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忧郁
      
          台湾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罗智成读《晚安,忧郁》宛如通过一条漆黑幽深
      的隧道。
      
          读《晚安,忧郁》宛如通过一条漆黑幽深的隧道。
      
          你会越读越加快脚步,越渴望看见在未知的前方隐隐发光的出口……
      
          这里头原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充满私密、抽象、难以言传的体验。然而在作
      者用心诉说与描绘之下,几乎每个阅读的人都会震慑于自己对此一历程的全神投入
      与参与。
      
          这也许是神奇的文字力量使然,更可能是我们内心之中也潜藏着许多和作者相
      同的元素,我们甚至畏惧着它们就这样被轻易唤醒了……
      
          《晚安,忧郁》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这条幽深的隧道陈设着怎样的讯息和内容
      呢? 我努力思索,想为这部作品找出一个定位。
      
          像是某种神秘的文献,以珍珠怀砂而孕的方式产生,再以幽光照亮着我们对于
      忧郁症的无知……
      
          基本上,它应该是佑生的病史报告吧? 因为它尽责地记录了作者罹患忧郁症后
      每个重要的阶段与病症,详细交待了各个发病时辰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特别是二○
      ○○年六月以后到现在的种种沮丧、挫折、恐惧与挣扎。就这部份而言,《晚安,
      忧郁》像是某种神秘的文献,以珍珠怀砂而孕的方式产生,再以幽光照亮着我们对
      于忧郁症的无知……
      
          不过,它更像是佑生的自我诊断。作为一个高度敏感与自觉的文字工作者,佑
      生恰巧拥有一种“把内在感受客体化”的能力。即使在极度受苦的过程中,他仍不
      放弃观察、反省与大量的阅读,像要完成某种蛾类的悲愿,扑向火光是为了看清自
      己火焚的伤痕。他总在长期的痛苦中抓住一闪而逝的灵光,定神思索,希望能追溯
      出这些苦楚的来源。像个锲而不舍的侦探,在自己的性格与童年遭遇中翻箱倒柜、
      分析推理,就为了找出这桩“快乐本能谋杀案”的真凶……
      
          就这种种努力而言,《晚安,忧郁》更像是在描述一段寻求痊愈的旅程。透过
      求助、透过自我磨练、透过快速、大量的学习,这只在都市丛林中受了伤的野兽,
      一面躲避着忧郁的追猎,一面尝试找寻各式神奇的药草。
      
          所以,它也像是一本舔舐伤口的书。
      
          所以,它也像是一本舔舐伤口的书。
      
          但是,《晚安,忧郁》还是比上述这些加起来还多一点。因为在面对各种磨难
      时,作者几乎用尽了作为一个人类所能拥有的能力,来对抗这个几乎和自己已经等
      同、合一的“恶灵”。他哭泣、呐喊、愤怒、思考、反省、自剖、绝望又不放弃希
      望;最后,我们凜然发现,《晚安,忧郁》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
      魂,在一场难以获胜的争斗中,勇敢地奋斗、求存的过程。
      
          它是如此令人动容。但是说它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却有一种奇怪的不
      适之感,因为长久以来,我们想到文学时,还是不免预设了文学中某种夸饰与虚构
      的本质,因此,一旦面对现实世界里深刻、巨大的苦难时,文学反而成为一个容易
      误导(misleading)的辞汇。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质是:它们都是“高耗材”的,是大量使用生命里的真材实
      料熬制的。
      
          这种沉重扎实的读后感,使我想起阅读其他一些相似作品时的心境,如邱妙津
      的《蒙马特遗书》——那是一个年轻创作者在自杀前,放弃了村上春树体的模仿,
      用属于自己的语言留下的独白。这些作品的共同特质是:它们都是“高耗材”的,
      是大量使用生命里的真材实料熬制的。不像那些“概念先行”的创作实验,这是一
      种“不得不尔”的文学,亦即:如果有可能,创作者本身都宁可不要写的文学,因
      为它的代价太高、生产太苦,是任何文学上的回馈都无法弥补的、不划算的事业。
      
      
      
      
          我曾经把忧郁视为一种高贵的品质。在浪漫易感的年轻时期,我们一直把它当
      作是精致灵魂必然的多愁善感与愤世嫉俗中,最容易被辨识出来的特质。
      
          世界是不完美的、俗伧的。
      
          所以忧郁是卓越的,因为它意味着某种坚持、某种道德上的理想主义、某种耽
      美的完美主义、某种自我陷溺、某种自恋、自怜与自我期许。
      
          “我们或多或少都遗传着忧郁……”
      
          这也许是事实,更可能是年轻创作者对自身“艺术家血统”的迷思。
      
          但是这些,仍不过是某种文学的隐喻罢了! 
      
          佑生面对的不是这些。
      
          和他朝夕相处的是真正存在于生理上、大脑血清病变上、全球有一亿五千万人
      口为此受苦,无数人崩溃、自杀,要靠Ativan、Xanax 、Loramet 、Prozac、Cipran、
      Paxi才能控制的忧郁症。
      
          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别人的忽视与误解。
      
          不过,面对种种被形式化的情境,或社会的无知时,佑生总会生出一股特别的
      勇气。譬如这次,他以自己痛苦的病史,唤起社会对这个病症、这些被摧毁了快乐
      机制的同胞的关注。
      
          关于忧郁,以及忧郁症,我知道得不多。但是我想,《晚安,忧郁》的完成,
      应该是面对忧郁症最有尊严的一种方式吧!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