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不可得罪(4)
      
          有一次,他吩咐建委一名干部:“你把××房管所的人给我叫来。”一个电话,
      房管所的同志来了,李山林对办公室里的人说:“你们都别走。”然后他拉开抽屉,
      从里面拿出两条“石林”烟扔了过去,正颜厉色地吼道:“把烟拿回去!以后别给
      我来这一套!有事说事!”
      
          房管所的同志送来两条烟,你要是觉得不妥当,当场谢绝了不就完了呗?可李
      山林他有意把必要的“证人”都叫到场,然后有序幕、有铺垫、有高潮地演完这出
      戏。
      
          然而就在前天,他还演了引人发噱的另一幕“讨烟”戏——
      
          李主任放下了架子,到科室扯着嗓门说:“我这人得抽烟。不喝酒行,没烟一
      分钟都熬不了。下面的工程单位不是经常给你们送烟吗?你们哪,把那个好烟都留
      着送给我!酒不给我没事,酒你们留着,其他的我什么都有!烟得给我,咳咳,我
      这人一天抽三盒烟,而且还得是好烟……”
      
          他所说的“好烟”,显然“石林”是不够档次的。
      
          他这么一吆喝,有的人捂着嘴笑,有的人张罗着给他找烟,我把脸别了过去,
      心里替他臊得慌。
      
          这还不够,李山林还来这么一句:“喂,我说,找你们办事的人多,免不了要
      送钱送东西的,这我都知道。依我看,别人送钱送东西,你们就收下!实在不要呢,
      你们可以送监察局,还可以当‘拒贿英雄’呢!”
      
          不假,我们科室是办事单位,平常抽屉里、箱子里散烟、成包成支的烟不断,
      我自己烟瘾也比较大,我抽过2 毛4 一包的“荷花”牌香烟,到后来换了牌子——
      也不是什么好烟。来求我办事的人一看我手里老夹着烟,心想老郭好这一口,就不
      断给我送烟,推来推去让来让去,后来我就烦了:桌子老是烟卷不断,成包成支的
      烟在箱子里都堆满了。我们一个办事机构,这形象实在是有碍观瞻,于是我索性就
      把烟戒了。戒了也好,六根清净,免得那些上门办事的人老是把烟塞过来递过去。
      我心想:你李主任想抽好烟我不管,现在的好些领导,哪个人抽的烟是真正自己掏
      钱买的?可你李山林不该大白天扯着嗓门到办公室来讨“折箩”呀?成何体统?况
      且你说的那些话,像话吗?——我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李山林后来做“廉政报告”的
      伏笔。当时他的表现,确实让我有几分看不起。
      
          他对基层同志100 块钱的问题上纲上线,大动干戈,整得办公室成天不清静,
      而他自己真的那么廉洁吗?不说“小节”,且说大的,建委的许多莫名其妙的减免
      配套费的手续陆续不断地从李山林办公室批示下来,为什么李山林一当政,石家庄
      会冒出那么多“依特殊政策”可以减免城建配套费的工程?什么样的工程才有资格
      免城建配套费,这里面难道没有猫腻吗?
      
          李山林乱减免城建配套费,严肃神圣的国家税收在他那里像白菜帮子一样不值
      钱。他一年中能“减免”一两千万城建配套费,国家损失有多大?他的生意场上的
      朋友张保祥,在河北搞假外资,做裘皮出口生意,裘皮一件也没卖出去,“出口退
      税”倒落了不少在自己口袋里。在张保祥办所谓“进出口公司”时,李山林和他打
      得火热,李山林和张保祥勾结在一起大搞经济犯罪是法院和媒体后来揭发的。我们
      当时了解到的是,李山林一下子给张保祥免了700 万!
      
          700 万!意味着“裘皮工厂”厂房还没盖起来,张保祥就凭空拿到了700 万纯
      利润!但是在那个阶段,我对李山林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乱送人情”、“不懂政
      策”的层面上理解这个事情。
      
          其实,就算他没有经济问题,他这种行为也是严重的渎职,也是一种犯罪!
      
          在他大规模地收受贿赂的行为“显山露水”之前,一个重要迹象就是:建委内
      部的暗箱操作行为越来越多了。
      
      
      
          李山林神神鬼鬼的,谁也不知道这位主任一天到晚在做什么,在他的日程中,
      最重要的内容是跟司机出去“办事”。跟司机出去半天,转一圈回来,建委的事就
      全“办”完了。
      
          自他升了建委主任后,有老同志开玩笑说:我看建委的编制也不要太多,两个
      足矣。一个给李山林,一个给李山林的司机葛明军。全建委的事,就交给他们两个
      人办得了!
      
