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顿悟(1)/宋英杰
      
          平常做节目,总会留下一些关于天气的感慨。换下西装,就把这些感慨记录在
      笔记本的边边角角,于是就有了这篇《天气顿悟》。我们节目原来的美工张妍焱一
      边读,一边信手拈来地画了一些插图,使我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一些。
      
          孔子说: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
      
          四季默默地更替,万物悄悄地生消,天说什么了?
      
          天,什么也没说,只有我们每天在点评它的行为举止。
      
          欧洲冬天的雪格外多,于是欧洲诞生了很多童话家,童话世界的意境多半与冰
      雪有关。欧洲冬天的雨格外枯燥,于是欧洲诞生了比雨更枯燥的哲学家。
      
          欧洲的冬天虽然是由凄风苦雨组成的,但也造就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的乐观。天气观是人们世界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没有阳光的日子人会变得特别多愁善感,也许正是坏天气造就了人们祈祷和祝
      福的习惯。
      
          天气没有国界,那些跨国行动的天气系统,使很多相邻的国家一起分享阳光,
      分担风雨,有一种同甘共苦的感觉。
      
          2004贺岁片《手机》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人要厚道”。但是显然2004年春节
      的天气并不厚道,北京的除夕恰恰最寒冷,一年中一个最温馨的节日和一段最冰冷
      的天气相重合。我们在大年初一发布着“大风降温消息”。
      
          我们的冬天正是东南亚一年中最清凉最干爽的季节,但是雾气和烟尘常常弥漫
      着。和人一样,天气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绝对的好天气是不存在的。
      
          在很多陌生人之间,天气是一个最安全也最有效的话题。之所以安全,是因为
      每个人都能够聊“天”,不存在专业学识的障碍;之所以有效,因为天气是每个人
      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评价天气变化上可以迅速地找到共鸣。于是人们的谈话常常
      是从寒暄(寒即冷,暄即暖)、从问寒问暖开始的。
      
          天气往往在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2004年一月的一天,希腊雅典的气温是14度,
      预报第二天的气温降到零下3 度,经验告诉我,预报有误。因为雅典是欧洲隆冬季
      节里最暖洋洋的城市。但第二天的实况居然真是零下3 度,雅典下雪了。有一句广
      告语,叫做“一切皆有可能”。换个角度看,它也在诠释着天气。没过几天,一场
      暴风雪使蒙特利尔的气温下降30度,我猜想当地同行未必得出如此剧烈降温的结果。
      当然,但愿我的猜想是错的。
      
          印度乞拉朋齐一年的降雨量几乎是撒哈拉一万年的降雨量,利比亚最高的气温
      比南极最低的气温高出140 度,天气的神奇常常是在对比中体现出来的。
      
          如果一个地方一天就下一场雨,雨就会令人厌烦;如果一个月下一场雨,雨就
      会令人期盼;如果一年才下一场雨,雨就会变得很神圣,甚至演变成一种节日。每
      一场雨都很单纯,仅仅因为出现的频率不同,影响了人的态度,而态度往往决定一
      切。
      
          昨天预报北京今天下雪,但今天光是阴沉沉的,就是不下雪。行话说:这场雪
      报空了。一个星期之前,预报北京阴天,结果第二天一大早窗外白白的,雪下了一
      夜。行话说:这场雪报漏了。偶尔天气在制造着天气预报的笑话。有的时候天气似
      乎有一种逆反心理,偏偏违背预报,或者偏偏违背人们的意愿。但是,这正是天气
      桀骜不驯的品格,人们也正是在一次次预测错误之后变得更加智慧。
      
          国外的同行有一句名言:我们的预报准确率是百分之八十,世界上只有上帝是
      完美的,而上帝是不做天气预报的。我常在想,假如真有上帝,希望它做我们的同
      行。
      
          古人说:天道茫茫,圣人难知。做一次准确的预报,并不难,难的是次次准确,
      不犯错误。所以诸葛亮只借一次东风,不做日常的常规预报。
      
      
      
          球王贝利每四年做一次世界杯冠军预测,但没有一次是准确的;美联储主席格
      林斯潘只用模糊而烦琐的语言,做经济形势预测;在人类对未来所做的各种预测中,
      天气预测是最准确、最清晰的。
      
          在西方,有人觉得天气预报是一种翻译,是把天气的行为翻译成人的语言。而
      要翻译得信、达、雅,句句精彩,是很难的。也有人觉得天气预报是一种赌博,只
      不过和足球彩票的赔率不一样罢了,而从事这种“赌博”的人,是永远不能离开赌
      桌的。
      
          有人问:什么是好天气?
      
