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国形态大国心态
      
          不仅有大国形态
      
          更要有大国心态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
      连冠”,即: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
      年奥运会冠军。(新华社摄影部供稿)
      
          一、我们不能忘记
      
          但是我们可以宽恕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在飞速发展,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也不断上升。中
      国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300 多万平
      方公里的内水和领海的大国,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国际上各方的关注,出现了
      各种正面和负面的反应。
      
          西方世界一直以来对未来中国的国际形象感到不确定,那就是今天日益强大
      起来的中国是一个狭隘民族主义的大国,还是一个理性的大国。
      
          现在,在西方的主流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愤青”一词的汉语拼音“fen qing”。
      那些西方人似乎很难理解:中国这些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为
      什么竟对西方社会持有如此强烈的批评态度?
      
          英国的中国学学者杰拉德·张则认为:“我认为中国的过激民族情绪还很难
      控制,这个主要是后天教育的问题。西方国家有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公民的教育
      方面做得还不够。”
      
          从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评价来看,中国能否“约束”部分国民的不理智情绪
      ? 中国能否应用现代政治智慧处理好复杂问题? 这极大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国际定
      位。
      
          2005年4 月,中国内地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抗议日本教科书篡改侵
      华史实以及侵占钓鱼岛等问题。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日
      示威,而且示威当中都出现了一些人试图去砸日本使馆,以及一些带有日资色彩
      的,比如说日本的餐馆,甚至是市民所坐的日本轿车。一浪接一浪的反日运动在
      中国民间开展起来,网上的谩骂、地铁里的殴打、大规模的“砸店”、游行……
      
          毋庸置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反日”。对于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得寸进尺,
      我们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但是,现在的反日行动,好像是只要跟“日”挨一点边,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过来就“反”。其实这是很不理性的,当今社会是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经济全
      球化的重要性日益清晰,我们和日本作为东亚近邻,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应该有所选择,选择真正对中国人民情感造成伤害的那部分来“反”。
      明确要“反”哪些“日”其实非常关键。其实,日本的民众并不是我们“反”的
      对象,我们要“反”的,是屡屡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侵犯中国的日本右翼势力。
      
          怎样看待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从长远的眼光来
      看,“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对日本首相小泉不顾损害中
      日关系而顽固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日本教科书篡改侵华史实以及侵占钓鱼岛等问题,
      我们必须坚决地反对。但是,我们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和中国一样,韩国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与日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为此,
      2005年3 月23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发表告国民书,强烈谴责日本为侵略史翻案和
      霸权主义的图谋。当天,韩国还通过了《日本歪曲历史教科书对应方案》,决定
      把历史教科书问题推向国际舞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等。
      
          事实表明,韩国抓住了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有利时机,把
      教科书问题从双边范畴推升至国际层面,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是解决
      韩日问题的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同时也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挑衅行为的一个有力
      回击。
      
          像韩国一样,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建立并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善于在国
      际层面上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推广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常常把有关切身利益的重
      大问题国际化,以争取国际社会的声援与支持。
      
          刘欢演唱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主题曲中有句歌词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们并不是反对出手,而是要做到该出手时出手,不该出手时,不要出错手。出
      手要看时间、地点、动机、方式。
      
          我们不要做愤青,而是要做理智公民;我们不能作愤怒的民族,而是要作理
      智的大国。
      
          要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公民”,就要树立一种清晰、理性的民族观念和
      国际观念,就要为自己的民族国家坚守公平公正,道义与尊严,并且能够善于用
      最合情理的方式表达愤怒。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宽容则是一种仁慈。记住历史是我们对历史应有的尊重,
      宽容历史会使得我们以后的人生更加健康幸福。
      
          铭记我们应该铭记的,忘记我们应该忘记的。这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
      的要义。
      
          有人说:“对敌人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我们不可否认,但宽容的确可
      以改变一些东西,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对别人宽容的同时,也是在对
      自己宽容。当你用心去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时,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感激,欣慰,
      更多的是一种来自宽容的感动。
      
          二、摒弃弱国心态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说过:“如果不摒弃弱国心态,我们的强国梦会离
      得越来越远。”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弱国心态?最准确的记录应该从鸦片战争开始。那
      时中国有世界最辽阔的国土,最勤劳的人民,最富庶的土地。然而早已腐朽了的
      统治阶级面对外敌入侵,丧失了抵抗意志,割地赔款,忍辱退让,大片国土在退
      让中丢失,老百姓在退让中被屠杀……弱国心态首先存在于清朝统治者的言行之
      中。
      