          关于他的司机葛明军,这里赘言两句。葛明军原先是工人编制,由于跟随李山
      林忠心耿耿,“懂事”体贴,李主任利用权力,想方设法把他转成了干部编制。转
      干之后不久,李山林对他说:“你现在转干了,老跟着我也不是个事,你可以展开
      手脚大干一番事业了。现在你辞职下海正是大好时机,你在外面干,我在建委里照
      应你。”葛明军自然心领神会,马上提交辞职报告,成立了一家工程装修公司。这
      一下倒好了,有李山林在建委撑腰,源源不断的业务落入了葛明军的公司,官商结
      合,相得益彰,李山林从装修工程里捞了多少钱,不清楚,后来人民法院查实李山
      林受贿100 余万(葛明军行贿被判7 年)。李山林也毫不掩饰他同葛明军公司的特
      殊关系,在建委的一次会上,李山林公开对火车站站前建设办公室负责同志说:
      “石家庄车站的地下工程装修,你们谁也甭惦记,我是留给葛明军的!”在装修工
      程发包上为亲信做主且广而告之,堂堂的市建委主任猖狂到如此地步。
      
          他甚至连开会研究搞搞“过场”的事都不愿意做。有时候开会,没有议题,都
      是决定好的事;有时候这样的会开到一半,他说一声有事,昂着头走了,把开会的
      人撂在屋里。
      
          有一天,建委的一位同事神秘地告诉我:“昨晚我在××饭庄吃饭,你猜我看
      到谁了?”
      
          “你见着谁了?”我问。
      
          “李山林和包工程的某某,咱们李主任和那包工头一人挎着一个漂亮小姐,奔
      着包厢就去了……啧啧!当领导的,这日子过得就是滋润……”同事摇头咂嘴,感
      慨不已。
      
          这就是他在外头的工作内容!
      
          我还能说什么呢?
      
          李山林为什么如此风格诡秘地行使他的职权呢?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招财进宝”,因此提防着建委“非我族类”的人。
      
          据他在河北电视台《新闻警示》中坦言:这个时期他收受的钱是“一千两千”、
      “三千五千”,他已经记不得是何人何单位送来的,因为多不胜数,是“滑向犯罪
      的第一步”。然而读者切记:1988年前后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物价“闯关”的关键
      一年,我当时的月薪加奖金才100 多一点,那么“一千两千”、“三千五千”又是
      什么样的概念?
      
          在全市“新党员新形象”报告会上,他公开亮相做“廉政报告”:前不久,他
      从南京二建工程负责人手中接过一个1 万元的“红包”。
      
          然而,石家庄建委的震荡并非从人们检举李山林有经济犯罪行为开始,而是从
      李山林主任旨在排除异己、打击建委旧班子人马的“廉政风暴”开始!
      
          也就是说,最早祭起“反腐”大旗整人的人,到头来却被证明是一个不折不扣
      的巨贪。
      
          而现在已经洗刷了罪名还清白之身的郭光允,在当年却被李山林所调动起来的
      监察力量及检察院的某些人认定为一个“腐败分子”,受审、辩冤长达两年之久!
      
          这是媒体尚未披露的“前半截”故事,虽然是一个充满了荒谬色彩的“反腐悲
      喜剧”,但必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过程,让读者知道,在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
      里,反腐案例也自有其“多样性”。
      
          “明天逮捕郭光允”
      
          我跟程维高素不相识,我认识到河北问题的严重性,就是从李山林这个人的所
      作所为,以及当时的石家庄市某些领导以及程维高对李山林的偏袒、重用、纵容上
      发现端倪的。
      
          所以,谈到程维高的违法乱纪,谈到我的16年抗争,谈到我的冤案形成的来龙
      去脉,就不能回避李山林这个特别的角色,以及我前8 年的“被动防御”历程。
      
          从我反映程维高问题的线索脉络来看,从扑朔迷离的案情中基本上可以整理出
      这样的一条线索:
      
          郭光允开罪李山林——李山林打击郭光允——李山林攀上程维高,并给南京二
      建批工程搞乱河北建筑市场大行方便——程维高授意市委定李山林为副市长,后者
      不得人心而落选,程维高又提拔李山林为省建委副主任——郭光允由告李山林而上
      升为告程维高、李山林——程维高授意河北有关部门给予郭光允更大的打击。
      
          难怪有人说:没有李山林,矛盾也不可能众所周知地展开。这个结论虽然有些
      片面,但也说明了时代怪胎李山林是如何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左右局面、兴风作浪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