          我们常说,好天气就是大多数人共同祈盼的天气。旱了,好天气是雨,雨是
      “甘霖”;涝了,好天气是阳光,阳光是福音;冷了,好天气是温暖;热了,好天
      气是清凉。所以好天气没有绝对的标准。当然如果天气好得足以让人忘记天气,那
      就再理想不过了。日本人说,好天气就是天气预报可以放假的天气。在新加坡,很
      多人觉得天气预报可以放假,但并不是因为天气好,而是因为天气太有规律,一年
      365 天天气几乎都是一个样子,潮湿多雨闷热。但天气预报依然没有放假,因为再
      相似的天气也不是完全雷同的。
      
          1999年前的一个3 月去长沙,气温并不算低,但寒风裹着冷冷的雨,恰巧穿得
      又少,走在路上经常做蜷缩状,同路的人取笑我,说:搞天气预报的人被冻成这样,
      罪过啊,罪过。
      
          打那以后,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衣着要非常吻合天气,并不是我娇嫩,而是因为
      在某种程度上,你的衣着体现了你的职业素养以及天气预报的信誉。
      
          我常开玩笑说:我们这些人,天上的事情知道的多一些,人间的事情知道的少
      一些。
      
          但2003年夏天采访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时,他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说:我们
      把天上搞不明白的事情在人间做明白。每次预报失误,他会举行媒体见面会,说明
      预报错误的缘由,科学的局限,把每一次预报失误当成将科学“还俗”的机会,并
      号召应该奖励那些在“恰当的场合”报错“恰当天气”的工作人员。他在他的一封
      家书当中曾经写到,他作为一个从事预测工作的人,十年前根本不会想到,他和和
      美美的四口之家,现在一个孩子在美国,一个孩子在英国,一家人“三分天下”。
      
          美国的一场大风导致大豆减产,中国东北大豆价格飙升。这一条简单的经济新
      闻,给我们很多启迪。
      
          以前我们常说:靠天吃饭。是靠自己头顶的那块天吃饭。而现在全球经济一体
      化,使得人们完全可以靠别人的“天”吃饭了。所以了解别人的天气也开始变得重
      要起来。
      
          在农业社会,人们认为好天气的最高境界就是“风调雨顺”,而好功夫的最高
      境界是能够“呼风唤雨”。这说明,蒙昧的年代,人们对天气有一种强烈的憧憬。
      而在当今,人们面对天气,浪漫的幻想少了。
      
          有一个心理测试题:假设给你一个星期,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随意
      安排每天的天气,你怎么安排?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未曾有过这样的憧憬。
      
          在网上查询英国人对于天气的抱怨,题目就有一万七千条之多。而赞美天气的
      言语却很少。可见,所谓“天遂人愿”的事情似乎是很少发生的。
      
          近年来有一个气象名词,叫“舒适度”,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舒适,有人喜
      欢阳光的拥抱,有人偏爱雨的清凉。我的一位同事喜欢27度的演播室,我却喜欢在
      17度的环境里做节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天气也真不容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苛求它,
      不如意就抱怨,众口确实难调。
      
          自从预测天气成为一门科学,天气在专家的眼里开始成为一个个数字,一个个
      线条,一个个符号。我们在预知明天,却常常忘了欣赏今天;在期待结果,却常常
      忘了体会过程。
      
          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更忙碌了,早已经没有了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闲情逸致。但,是否可以每天拿出一分钟的时间去看看云飘动的样子,雨滴落的
      声音……天气在我们心中有了灵性,我们的生活便多了一份生动。我愿意在心中珍
      存一种天气,它带着诗的露珠,画的花瓣,有着人格和灵性的天气,让我们既懂得
      预测,也懂得欣赏。
      
          盛夏季节,经常有人说:天气这么热,以前没有空调的时候,人家是怎么过的?
      我们的确对天气越来越敏感了,所以有学者称这个时代为“天气敏感社会”。但越
      来越敏感的同时,不希望人变得越来越脆弱。
      
          在古代,大雾有一种朦胧的意境,诗词强化了雾的美学价值,而在交通立体化
      的现代社会,大雾却沦落为一种重要的天气灾害。社会的发展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人们的天气价值观。
      
          2003年12月下旬,按理说是数九寒天,但是天气却暖暖的,恍如春天。天气有
      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因为道理都是人定的,天气并不知道。而天气也是有
      性情的,甚至有某种野性的,它不揣测人心,也不看人的脸色,这或许正是它可爱
      之处。
      
          有人说,春天的天气就如孩儿的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玩,一会儿
      闹。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它毕竟是个孩子。
      
          天气预报,从本质上讲,是“坏天气”预报。如果整天都是好天气,预报也就
      失去了它的社会价值。就此而言,预测天气的人,与很多医生的理想是相近的,因
      为医生说: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柜中药生尘。希望大家健康,宁愿自己失业。
      
          也正因为是“坏天气预报”,所以我们在节目有限的时间里,经常忽略很多好
      天气,而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天气。这是我们的原则。
      
          在我看来,有的时候,好天气足以成为人们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的理由,只不
      过我们常常忽略。只是在心情好的时候,才发现天气原本也很好。
      
          2004年春节前的一场雨,我们从感情、从理性会得到不同的判断。一位返乡过
      年的人一路上都在骂老天不长眼睛,因为长途车开得慢,而且车轱辘还陷到了泥里
      ;但一回到家里他又因为这场雨而长出了一口气,因为春播有指望了。
      
          春节前听一群小朋友说,快过年了,也不下场雪,让我们打打雪仗。如果过年
      的时候,能下一场雪,那将是天气给孩子们最好的春节礼物。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讨
      论天气是要带着别人的期望和心愿的。
      
          出差到神农架,听当地的同行说天气,他描述春天的雨,说雨每次都“下得很
      认真”,但“下得不慌不忙的”,描述得很贴切。他把春雨持续时间长,但不凶猛
      的特点很通俗地讲出来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