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不孤单(2)
      
          “内在的我在反抗,但是那种虚荣,已经战胜我心中那个苟延残喘的小女孩,
      她哑口无言地站在心灵的暗处,我看见她搓揉着裙边,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下。她低
      低的头因为啜泣而上下摆动,我好心疼,真的好心疼她,但我无力也无能去帮助我
      心中的那个小女孩,只能任她继续待在心灵的暗处:医生,她应该是属于阳光般的
      女孩,她的笑容应该是纯真的,她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不是跟着我,到处
      受累受苦,不是吗?“我在逼迫她,要她成长,却发觉她极力反抗,她选择了激
      烈的方式回应我,给我悲伤,给我痛苦,给我犹豫,给我挣扎。我无法帮助她,我
      无法开导她,所以我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我该怎么办?我好喜欢我心中的这个
      小女孩,这才是我最喜欢的我,可是我的周遭环境不能妥协我拥有她,所以我隐藏
      起,把她放在角落。可是她还是会不安分地跑来跑去,遇见过她的人都有着不可思
      议的反应,他们怀疑这个小女孩是我吗?我好惊慌,怎么她又跑出来,在我应该规
      律的生活里?我好惊恐别人怎么看她?我好难受!请给我帮助!
      
          “这些都是我发作时写给我医生的信,那些一直紧抓心灵的恶魔,有时不只是
      单纯地因为脑子里的东西失控了……而是很多的过往所堆积成的,不是吗?”
      
          读完了小梅的这封长信,我很能体会那份心境——处在无止无尽的恐慌中。几
      乎每个被忧郁症掐住灵魂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吧,没有随着身体长
      大,幼年的某些惊吓或畏惧,从此定格在脑子里,成为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
      化作成年岁月中缺乏安全感、不时隐隐作痛的病灶。
      
          我常在想,忧郁症患者所纪录的内在轨迹,假如拿给一般身心健康的人阅览,
      恐怕都不过是“满纸荒唐言”罢了,可是在另一个忧郁症患者的眼里,却刚好相反,
      像是“家书抵万金”,通篇充满了亲切的乡音呢。
      
          几乎在每一封信上,小梅都提及了死亡,像是:
      
          “在发病时,想死的心是如此强烈,刚毅叛逆的自我,却也救了自己一命。当
      我越想死,另一个自我就越不让自己死去,所以,我紧抱着自己颤抖不已的身躯,
      冲进房间,拉开抽屈,找出我的药,抖着手,流着泪,吞下药丸……再安慰自己,
      等等就好了,等等就会睡着了,不会再有痛苦。
      
          “那种撕裂心肺的痛,我是如此确信只有当下发作的人才能感受,因为没有发
      作的我,也很难再度感受起那样的痛……每每在吞下药之后,感觉那样冷冰冰的东
      西,正在改变自己,是一种很残忍的体验,很难过,很贬低一个心灵的价值。
      
          “步入了书店,不知不觉我被一本书吸引了,一本忧郁症女作家黄子音写的书,
      《另一种清醒》。略略翻过,我没有勇气读下去,却又放不下。里头有着我的情欲,
      有着我的狂想。我又望了望我的手腕,生命跳动的地方。我知道怎么才是正确的死
      亡方式,我知道我只是想尝尝血液外流的滋味,我知道我只是又被体内的一股黑暗
      力量给控制了。”
      
          小梅后来又捎来了一封信,主题简洁扼要,仅有两个字:“解脱”,显然这仍
      是她心心念念所系。
      
          “有很多时候,家人的关心方式会造成更大的裂口,这也是我说服我的医生要
      我的父母让我在暑假自己一个人待在学校的原因。好难熬!真的是很难熬!常常我
      也是凶完妈妈之后,再躲在棉被里哭,恨自己的暴怒无常,恨自己是家人的累赘。
      死亡的意念更加深,更迫近我滴血的心灵!好似真的只有死亡才能安慰我们的痛苦,
      好像只有死亡才能解决所有身心撕裂的痛苦!”
      
          当时,我自己也才跟姐姐发生了严重冲突,看完了她的信,知道那种与家人对
      立,或是孤立于家人之外的煎熬,我便写了真心相对的回信互相打气:
      
          “这是一条极端辛苦的路,我昨夜又发作了,被我姐姐激怒,我对她大吼,说
      如果她不赶快离开我的房子,我不是杀了她,就是杀了自己。然后,我不接所有的
      电话,我的伤口一再被无知的姐姐捅破,流出大量鲜血。但她似乎也有病吧,只是
      不自知。唉,看来我们都必须好好撑着,不要被击垮了。加油!”
      
          忧郁症患者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交情,就字面来说,确实很符合那
      一句“患难之交”的成语,尤其把那个“患”字做了最鲜活的诠释。因为在这个病
      症的扭曲下,我们的行为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异,常让家人慌张不知所以然,也深
      感头痛。我们似乎被所有的人误解,或至少当作一团迷雾笼罩的怪物,不晓得到底
      怎么了?但只有在同样是忧郁症患者的友谊里,我们才感到一丝释怀与松懈,觉得
      被接纳、被理解、被同情、被安慰,而这对我们而言,正是无比珍贵的疗愈力量之
      一。
      
      
      
          最后我得知小梅考上了研究所,简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准备甄选考试
      的期间,也是她与我通信最频繁,正值心情起起落落,所以她能金榜题名,其艰辛
      程度实在非外人能想像,我真为她大力喝采。
      
          另一位读者J ,跟我结缘比较早,甚至可以荣膺我的“最全职读者”头衔。可
      能在我的文章中可以找到共鸣,他读熟了我的每一本书,还对每一个出处如数家珍,
      令我称奇不已。
      
          但是他一直到我出版了《晚安,忧郁》之后,才跟我提起他也有忧郁症,原来
      在他以往的遭遇里,因为罹患了这个病,使得一些人对他敬而远之,因此他不敢轻
      易告诉他人。
      
          J 一向表现出体贴的人格特质,他的来信上挂满了一串固定的好友名单,显示
      他时时念着朋友们,总会不时寄一些振奋士气、安慰人心的电子卡片或问候信,提
      醒别人他的存在、他的关心不变。
      
          譬如有一次,J 转寄了一封信,主题是“我喜欢你”,文间的蛛丝马迹,基本
      上相当地反映了他的心思。
      
          以下,我摘录了这封信的一小部分:
      
          “这是一本翻译的书,译者为杨茂秀,是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这是美
      国作者沃博与齐华丝特合作的一本图文集,以插图为主,少少的文字为辅,大约只
      需花十分钟就可以翻完,但翻完之后,却令人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喜欢你,因为你是一个逗人喜欢的好人。
      
          我喜欢你,因为你会记得我告诉你特别的事。
      
          我喜欢你,因为如果我准备好要拍打纸袋,你就会预备好要被吓一跳。
      
          我喜欢你,因为当我觉得悲伤时,你不会老是要我立刻高兴起来。
      
          我喜欢你,因为……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发生了什么事,有你在总是比较好。
      
          ‘我喜欢你’这样的话,总是很少出现在中国人的口语间。因为含蓄,所以给
      了吝啬合理化的藉口。其实,我觉得‘喜欢’这样的情愫,还带着对对方性格行为
      的欣赏与肯定,换个角度看,这还是一种鼓励。既然有关正面的意义,为什么不敢
      让对方知道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