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华夏文明礼仪之邦
      
          传承华夏文明
      
          重建礼仪之邦
      
          一、不要割断我们的文化之根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
      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这是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之所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
      秀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传承。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
      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情怀等等,这些无不凝结了中华民族
      传统精神的精髓,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不抵洋快餐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是因为我们祖先一直没有割断这条文化
      血脉,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源,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基因。但是
      多年来,我们自己却对一些可以称之为国粹的传统文化多少有些忽视了。近些年
      来的许多现象令人思考:
      
          我们的许多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少有人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
      许人;
      
          我们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
      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
      
          中国戏曲的国粹京剧,道具保存最好的,是日本的京剧爱好者。在中国观众
      渐稀的京剧艺术,被西方人叹为观止;
      
          中国书法家的作品因在国外得到好评而身价倍增;
      
          中国学生对《论语》的了解,不如某些外国留学生……
      
          福州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
      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
      
          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在对待食
      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作
      为大餐,还有26%的人选择牛排作为大餐;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
      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只有20%的人选择国内的老歌,28%的人知道国
      歌的原名是什么。
      
          而如今,当GDP 位居世界第四的中国已经制造了全世界20% 的冰箱、30% 的
      洗衣机、40% 的袜子、50% 的摩托车、55% 的彩电、60% 的青霉素、65% 的体育
      用品、75% 的钟表、80% 的拖拉机与95% 的纽扣时,但别忘了,中国制造出口的
      大多数个人电脑都标志着:Intel inside。
      
          与此同时,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是10:1 ,对欧美逆差更高达100 :1 。
      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当国务院新闻办
      前主任赵启正警告中国出现“文化赤字”,两会代表疾呼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
      “西”时,这说明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生机,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让世界刮目
      相看。中国文化也正在走向世界。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掀起的汉语热和春节热现
      象令我们感到欣喜,但欣喜之余也应该进行一番思考:我们除了给世界经济发展
      注入活力之外,在文化上是否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在文化上要对世界做出贡献,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这一
      深厚的根基。
      
          没有这个根基,就如大树失去土壤,江河失去源头。立足就是继承,继承是
      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外无数的事实早已做出了最好的证明:孔子继承他之前两千多年的文化,
      形成影响后世的儒家思想;唐诗宋词继承了它们以前优秀的民歌和文人诗而光照
      千秋;《红楼梦》继承了各种文学形式之长,成为“文备众体”的文学巨著。
      
          欧洲文艺复兴的大师们继承古希腊文化,使欧洲文化得到了发展;牛顿站在
      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然而我国在中国文化的传承方面,做得很不够,以至让人发出中国5000年的
      文明还能延续多久的疑问。
      
          民族的和世界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为什么在现
      代中国年轻人的身上,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了呢?人们愈来愈习惯
      于吃汉堡包、麦当劳、肯德基,戴劳力士表,看好莱坞大片、听爵士音乐,说话
      中夹杂着英文。
      
          如果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都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
      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已经太迟了?今天的中国究竟都继承了5000年文化的什么?
      现代的青年人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又有多少的了解?
      
          都说文化是软实力,其实,开发利用得好,它就是硬实力。什么是文化?文
      化就是对外的标志,对内的凝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家门口摆了一个破柜子,一位收藏家发现这是
      唐朝的,想买下,老太太开口说5 块,收藏家说给10块,还说买来当柴烧,下午
      来取货。等收藏家来搬柜子时,柜子不见了,老太太说,您是少见的好人,说5
      块给10块,自己心里过意不去,于是帮您把它劈成了柴。
      
          现在我们很多人就是这个不识货的老太太,不愿了解、贴近中华传统文化,
      连自家宝贝都不认识,把“金蛋蛋”当“土疙瘩”。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
      多,第一个应该是很多人对文化本身的认识不够,对发展经济的目的认识不够,
      盲目崇洋,盲目媚外。
      
