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浪潮”(2)
      
          经过编辑和专家们的无记名评选,结果范大宇这篇名叫《眼睛的故事》的作品,
      被定在了必须修改之列。
      
          吴伦当即找范大宇交换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案。
      
          范大宇当晚便埋头改稿,一直改到下晚的两点多钟。根据吴伦提出的要通俗化,
      口语化,易讲易记的原则,终于将稿子改完。
      
          第二天,吴伦看了修改稿后仍不满意,又再次与范大宇商量,并亲自动手修改
      了这篇稿子,同时将题目改为《失明之后》。
      
          为了把“根”留住,编辑们就是这样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作者和每一篇作品。
      
          这篇作品在《故事会》上发表后,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1991年中国最佳故事
      的评选中,  这篇故事从参选的一千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当年度的最佳
      故事奖。 
      
          在采访中,范大宇感慨地说:“吴伦对这篇作品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何承伟认为,一本刊物要赢得读者的喜爱,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
      
          生动活泼、亦庄亦谐、易记易讲,是《故事会》作品的另一大特点,也是《故
      事会》的一个鲜明个性。
      
          如果一篇故事写好之后发表了,也就是说将其投放到文化市场,但却无人问津,
      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这则故事从发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死亡了,因为它已
      没有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必须生动活泼、诙谐有趣、寓教于乐、引人入胜才能
      具有生命力,这也是编辑们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所“悟”出的一个道理。
      
          1984年第十期的《故事会》发表了读者虞大明的一封来信。这位读者在来信中
      写道,他“开始对《故事会》总瞧不上眼,总觉得它不太适合我这个大学生的需要。”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这本刊物,从此便成了“每期必读的虔诚读者”,接着
      又“退了许多杂志,但对《故事会》却视之如珍。”
      
          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大学生如此着迷呢?他在来信中写道,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
      是这本刊物“新颖动人,很有趣味”。
      
          《故事会》所要求的故事,大都是趣味高雅,不造作,不俗气,亦谐亦庄,趣
      味性里蕴藏着很深的思想内容。
      
          山西太原的作者徐洋突然接到编辑部吴伦的一个电话,说他投去的一篇名叫《
      厕所轶事》的稿子不错,但主编何承伟认为还必须要进行一些修改才能发表,让他
      去一趟上海。
      
          徐洋顿时有些傻眼了,一篇只有一千多字的小故事,却要专门为此去一趟上海,
      而且一路来去的吃、住、行费用,都由编辑部承担,这值得吗?
      
          徐洋在犹豫中踏上了去上海的路。
      
          到达编辑部之后,徐洋一下子成了中心人物,从主编到编辑立刻将这位远道而
      来的作者围在中间,共同探讨对那篇稿子的修改意见。
      
          就这样,为了一篇只有一千多字的稿子,徐洋在上海整整地呆了五天。可是,
      作品改完后仍然得不到编辑们的满意。
      
          徐洋再次修改,仍然未通过,只好“打道回府”。
      
          几年之后,徐洋打开新到的《故事会》,一看上面竟意外地发表了自己的一篇
      文章,题目叫《公共部位》。他不觉认真地看起来,连他自己都被故事生动活泼的
      情节吸引了,那风趣幽默的故事,使他看后不觉捧腹大笑。
      
      
      
          这篇故事就是在他那篇《厕所轶事》修改稿的基础上经过再次;加工而成的,
      作者名字仍然是他自己。
      
          这“坛”经过作者和编辑多年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自然是会香飘万里!
      
          可是,在众多的故事类报刊中,又有多少愿意像《故事会》一样,花如此多的
      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反复地修改这篇只有一千多字的小故事呢?
      
