会不加以考虑。在争取龙云过程中,唐生智的作用最显著。唐是湖南东安人,
      字孟潇,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诸战役。一九二六年响应北伐战争,任国民
      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后历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武汉国民政府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湖南省政府主席,是汪精卫在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中军事上的主要支持者。汪精卫
      出逃后,唐生智曾奉蒋介石之令亲赴昆明,做龙云的工作,他把自己在一九二七年
      和一九二九年跟汪精卫“吃亏上当的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了龙云。说:“汪为人
      善辩多变,生性凉薄,对人毫无诚意,尤喜玩弄军人”,要龙云警惕,并告诫他:
      民族大义,千古是非,“在抗战期间,忠奸不两立”。
      
          在唐生智等人的工作下,龙云面对现实,最终未按汪精卫集团的愿望行止。而
      广东的张发奎以及广西、四川的地方实力派,也都继续留在抗日阵营中,使汪精卫
      一伙的如意算盘未能得逞。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