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故事(1)
      
          《故事会》创刊40年了,40年铸就的辉煌足以使为之奋斗的人们陶醉,但是,
      编辑部的同志如这本刊物一样平实,不事声张,不搞庆贺,而是平声静气地总结和
      反思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试图解开《故事会》何以成为中国期刊出版的神话这个谜,
      于是有了这本《解读< 故事会> 》的书。
      
          一本普普通通的刊物,传统的小32开本,装帧谈不上时尚,封面也没有“大美
      人”吸引人的眼球,可是它40年来送给读者一串串美妙动人的故事,却在中国期刊
      出版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这的确是一个谜,一个奇迹。据中国故事期刊协会2002
      年6 月15日的统计,全国共有52种故事类期刊,月发行量863 万册左右,而其中《
      故事会》的发行量近400 万册,几乎占“半壁江山”。据世界期刊联盟(FIPP)编辑
      的《世界期刊概况》统计,1999年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文化类期刊的排行榜
      中,《故事会》名列第五位。近10年来,它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1994年,在中央
      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喜爱的电视、报刊”的调查中,《故事会》被评为“读
      者最喜欢的全国十大杂志”之一;1997年,《故事会》入选中国首届“百种重点社
      科期刊”;1999年,《故事会》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故事会》被新
      闻出版署授予“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列入“中国期刊方阵”的
      第一梯队;2002  年,《故事会》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被
      评为“读者最喜爱的十家杂志”之一;2003年,《故事会》在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评选中,再次被评为最高荣誉的“国家期刊奖”。《故事会》成为上海市的著名商
      标,成为上海出版界的“名片”,成为中国出版人的骄傲。 
      
          读罢《解读< 故事会> 》,这个谜终于解开了。《解读< 故事会> 》本身就是
      由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组成的。《故事会》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
      故事之外的故事。《故事会》编辑部的每一个人都有几个或几十个故事中的故事。
      这一个一个故事解读了《故事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变化。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
      是《故事会》的编辑、作者、读者,故事的情节无非是一个作品的产生过程或在读
      者中产生的反响,或者是编辑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密交往。于是有了“老家”在
      什么地方的故事,有了把“根”留住的故事,有了创办“黄埔军校”的故事,有了
      一副神奇的“药方”的故事,有了注入人格力量的故事,有了“放水养鱼”的故事,
      等等。这其中有《故事会》初创时期的艰辛,有“非常时期”的尴尬,有挑战面前
      的沉思,有成功之后的喜悦,还有对未来的憧憬。然而,这故事里的世界,一样使
      你无比振奋,一样使你激动不已,一样使你刻骨铭心。这故事如水一样清澈,如蜜
      一样甜美,如歌一样飞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寻常的故事,才有《故事会》的不
      寻常发展。
      
          他们自己把《故事会》的成功秘诀,归结为八个字:“眼睛向下,情趣向上”。
      这八个字很有分量,体现了《故事会》编辑部的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办
      刊理念,一种企业文化。这一办刊理念,是《故事会》办刊宗旨的高度概括,是文
      化工作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动表现,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许,这也应该
      成为通俗文化类期刊共同的精神,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办刊理念,共同的企业
      文化。
      
          “眼睛向下”,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人民是文
      化的惟一承载者,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广大文化工作者只有深入群众,
      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汲取营养,才能生产出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眼睛向下,是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功之所在。一个优
      秀的文化工作者,必然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
      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工作动力,
      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把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成果作为自己
      的工作职责。眼睛向下,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
      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
      使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在文化建设中要体现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首先要眼睛向下想着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群众,倾听群众
      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愿望。眼睛向下,就要像《故事会》那样“还故事于民”,像
      《故事会》那样“在时代的脉搏上跳动”,像《故事会》那样把读者视为“上帝”,
      与“上帝”交流,同“上帝”拉起手来,向“上帝”传递声音。
      
      
      
          “情趣向上”,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使命的深刻认识。只有把文
      化建设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世界范围各种思
      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来考察,放到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中
      来考察,才能摆正与大局的关系,与读者的关系,与群众利益的关系;才能认识自
      己肩负的责任,自己工作的意义,自己办刊的目的;才能懂得什么是高尚的,什么
      是平庸的,什么是有害的,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情趣向上,就要像《故
      事会》那样把刊物看做读者的精神家园,呵护读者心灵中的圣地;像《故事会》那
      样看到“小”刊物背后的大理论,强化主体意识,登高远望;像《故事会》那样学
      会“沙里淘金”,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子弟兵”;像《故事会》那样在时代的坐
      标中提升,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期刊。
      
          对一个刊物来说,40年时间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评价一个刊物可能首先
      不会看其办刊时间的长短,而要看其社会影响力。但是,时间毕竟是最无情的裁判,
      一个刊物一时的影响力也许不难做到,长时间的、持续的影响力,难啊,难。
      
          《故事会》的故事还没有完,它将继续往下讲。愿《故事会》的故事永远像火
      一样闪亮,像浪一样前行,像歌一样飞扬。
      
          2003年11月2 日于北京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