          河南有位名叫刘金涛的作者,过去一直是写小说的。见他所在学校的许多学生
      都喜欢看《故事会》,于是便向这本刊物接连不断地投稿。可是,不到一个月时间,
      就收到编辑部的几封退稿信,这些给他退稿的编辑分别是冯杰、夏一鸣、吴伦、鲍
      放。虽然是退稿信,但都是手写的,信也写得很长。这些编辑们向他提出了一个共
      同的问题,就是他的所有稿件都很有文学性,但是却都缺乏故事性。作为小说是可
      以的,但是作为故事类的刊物,就不太欢迎这样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一旦发表,
      就会影响刊物的可读性、传播性,建议作者多看一些故事类的刊物,加强对于故事
      这种文学样式的了解,使其作品真正地达到生动活泼、亦庄亦谐、易记能讲的标准。
      
          刘金涛作为一名业余作者,过去在收到一些编辑部的退稿时,大都是一张铅印
      的纸条,何曾见过如此一针见血说中要害的“手稿”。他在感动之余,便下决心潜
      心研究故事。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994年,他终于接到了《故事会》的第一张用稿通知单。
      
          理之有趣,情之可喜,貌之悦目,行之逗人,这便是何承伟所提倡的“谐”。
      
          《故事会》对于作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情节的一张一弛,乃至于一个细节的
      设置,一句幽默语言的应用,都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同时为了增加故事“谐”的力
      量,作者还经常会在故事的发展中巧妙地插入一些“噱头”,用以逗人发笑,这些
      努力的目的,都在于要通过故事去激发起读者的心声,使其在故事的吸引下,以达
      到雅俗同观,智愚共赏的目的,与故事中的人物一同悲、喜、怒、惊、奇,随着故
      事情节的发展,让心灵经历种种不同的心理历程,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和感动。
      
          但是,这种“谐”又绝不能太俗气,不能太圆滑,太没有文化品味,一旦超过
      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变成了世俗,变成了荒唐。因此,“庄”便成了与“谐”相辅
      相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支撑一则好故事的两根支柱。也就是说,故事的趣味性
      不应该是孤立的,它必须同故事的思想性相结合,在“谐”的后面蕴藏着深刻的思
      想内涵。
      
          还有一个故事,更能说明《故事会》的编辑们在坚持刊物的生动活泼、亦庄亦
      谐上所下的功夫。
      
          河南郑州有位作者名叫曲范杰,曾写过一篇名叫《新娘教子》的荒诞故事。说
      的是有一个村干部有腐败行为,其母亲看在眼里,忧心忡忡。母亲去世之后,灵魂
      附在本村一个新娘子身上,借新娘子之口,历数儿子的种种不端行为,告诫儿子悔
      过自新。儿子的“隐私”在大庭广众面前暴露之后,只好忍痛退出不义之财。事隔
      不久,东窗事发,其余村干部因贪污受贿落入法网。这个儿子则因为退赃在前,免
      受处罚。原来其母生病之时,曾与新娘子同住一间病房,说出对儿子的担忧。那新
      娘子曾经演过戏,有模仿能力,后来以鬼魂附身为名,模仿其母亲的口气代为教子。
      
          这篇故事的思想内容无疑是健康的,故事的情节也生动有趣。但是,编辑们认
      为就这样发表出去,“谐”有余而“庄”不足。
      
          一篇短短的故事,总共不过一千多字,怎么办呢?
      
          在这则故事的结尾,作者是这样写的:事后新娘子见到那位村干部,用开玩笑
      的口气解释,我在昏迷中当了你的娘,想起来真不好意思。村干部红着脸说,过去
      的事就别提了。
      
          编辑在修改时,为了使这篇诙谐风趣的故事更加厚重,达到刊物一贯坚持的办
      刊要求,便将这最后一句改成了:那村干部说:“谁让我重新做人,谁就是我的亲
      娘!”
      
          就此一句,改得是何等的好啊!
      
          这就是《故事会》的编辑们在故事类报刊群雄凸起,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所
      持的态度,这就是《故事会》所坚持的办刊方针。
      
          正是由于这样,《故事会》的“根”才会在众多的读者中越扎越深,才能在故
      事群落中独树一帜,迎风猎猎。
      
          正是由于这样,《故事会》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在全国数以千计的期刊中
      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众多的故事类报刊中独领风骚,被中国故事界认为是“新
      故事中的一派”。
      
          由于《故事会》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自己鲜明的口头性的艺术特色,使这本刊
      物的可读性大大加强。因为适合于口头流传的作品,一般来说其可读性也必然是很
      强的。否则,读者在阅读时都感到困难的作品,是绝对不会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的。
      
          《故事会》巨大的发行量,与她坚持口头性的特点是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