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传说(1)
      
          高晓声永远也无法看到那些读者来信了,他以自己的生病之躯,完成了人生的
      最后一篇作品,将自己生命和文学的最后一片绿叶留在了这本他认为值得留下的
      “书”上,然后才挥手告别那些喜欢他作品的读者,独自依依不舍地远行了。
      
          这是一本何等神奇的“书”呢……
      
          1 .边寨、童心和“最后一片绿叶”
      
          这是那些作家们无论如何都未曾想到的故事。
      
          可是,这的确又是这些作家们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情。
      
          故事发生在公元1987年的深秋。
      
          一批上海作家来到云南红土高原上的楚雄地区边寨采风。
      
          楚雄位于金沙江畔,这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大山区,
      运输大都靠马帮忙或是人背肩挑。这样的自然环境正好适合这次上海作家采风团的
      要求,因为这次采风与以往的不同,这次在出发前定的“原则”是越是偏僻越向前。
      
          这天中午,作家采风团来到边寨的一户村民家中。
      
          好客的主人一听说是上海来的作家,心里格外高兴,拉着他们的手非要到他的
      “寒舍”去“稍坐”不可。
      
          作家们进屋坐下之后,相互与主人通了姓名。主人立刻忙着生火煮饭,说是进
      了山寨就要遵守山寨的规矩,无论如何得喝上一杯酒。
      
          酒席上,好客的主人端起酒杯,径直走到采风团一位高个子的年轻人面前,充
      满深情地说:“来,我先敬你一杯!”
      
          年轻人站在那里,顿时有些惶然,抬眼看看四周,这些与自己一同来采风的
      “团员”们,大都是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德高望重的名人,而自己一个“初出茅庐”
      的年轻人,如何能接受主人敬的第一杯酒?
      
          可是,盛情的主人却并不在意,他爽直地对那个年轻人说:“按我们这里的风
      俗,第一杯酒要敬最尊贵的客人,我喜欢看你们编的‘书’!”
      
          还未等年轻人回答,豪爽的主人一仰脖子,将那杯酒灌了下去。
      
          在这偏僻而闭塞的大山中,竟然还能寻到“那个年轻人”参与编辑的那本“书”
      的踪影,那本“书”竟然让一个文化不高的“乡野村夫”如此不忘的同时,还记住
      了一个年轻的编“书”人的名字,写了一辈子书的作家们不得不对这件事感到惊讶!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听听这个孩子关于这本“书”的故事吧。
      
          这是一个只有十二岁的男孩。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是天真活泼、四野撒欢的
      时候。可是,这个男孩却不幸得了可怕的肾癌,终日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被病魔
      无情地折磨着。
      
          这些年来,父母亲看着孩子的身体和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常常是背地里擦眼泪,
      他们除了四处给孩子寻医治病之外,就是千百万计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吃的除
      了人间的龙肝凤胆,玩的就差没有摘下天上的星星月亮,可是孩子仍然不满意。
      
          有人告诉说,这么大的孩子是看书的年龄。于是,父母亲又给孩子买来了许多
      少年儿童读物和连环画,本地没有的,又想方设法托人到外地去找,病床上的书,
      堆得简直像一座小山了。
      
      
      
          可是,孩子还是不满意,仍就偷偷地掉眼泪。病情发作起来,就一个劲地朝母
      亲撒泼。
      
          怎么办呢?父母亲为此真是一筹莫展。
      
          有一天,县文化馆有人来看望小孩,顺便带来了一本“书”。
      
          孩子接过“书”,躺在病床上看了几页,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脸上渐渐地有
      了笑容,他对妈妈说,我真舍不得一下子把她看完,每天就这样躺着看上两页,然
      后再躺在床上想一想书里的故事,心里就舒服多了。
      
          孩子的父母亲万万没有想到,一本薄薄的小“书”,对于病危的孩子竟有如此
      大的吸引力,孩子竟生怕一下子读完了,一切又都会暗淡下去。
      
          就这样,一个临近死亡边缘的孩子,就连睡觉的时候,也用一双瘦瘦的小手紧
      紧搂着这本他喜爱的小“书”。
      
          一颗童心,在“书”中渐渐复苏……
      
          这又是一本什么“书”呢?
      
          1999年7 月4 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高晓声在他七十一岁生日到来的前两天溘
      然去世。
      
          从《陈奂生进城》到《摆渡》《鱼钓》《绳子》……高晓声一生为人们留下许
      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可是,有谁知道他留给读者的最后一篇文字是什么呢?
      
          事情还得从那年清明节后的一天说起。
      
          那天,高晓声从自己家里的抽屉里取出三篇稿子,双手捧着交到一位编辑的手
      里说:“这里有三篇稿子,你带回去挑选一下,能给你们办的刊物写东西,我是非
      常乐意的,因为你们的刊物拥有中国最多的读者。”
      
          那位编辑约稿的时候是去年的初冬,高晓声因身体的原因,每年的这个时候都
      要像候鸟一样地“南飞”。他这时刚从南国的海口回来,那里的阳光、沙滩、海浪,
      使他回到南京的家中后仍然还很兴奋,那双骨突的眼睛比过去有了光彩,因切除了
      半叶肺而右倾的身子也仿佛比以前结实。他始终没有忘记去海口前夕那个编辑的约
      稿,要求他最好能写一篇如同欧·亨利《最后一片绿叶》式的精彩故事。他答应了,
      于是一边在海口疗养,一边构思他心中的作品。
      
          高晓声在将三篇稿子交给编辑之后,又应这位编辑之约,为读者题写了一句话
      :“人人爱听故事,尤其爱听好故事”。
      
          这位编辑回去后,从高晓声的三篇作品中选了一篇《雪夜赌冻》,发在当年他
      们编的那本“书”的第八期上。
      
          作品发表之后很受欢迎,反应强烈,曾被数家报刊转载。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
      来信,这些来信大都谈了自己的读后感。细心的编辑将这些来信认真地收集起来,
      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转给高晓声。
      
          然而,高晓声永远也无法看到那些读者来信了,他以自己的生病之躯,完成了
      人生的最后一篇作品,将自己生命和文学的最后一片绿叶留在了这本他认为值得留
      下的“书”上,然后才挥手告别那些喜欢他作品的读者,独自依依不舍地远行了。
      
          这是一本何等神奇的“书”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