          皇帝退位后,国民政府依然没有摆脱弱国心态,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
      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十几年的时间使中华民族丧失了3700万人口,山河破碎,
      国土沦丧,百业凋敝,人民流离失所,这一切都是由于国民政府的弱国心态造成
      的。
      
          1949年10月1 日,以“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为标志的新中国诞生,使中
      国人民的弱国地位及弱国心态得到修正。
      
          如今,改革开放的中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我们对我们国家取得的进步非常
      自豪。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长期受欺压的弱国心态,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们还必须时
      刻注意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
      
          看看我们的社会,看看我们每个人自身,你就会发现,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已
      经达到俄罗斯的四倍有余、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新式“中华神盾”驱逐舰的国家,
      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如此缺乏自信。依照今日中国的综合实力,其实我们的心
      态还可以再成熟一些。
      
          你会常听到从伦敦旅游回来的人说:“伦敦有什么,房子都是旧的,看不到
      什么新楼,比我们差远了!”
      
          至于那些从非洲回来的人们说起非洲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其实,如果
      你以为这便是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公民所应该具有的心态,那就大错特错了。确
      切地说,其实是中国在过去100 多年里被列强踩在脚底下所逐渐形成的一种弱国
      心态的反映。
      
          经济地位的低下,直接导致了人格和精神面貌的低下,甚至对自己某些傲人
      的资本也失去了信心,这不能不说是弱者,包括弱国心态的可悲之处。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期待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政
      治、军事、体育等方面上,更体现在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心态上!
      
          2006年1 月初,美国发生了一起矿难,13名矿工中有12人遇难。一时间,
      “美国也有矿难”,这条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播。各大网站和报纸纷纷拿出
      最显要的位置登载,或专栏,或请专家评判。
      
          美国矿井也塌方,美国轮船也会沉,美国飞机也失事,美国山林也着火,美
      国也有穷人,美国也有高考,美国院士也有水分,美国学术也有造假,美国也有
      冤假错案,也有罚款指标……
      
          对于国内的“丑”,或许我们真是“审丑疲劳”了,但对于国外的“丑”,
      我们则有着多得多的兴趣去评判。甚至很多人带着沾沾自喜的心态去审视。
      
          “比丑”的心理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弱国心态”。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心态是弱国心态呢?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总结出了以下
      几点:
      
          1?喜欢炫耀自己过去的成绩,甚至言过其实,有三分偏要说到六七分,不说
      到六七分就不过瘾。
      
          2?无法正视自己存在的毛病和缺点。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
      
          3?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对于那些批评自己的人
      不加分析,不假思索,一概斥之为“反华”。
      
          4?一些人瞧不起小国、弱国,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大国主义思想。它将会严
      重地影响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和大国主义并存的一些种族主义情绪,同
      样也会在国际事务当中产生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5?弱国心态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有一些人在大国、强国人士面前,总是缺乏应
      有的自信。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自惭形秽,总觉得矮人一头。
      
          孔子和章子怡之争
      
          说到第5 点,使人联想到前一段炒的沸沸扬扬的北大某教授的“孔子不如章
      子怡”的言论:
      
          北大某教授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抛出如下新锐观点:
      
          1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
      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2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章子怡是谁?一个年轻的女演员,2000年因出演《我的父亲母亲》而走红。
      后来,她相继主演了《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一系列大制作影
      片,逐渐跃升至国际影星地位,片酬以数百万美元计,成为在美国最具票房号召
      力的“东方面孔”之一。
      
          孔子又是谁?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
      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孔子作为中国思想文化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主
      要是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孔子思想
      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西方学术界甚至有“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的观点。
      
          北大某教授说:“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
      》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
      
          因为《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崇拜章子怡,所以某教授也崇拜章子怡,
      并认为全体中国人都应崇拜章子怡。外国人欣赏章子怡,这才是“一个章子怡胜
      过万个孔子”的真正理由。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媚外心态。
      
          中国经济如今正以昂扬的姿态,大踏步前进,傲首于世界之林,而中国人的
      “大国民心态”,似乎还无法踏起同步的节奏。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弱国心
      态”的表现还时不时让世人瞠目结舌。
      
          这些弱国心态的长期存在,只会产生一个后果,那就是增加中国在前进道路
      上的阻力和困难。
      
          产生弱国心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缺乏信心。要克服弱国心态,我们就需
      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弱国心态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够坚定
      自己的信心,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是我们向世界展露中华文明的精粹、向外国友
      人展示“大国民”形象的绝好时机。
      
          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人是否是过去的中国人?
      
