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3)
      
          经营者与资本方的博弈是以盈利为底线的,没有盈利经营者就没有了发言权。
      
          就国内乳业第一品牌的“上海光明”接受全球头号乳业品牌法国“达能”的5 
      %现金参股这一件事情分析,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在心态上的差异可以隐隐约约地感
      受到事态的未来发展。光明为何还要“引狼入室”?光明的董事长王佳芬有这样的
      一席话:
      
          以前“光明”利用国内资源做国内市场,达能进来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国际资
      源整合国内奶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国企业也要融入其中,
      品牌的国际化越来越成为现实。
      
          这一句话可以说准确地表达了众多加盟达能的企业的共同心声。利用国际资源
      整合国内市场,这也许是可以做到而且在中国的水市场也已初见倪端,但是,想借
      此发展出一个世界性的品牌,恐怕不是作为老板的“达能”所内心期望的。据业内
      人士分析,达能参股光明至少有两种预期:一是用光明的力量做大达能在中国的蛋
      糕;二是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光明的一个大股东或者收购光明。在谈判过程中,达能
      的代表也明说:“为了将来,我们把宝押在你们身上了。”虽然目前达能要想从
      “光明乳业”获取更多的股份也不容易,但“光明乳业”15亿元的销售额与“达能
      集团”100 多亿欧元的销售额无法相比,一旦允许外资进入证券市场,就存在全面
      收购的可能性。
      
          娃哈哈、乐百氏与达能结盟,健力宝汇入新鲜血液之后,饮料行业的另外两个
      巨头康师傅和统一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康师傅重资杀入饮料市场,本来一直顺风顺水。但1998无情的亚洲金融风暴,
      差点砸垮“康师傅”。顶新集团万万想不到,因投资增长过快,瞬间资产成负债。
      康师傅通过强力运作资产,精简人员,降低成本,重整销售网络,用了两年时间,
      才艰难闯过难关,从谷底一跃翻身。
      
          这之后康师傅在非碳酸饮料市场上投下重资,试图一举打开市场。在抢占市场
      份额的同时,在食品、饮料两个行业两线作战的康师傅明显感到了来自资金和市场
      方面的压力。于是康师傅也准备打造资本战车,使康师傅这个品牌坐上“豪华车”
      全速向前行驶。2002年下半年,康师傅集团内部经过多次的饮料发展策略论证总结
      :“未来10年中国饮料市场的发展将会逐渐饱和,只有3 %~5 %的年成长;届时,
      只有排名前3 名才有钱赚。”康师傅因为中国这个国际竞技场日益加剧的局面,决
      定利用未来2-3 年间增强补弱的战略,遂展开策略联盟伙伴的寻找工作。
      
          随之而来的2003年流年不利。SARS、北方凉爽的夏天以及部分省份的水灾,使
      康师傅的利润大受影响。据业内人士估计,尽管华南和华东市场保证了康师傅2003
      年1 ~9 月份870 万美元的纯利,但算上亏损的第四季度,康师傅2003年饮料事业
      上的盈利微薄。
      
          此外,饮料市场格局的变化令康师傅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2003年,非碳
      酸饮料市场上新产品层出不穷。可口可乐和雀巢公司合资的BPW 公司,于3 月推出
      了“雀巢冰爽茶”,这是继2002年可口可乐推出果汁饮料“酷儿”之后最大的动作。
      统一的“活力果园”、娃哈哈的“高钙果汁”、汇源的“真鲜橙”也纷纷上市。
      “低价产品充斥,强力挤压,导致市场价格下滑,影响销售”,康师傅的季报总结
      道。
      
          在此前的扩张策略亦使康师傅的资金链再次绷紧。2002年末康师傅增加了24条
      饮料生产线,并新设了昆明和石河子两个生产基地。扩大产能一共花去康师傅1.3 
      亿美元,致使康师傅在饮料事业上的投资达到5 亿美元,资金的压力随之而生。
      
          一开始,通过JP摩根,康师傅与国际饮料企业不断相亲,其中有可口可乐、百
      事可乐、三得利等巨头。但是康师傅相中的对象们,要求获得51%的股权,这就等
      于间接否定了康师傅的管理团队与制度。
      
          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以贸易见长的日本伊藤忠商事出面将朝日啤酒引入。
      
          实际上,伊藤忠和康师傅的关系密切,成立于1993年10月的伊藤忠中国公司,
      是伊藤忠商社全资控股子公司,伊藤忠是全球著名的以贸易为主的百年企业,在中
      国就有200 多家企业。2002年10月,康师傅与伊藤忠签订了合作协议,结成策略联
      盟。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互相进行情报讯息的交换,并就一些行业项目共同进行投
      资。
      
          伊藤忠此后数次有助于康师傅。棕榈油是康师傅方便面惟一从国外进口的原料。
      2003年下半年,国际市场上棕榈油涨价。国内方便面也面临涨价,中低档方便面最
      先调价,康师傅却淡然处之。原因在于,伊藤忠在马来西亚有一家合资的棕榈油厂,
      它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康师傅供应了棕榈油。
      
          而朝日啤酒和伊藤忠在中国的战略则是捆绑作战。1993年,朝日啤酒和伊藤忠
      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公司,投资中国内地的啤酒业务,其中朝日啤酒占60% ,伊藤忠
      占40% 。1995年,朝日啤酒与伊藤忠共同收购了香港朝日中策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中
      外方的全部股份,将中策啤酒集团旗下的泉州、烟台、杭州、深圳和北京四家啤酒
      厂纳入手中。
      
          有了伊藤忠的牵线,康师傅与双方的谈判进展很顺利。资产估值和股权比例是
      双方争夺的焦点。康师傅控股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1996年在香港上市,市值为13
      亿美元,而饮料部分仅占其业务的三分之一,其中,康师傅冰红茶、冰绿茶、瓶装
      水、果汁等饮料产品的品牌价值被估价3.5 亿美元。
      
          此次结盟,总值9.5 亿美元,康师傅出让了50%的股权。除去负债后,康师傅
      可以获得约3.8 亿美元的资金,并可得到朝日的研发技术和伊藤忠的贸易平台。
      
          合资后的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的主导权仍由康师傅掌握,董事长、总经理都将
      由康师傅控股指派,品牌、生产基地及行销通路也由康师傅负责。此举也颇有娃哈
      哈合资达能的味道。
      
      
      
          康师傅此次寻找合资伙伴,其矛头所指,行内人一目了然。在方便面市场和饮
      料市场,同样来自台湾的统一,凭借早年积累的雄厚资本,以“赔20年也赔得起”
      的豪言壮语,紧追康师傅不放。而在另一方面,来自娃哈哈等中国本土企业的压力
      也同样让康师傅苦不堪言。娃哈哈凭借渠道的优势和外资的引入,连续几年三级跳,
      娃哈哈每增加一个市场份额,就使康师傅的压力大一层。康师傅阻击统一、娃哈哈
      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广告轰炸、多种层次的渠道投放以及终端的人海战术
      和不计代价的促销,这使得康师傅对现金的渴望尤其强烈。
      
          众所周知,乐百氏就是在娃哈哈一步一步紧逼的压迫下被迫向外资投降,一步
      不慎江山易主,之后娃哈哈用力向康师傅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康师傅不得不走上
      资本运作之路。
      
          鹿死谁手,现在还言之过早。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