          外国的经济比我们强很多,很多人也就以为外国的文化也比我们的先进,于
      是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现代文明的标志被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的
      文明,科学技术强、文化就先进的错误观念已经影响了许多人。
      
          如果将高科技比作立国之骨,市场经济比作立国之肉,那么民族文化将是立
      国之气。
      
          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气强则筋骨健壮,气弱则根基动摇。而气之不存,
      骨肉焉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今天的战略性发展失去人文精神与素养
      的滋润,尤其是属于中国自身的文化精华的滋润,那么中国文化最终将失去自己
      的根基和特色,可悲地被西方文化同化。
      
          如果不能掌握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优势并持续发展的话,在当前全球化的大
      背景下,我们拿什么去和强大的美国文化、发达的日韩文化去竞争抗衡?难道再
      过50年,中国人真要到国外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
      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
      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越来越多的人为“传统”振臂疾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传统”不是一个空
      泛的口号,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更多的时候,“传统”就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
      风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非物质遗产的影响是远远大于物质遗产的,因为物质化
      的遗产是会消失的,与此相反,非物质化的遗产是“不以尧存,不以舜亡”的。
      
          一个民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民族,不是因为有众多
      的物质化的民族遗产,而是由于有众多的独特于其他民族的非物质化的遗产。如
      今世界的全球化加强了,但是全球化并不是像农作物品种改进那样简单,而是各
      个文化的竞争、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占有了更多的文化优势,谁就会
      在未来的世界中占有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其国家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在“全球化”日趋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认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树
      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培养高度的文化凝聚力。在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保持
      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贡献,毕竟只有具有民
      族性,才会具有世界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没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就
      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国
      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2005年成为中国文化史中最奇特的年份之一:芙蓉姐姐、菊花姐姐、流
      氓燕、“红衣教主”以及全体“超级女声”预备队,在短短时间里大量涌现,掀
      起巨大的风暴,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木子美展现自己纷繁的性生活,竹影青瞳和流氓燕展现自己裸露的身体,芙
      蓉姐姐则展现了自己另类的照片。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
      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
      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我也曾
      有过傲人的辉煌,但这些似乎只与我的外表有关,我不甘心命运对我无情的嘲弄,
      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内秀来展现自己的内在美。
      
          ——芙蓉姐姐在网络上留下的这段文字,颇为“经典”。
      
          芙蓉姐姐以混迹清华、北大的边缘人身份在水木清华BBS 上发贴,并因此受
      到大量网友的揶揄和嘲讽,进而出名。
      
          与此前网络上的几位大红人不同,“芙蓉姐姐”的行为并没有多少道德上的
      出格之处,她赖以成名的招数非常简单,一是大量张贴自己的“经典 S形”体态
      的业余照片,二是不断发表超级自恋的“经典语录”。
      
          由于有心人介入帮其进行商业化操作, 芙蓉姐姐从原来的网络秀走向网络媒
      体,理所当然地平面、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开始关注,让芙蓉姐姐从网上烧到了大
      众的现实生活中,一时之间街谈巷议。
      
          几乎与“芙蓉姐姐”同时暴得大名的,还有在“超级女声”节目中唱劈了嗓
      子,并做出“惊天一跪”动作的黄薪。如果说她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趣味
      上的媚俗,以及性格与行为的“搞怪”。
      
          “芙蓉姐姐”的走红最早源于两所著名高校的论坛,以搞笑著称的周星驰走
      红于大陆最早也是从高校开始的。从周星驰到“芙蓉姐姐”,我们能看到高雅文
      化在年轻人、尤其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中开始失去影响力,媚俗文化渐渐成为
      现代人的圭臬。
      
