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教子”还是为孩子辩护
      
          孩子在外面惹了祸,你不用情感来体察孩子的心境,孩子就必然以反叛的心理
      来与你较劲儿。
      
            小时候我们姐弟每与村里的孩子发生争执,不管自家孩子的对错,父
      母总是“理往一边倒”,当着众人的面呵斥自家的孩子,有时还拽着孩子向人家赔
      情。这种“人前教子”的做法似乎是传统的典范,我的父亲在村里是很以“教子有
      方、治家有道”著称的。最让我们无法忍受的是有一次妹妹遭了村干部儿子的追打,
      掉进水坑。干部的儿子看看闯了祸就逃之夭夭。所幸水坑很浅,在围观者的鼓动下,
      妹妹哭到干部家,列数了他儿子的“侵略”行径。干部的老婆看到我妹妹湿淋淋的
      样子,还给说了不少好话。讨到公道后,妹妹和我的心情刚刚好受些儿,谁知回了
      家被父母又骂个狗血淋头。母亲说:“你不惹人家,人家会追着打你么?”父
      亲说:“知道的说是你们不懂事找到人家门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教唆你去呢!”
      母亲说:“你们以为寻到人家门上这事就了了,说不定几时就有小鞋穿呢!”
      大人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连一句也没进耳朵,我们的感受就是父母不把我们当回事儿,
      我们的屈辱、我们的尊严和我们的心情都不及她(他)们的“理”重要。这样,
      我们在外面忍辱负重,看似“乖”了,但对家长却有了强烈的反叛意识:妹妹踩上
      凳子偷吃红枣,打了奶奶的宝贝瓷罐儿,我们就收拾了现场,姐妹合谋,让那罐儿
      不翼而飞。我们纠集了一伙女娃们到自家的南场里打杏儿,把树枝打得七零八落。
      为了不被发现,就把南场的钥匙藏到猪圈的墙缝里……这就是父母不把子女当回
      事的结果。你不用情感来体察孩子的心境,孩子就必然以反叛的心理来与你较劲儿。
      〖KG(0.08mm 〗美国的家长则与此不同,他们往往是以孩子的辩护人的身份出现
      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惹了麻烦,指责他们的大人多的是。
      在这种处境下,孩子有辩护人才算公平合理。除了父母之外,还有谁更适合担任他
      们的辩护人呢?
      
          另一方面,子女与外人有了纠纷,父母不站在子女一边是理智的表现,否则就
      会把孩子宠坏了。小时候让孩子吃点苦头,让孩子知道处世不易,会对他们有好处。
      教育孩子要宽容、忍耐是对的,但不能无原则迁就,一味退让。否则,孩子在社会
      上就只有服从意识,而没有主动性和竞争能力。美国的父母替自己的孩子辩护,
      也不是护短。美国人一般法律意识强,动不动请律师打官司。他们替孩子辩护也如
      同律师替当事人辩护一样,绝不会鼓励犯罪,绝不会称赞其偷开人家保险箱的技巧。
      但是,无论被告有什么罪过,律师也要替他寻求可以宽恕的理由,帮助他,给他以
      光明和希望。对于生性绵软和善的孩子,父母更不能当众呵斥和指责,使他们丧
      失尊严和安全感。我先生曾这样处理过孩子间的纠纷,很有成效。一天,他一出
      家门发现我们家的二女儿毛毛拼命地往家里跑,吓得脸色煞白。紧接着就看到追她
      的小顽皮过来(这是家属院有名的小霸王),后面还跟着几个小男孩。我先生没理
      那几个“从犯”,只把这小顽皮叫到家中,当着二女儿的面问他:“毛毛干了什么
      对不起你的事么?”这男孩垂着头一言不发。我先生说:“如果她对不起你,我让
      她赔情道歉。”小男孩摇摇头说:“没有。”我先生接着就严肃地说:“那么,请
      你对她说‘对不起’!”这男孩看看没有逃跑的余地,就跟着说:“对不起!”然
      后,我先生又告诫他说:“希望你劝说那几个跟着你玩的男孩,再不要追吓女孩子。
      女孩子胆子小,应该保护她们才对嘛。
      
      
      
          这只能是最后一回!”这件事后,我先生还怕那男孩报复。第二天幼儿园放
      学回来,我先生问二女儿上学的情形,二女儿高兴地捧给爸爸个小纸盒儿,说:
      “这还是他送给我的呢!”那时,我正在师大读书,爸爸如果不体察女儿的处境,
      生性绵善的女儿真不知会怎样。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切记不可走的五条死胡同是:
      一、推理。肯定是你怎么怎么,你不招惹人家,人家不会……二、翻老账。那一次
      就是你怎样怎样,你总是惹是生非。三、大道理。惹不起能躲得起吧;人以和为贵,
      和气生财。四、树榜样。我们小时候怎样怎样……五、无所谓。反正拿你没办法,
      由你去。父母一旦走进这些死胡同,就杜绝了孩子与你交流的机会,两代之间就越
      来越隔膜和疏远了。阳光大道也有五条:一、表示同情。哪里有伤,要包扎呵
      护。探问心灵的创伤,问问:“此刻心情怎样?”二、听取抱怨。以同情的态度
      听孩子抱怨,以求缓和其激愤情绪。三、理顺孩子的情绪。赞成或反对孩子的做
      法都不要急于表态,只是以同情的口吻说:“是啊,真不走运。”“真替你难受。”
      四、不置可否的冷却期。可以说明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做作业或干什么,这事
      以后再讨论。五、孩子心情完全平静下来后再讨论对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知心才能交心。不论人前人后,关键是能帮助孩子开启闸门,疏通渠道,让其泉
      涌般地倾诉;而不是以大道理筑堵高墙,使孩子与大人在情感上隔离开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