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暗示
      
          父母理智地帮助孩子分辨想像和现实,远比证明他是个“撒谎”的孩子会有
      更大的好处。“爱因斯坦综合症”,用大科学家的名字为孩子的自闭倾向命名,
      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也或多或少减轻了父母的心理压力。我常常看到中
      国的妈妈们拉闲话时,不把在她身旁玩耍的孩子当回事儿。比如谈到几时送孩子上
      幼儿园时,她们往往会说:“我准备明年就把他塞进去,让老师去管他。”她们以
      为孩子不注意她们的谈话,其实在孩子心灵深处正掂量你这话的分量呢!
      
          这句话对孩子的心理有许多不利的暗示:其一,他由此知道在妈妈的印象
      里他不是乖孩子,妈妈要惩治他了。其二,他想像幼儿园不是什么好地方,不然,
      妈妈为什么说“塞”进去呢?其三,老师是很厉害的管理者,他要修理我了。经过
      这么一系列的分析想像,他便对上幼儿园有了抵触情绪。
      
          而美国的妈妈们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却要给孩子很多心理的过渡和铺垫。她
      们会在不经意的对话中谈到幼儿园的诸多好耍好玩的东西。比如玩具多、小朋友多,
      还有小动物陪伴;甚至要领孩子们参观几所幼儿园,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在未入
      园前带领孩子购买书包、画笔,让孩子自己挑选,暗示孩子“长大”了,给孩子以
      自尊。这样孩子就容易把幼儿园当成自己憧憬的地方、追求的目标。这样,从走
      出家门,进入园(校)门的第一关,双方孩子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就会出现差异。
      须知,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孩子接受教育、感知外部事物要容易得多。
      
            在美国居住了两年多,认真观察了加州UCLA大学村的家长们带孩子的方
      式,深深感受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发送的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信息太多太
      多。比如:
      
          1. 父母间的对话:“老韩家的闺女,考了清华,学校奖了一万元。人家那
      做父母的多风光啊。” 
      
          2. 家长之间的对话:“咳,咱照他们这么大,早就拿轻负重,挑起了生活
      重担……”3. 母亲与朋友的对话:“就是为了她,我才一直没和她爸离婚。”
       
      
          以上的对话看上去没有直接谴责孩子,但实际上是变相地把内疚、悔恨、负
      罪的情绪送给了孩子。孩子听了1,会因为自己不及老韩家的闺女而自卑,而且清
      华的目标对他来说又可望而不可即,会产生强烈的精神压力。孩子听了2,会因为
      不及父母能从小就挑起生活重担而自责、负疚,从而减弱自信。
      
          3抱怨说因为孩子没有与男人离婚更要不得,这会使无辜的孩子产生负罪心理,
      仿佛母亲的失意、不幸福都是孩子造成的。
      
          也许,有些父母是故意如此,他们认为这样能促使孩子懂道理、知孝敬、讲
      礼貌。但是,做父母的还应认识到悔恨、内疚、负罪的心理对孩子学习功课、掌握
      技能和健全发展极为不利。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总觉得自己有负罪感,他们就
      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失败者。由此而产生的自卑和忧虑根本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
      绩,而且还会摧残他们的身心健康。美国的家长是怎样做的呢?他们的视角往往
      集中在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兴趣上,从来不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自家孩子的短处,
      也从来不用自己小时候的长处来比孩子的短处。在家长们互相聊天时,常常听到的
      是“我们家某某画了只会飞的松鼠,老师夸他有想像力。”另一位妈妈紧接着就会
      说:“我们家小妹音准掌握得好,弹琴又进步了。”他们特别重视大人对话时旁听
      的孩子,往往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我曾遇到过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对小朋友们夸耀说爸妈领他到迪斯尼
      乐园玩去了,那里有唐老鸭、狮子王、米老鼠等好玩的明星,他还与这些明星一起
      坐了游艇、火箭……当他正吹得天花乱坠时,他的母亲过来了。母亲明知他在信口
      开河,但却不用“异想天开”、“骗人”的字眼儿,只是说:“噢,你希望能有一
      天去迪斯尼乐园玩,我们攒够了钱就去!看与你想像的一样不一样。”这位母亲
      首先暗示的是孩子的想像和现实是背离的,而不给其定位到“撒谎”上。这就是积
      极的暗示,因为她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思维倾向——孩子的思维有其心理
      发展的局限,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很
      容易不自觉地把自己想像(幻想)的事情同现实混淆起来,以想像代替现实,因而
      说出一些不真实的话。父母理智地帮助孩子分辨想像与现实,远比证明他是个撒谎
      的孩子有更大好处。
      
      
      
          有一位母亲曾说:“孩子做事总有他自己的道理,他不会无缘无故地做那些父
      母认为是错误的事。”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应多加考虑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美国的积极暗示仿佛是全社会的共识,即使孩子有某种缺陷,他们也不直接指
      出。比如我们熟识的一家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慢,不合群,不与人交谈。在幼儿园
      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讲故事,他自管自玩拼图。如果在中国,很容易把他归入有
      “自闭症”倾向的孩子;但在美国,老师是这样对家长说的:“这孩子有爱因斯坦
      综合症表现,语言需要特别帮助。”用大科学家的名字来为孩子的自闭倾向命名,
      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也或多或少减轻了父母的心理压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