          在文学领域里,严肃作家们仍然勤奋创作,但近年来最畅销的作家竟是涉嫌
      抄袭的郭敬明。如果有人问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英雄是谁?我们正统文化的偶
      像又是谁?我们有什么伟大的作家、音乐家和画家?相信大多数人都很难说出令
      人信服的答案。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超越和平》中有一段惊人之语:“随着冷战的结束,
      美国首先要解决的国内问题不是就业,不是保健,不是财政赤字,而是精神和文
      化上的堕落。这是困扰美国一切问题的根源。”
      
          这段话,同样可以用于现在的中国社会。
      
          我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需要精神导向的年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给
      我们展示了人类理性力量与尊严的无穷机会,也几乎折断了维系我们几代人的精
      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任何一种精神选择,都将决定“我们
      往哪里去”。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形成了丰富
      全面的道德规范,孕育了优秀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克己为人、乐于奉献,注
      重仁义、讲求信誉,敬老尚贤、尊师重教,谦厚礼貌、爱国团结……正是在这样
      一种优秀道德传统的激励、推动之下,中华民族才能始终万众一心,历尽风雨而
      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然而,不知不觉间,我们做人的标准不再都是“忠厚老实”,而是“做人不
      能太老实”,即使“不择手段”也不足为耻。这样一种价值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
      主义的泛滥和蔓延势必会瓦解社会的良知,让人们变得“失魂落魄”。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其强烈的道义力量,表达出每一位有正
      义感的公民内心深处的渴求,明确了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倡导的价值取向
      和行为规范,消除了人们在价值观、道德观上的含糊与摇摆。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正在构建中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第一次对这种精神力量给予了明确、完整的理论表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不
      仅有助于我们抵御价值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而且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指明了
      方向,必将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
      垦植。
      
          ——傅雷
      
          三、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55年10月8 日从美国回到广州时,对接待他
      的中国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
      人和两位幼子。
      
          钱学森于1935年8 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
      气动力学。回国前,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
      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10月1 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过了5 天就是我
      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美学生在
      一起欢度这一佳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情怀,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并对祖国的
      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就在此时,钱学森心中萌发出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
      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此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分子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钱学森因被怀疑为
      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
      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
      的回国夙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
      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
      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 5万美元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
      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国内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
      声援钱学森。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
      禁钱学森。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
      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为此,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感慨道:“美国把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
      最出色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拱手送给了红色中国!”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成功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
      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新华社摄影部供稿)
      
          老一辈的科学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热爱祖国的
      榜样,这种祖国高于一切的精神如同一面光辉的旗帜,引领着我们代代相随。如
      今,邓中翰、李彦宏、韩庚辰等等一大批留学归国人员,已经成为中关村自主创
      新的核心力量,他们继续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其实,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情感。
      
          当年波兰著名的音乐家萧邦因自己的祖国被沙俄侵占而无法归国,在国外侨
      居了十八年。在这漫长的异国他乡的漂泊岁月中,他始终珍藏着一个银瓶——那
      里装着他祖国的泥土。临终之际,他考虑到波兰华沙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他的遗
      体运回波兰,便恳求他的妹妹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埋葬在家乡的墓地中,并撒
      上那个银瓶中的泥土。
      
          普法战争时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坚决退回德国波恩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学位证
      书,他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有他自己的祖国。
      
          欧洲旅游总会规定旅游者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就是:
      
          “第一,你不要忘记,您在自己的国度里不过是成千上万同胞中的一名普通
      公民,而您在国外就是西班牙人或法国人,您的言行举止决定着他国人对您的国
      家的评价。
      
          “第二,如果您无意中感到,国外的一切比不上自己的国家,那么,请您永
      远呆在家中;如果您觉得外国的一切都更好,您就不要返回祖国,因为您没有祖
      国。”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爱国不是豪迈的口号。
      
          爱国就是了解祖国的历史,铭记祖先的光辉与荣耀。
      
          爱国就是居安思危,不忘记祖先的伤痛和耻辱。
      
          爱国就是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爱国就是关爱身边的人,尽可能多地帮助别人,让更多人享受到和煦与温暖。
      
          爱国就是关照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爱国就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