          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
      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中国要建成世界强国, 就要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
      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在民众中构建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
      大国心态。
      
          ——大连海事大学讲师张竹云
      
          四、国家影响力凭什么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域,因此中国理所当然
      地就是一个大国。然而事实上大国的概念不只是领土,任何一个在经济、文化、
      政治方面有着巨大影响的国家都会成为大国。
      
          现代意义上大国的标准
      
          ——日本与德国的差距
      
          1945年10月24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宣告成立。它的诞
      生对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后,越来越多的国际条约、制度
      强调战争伦理和保护人权;迅速壮大的非政府组织也对国家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影
      响。此时,要想成为大国,除了有强大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实力,也需要有“软
      实力”,比如用文化力影响他国、以非军事手段左右他国等。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饱受战争
      苦难的人们对和平的呼声空前高涨,以非武力的方式实现大国地位已成为当前国
      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如今,国际形象、国际道德的感召力等已成为大国的重要指
      标。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通常与其是否“负责任”联系在一起。
      
          比如,德国在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公认,而日本在东
      亚国家中却深感孤立。人们对于两个国家的不同评价自然与两国的行为有关。
      
          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代表德国人民进行反思、
      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联邦德国首任总理
      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从而为欧洲和平
      做出了贡献。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
      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
      
          1995年6 月,德国前总理科尔继勃兰特之后,双膝下跪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殉
      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道歉。
      
          德国对自己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罪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发自内心的向
      当年深受其害的欧洲各国道歉和认罪,最终取得欧洲各国的谅解和信任,也获得
      了世界的尊重。
      
          同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了战争罪行的日本,从甲级战犯到普通士兵,
      大部分人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的罪过。同样是十恶不赦的战争罪犯,德
      国的汉斯·弗兰克在纽伦堡就刑前说:“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而日本
      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狂叫:“天皇陛下万岁!”。在德国,否认战争罪行的是
      一小撮被警察追捕的极端主义分子光头党;在日本,却是首相、国会议员、内阁
      大臣和历史学家。
      
          自1951年10月, 日本首相吉田茂就首开战后参拜靖国神社先河。此后,除鸠
      山一郎和石桥湛山等少数外,历届日本首相大都参拜过靖国神社。而小泉纯一郎
      首相则更为频繁,自从担任首相以来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战后的德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地融入欧洲,与昔日战场上的对手们一起致力于
      建立欧盟,得益于德国彻底地清除了自身的法西斯主义毒素。而战后的日本迟迟
      无法完成由“战败国”向“普通国家”的转变,根本原因还是日本自己不肯告别
      昨天的罪恶、不愿真诚地道歉。难怪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副国务卿乔治·鲍
      尔说道:“谁也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时候会发疯!”
      
          日本要想与包括韩国、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友好相处,首要的问题是正视历
      史、深刻反省。因为国家和个人的富裕并不意味着自动地拥有了遗忘历史、蔑视
      他人的权力。
      
          中国正处在一个大而趋强的历史进程中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在1995年出版的《大棋局》中预测,
      2015年的世界是“三强”的世界:大中华、美国和欧洲合众国。因此,他认为中
      国的走向、定位是决定21世纪人类命运的重大趋势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中国
      的综合国力明显跃升;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利益进一步趋向多元化。但是,我
      们还必须看到这一点,目前的中国还是大而不强,仍处在“大而趋强”的历史进
      程中。从中国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程度来看,中国市场对于世界各国的吸引力显
      著提高,中国外交影响力得到不断增强,尤其是多边外交越来越活跃。同时,外
      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有喜有忧,机遇论和威胁论并存。这是中国在“大而趋强”
      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国因为其大,所以不可能像小国一样采取寄生战略,不可
      能与另一个大国结盟,它只能采用强国战略(这里的强国指强有力的卫国之意,
      侧重于国防,不同于富国),这就是历史无数次验证了的社会进化法则。中国在
      实现自己的强国目标时,始终坚持的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也再次强调和平崛起的观点。
      
          2003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
      向中国”的演讲。温家宝对冒严寒赶来的约800名师生发表演讲。演讲大厅座
      无虚席,不时爆发阵阵掌声。
      
          温家宝在演讲中说: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
      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
      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
      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
      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后起大国和平发展之路。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后
      起大国,如一战时的德国、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冷战时的苏联,它们走的都是
      挑战霸权、扩大军备或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崛起道路,所以都失败了。中国的和
      平发展就是要避免走这些大国老路。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