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人的游戏(1)
      
          中央公园西与哥伦布大道之间的西67街是曼哈顿最漂亮的街区之一,这里树木
      成行,绿草茵茵。这条街上有一家老字号餐馆,名叫艺人餐馆。1976年的一天,伊
      凡·布斯基来到这个餐馆,约见一个名叫约翰·穆赫伦的年轻华尔街交易员,这是
      他们第一次见面,同时参加聚餐的还有穆赫伦的上司萨利姆·B ·刘易斯和妻子。
      为了与这家餐馆传统的高雅格调相吻合,来这里的男顾客几乎都是西装革履,布斯
      基当然也不例外。
      
          穆赫伦来了。他穿着一件鲜艳的马球衬衫和一条卡其布裤子,身材高大结实,
      浅黄色的头发有点蓬乱,一副爱尔兰人的面孔上透着和善。他27岁,看上去像一个
      发育过快的在校学生。穆赫伦现在美林公司工作,协助组建一个套利业务部。他当
      初在美林公司面试时也是一身休闲行头,随意、休闲的打扮成了他的标志。他的上
      司刘易斯(也是慧眼识才招他进来的人)曾试图以强迫手段让他晚上参加社交活动
      时穿正规套装,但他执意我行我素,即使与布斯基这样的被刘易斯视为天才的套利
      人见面也是如此。穆赫伦携妻子南希来到时,刘易斯夫妇和布斯基夫妇已经在席上
      等候他们。布斯基之所以想结识穆赫伦这个年轻后生,并不是对穆赫伦的中层天主
      教徒家庭背景有认同感,而是因为眼热穆赫伦独树一帜的套利方法。穆赫伦在套利
      业务中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巧,从事股票购买权的交易,只几年工夫就跻身
      于华尔街上最精明能干的股票购买权交易员之列,而布斯基在这方面基本一窍不通。
      股票购买权交易比传统的以利差买卖股票利润空间更大。布斯基犹如馋猫逐鱼一样,
      追逐任何可带来更高利润的东西,穆赫伦套利方法中蕴藏的巨大获利潜力简直令他
      着迷。
      
          穆赫伦毕业于弗吉尼亚的罗诺克学院政治学系,这是一所规模不大的文科学校。
      尽管他在大学里成绩平平,毫无过人之处,但在华尔街上,他在股票购买权的交易
      和分析方面却能力不凡,堪称奇才。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美林公司工作,招聘他进
      来的是刘易斯和美林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雷根。雷根是社会名流,后来在里根当
      政时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和财政部长。穆赫伦在工作中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分析股票
      购买权的电脑程序,这种程序以前还没有,这使同事们啧啧称奇。
      
          穆赫伦对布斯基也挺感兴趣。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循常规的人,凡事有点
      离经叛道,但他不得不承认布斯基更是一个与众不同者。当餐馆服务员过来让他们
      点菜时,布斯基说他还没有决定,让其他人先点。然后轮到他点时,他说:“我每
      道主菜都要。”听到这个,服务员惊奇得手里的笔在空中停下了。布斯基又重复了
      一遍:“这些主菜每样都来一份。”
      
          穆赫伦轻轻抬了抬眉毛,朝布斯基的妻子看了一眼,发现西玛继续在聊天,好
      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穆赫伦感到诧异:富人们是否就是这样吃饭的?
      
          上饭菜时,服务员推着一个菜案车来到他们旁边,上面是当天的八种特色菜。
      布斯基仔细挨个儿看了看,把菜案转过来,每样都尝一口,然后选出一种,把其余
      的都放回去。
      
          布斯基总共只吃了一点儿。穆赫伦很庆幸不用他付账。
      
          但是,自从这次吃饭后,布斯基和穆赫伦之间开始建立起一种亲密的业务关系
      和私人友谊。一年后,穆赫伦和南希在他们的家乡——新泽西州拉姆森补办结婚仪
      式,受邀宾客五百人,布斯基也参加了。穆赫伦夫妇也曾参加布斯基大儿子和女儿
      的受戒仪式。
      
          这次吃饭后不久,刘易斯开始和布斯基合作,但不到一年两人就闹翻了,布斯
      基赶走了刘易斯,起因是两人对一笔25万美元的盈利应该归谁争执不下。布斯基打
      电话问穆赫伦的意见,穆赫伦说:“把这钱给他,伊凡,这该有什么呢?”
      
          布斯基想了一会儿说:“不行,我不能给他。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倒不是我在
      乎这笔钱。”
      
          “别跟我说这种废话!”穆赫伦回答,“钱就是你的原则。”
      
          然而不久,25万美元在布斯基和穆赫伦眼里就将成为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美
      国行将出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狂潮,这股收购潮将给他们带来做梦都想不到的
      巨额财富。
      
          在收购潮中,许多人突然发疯似地并购现有公司,而不创建新公司。对于这种
      现象,虽然业内人士从经济方面做出了很多解释,但是,它可能还有金融原因和心
      理原因。整个20世纪70年代,投资商一直注重公司的盈利和相应的价格—盈利比,
      把这些东西作为衡量公司价值大小的尺度。越战和欧佩克(OPEC)引起的通货
      膨胀使经济遭到很大破坏,同时税率居高不下,利率不断攀升,使得公司利润微薄,
      步履维艰。这样,正当通货膨胀把公司资产的价值推得越来越高的时候,公司的股
      票价格却始终在低迷中徘徊。
      
      
      
          与低价资产发生关系的是政府税法在债务利息支付方面非常慷慨。公司股息不
      能减免,而债务利息支付则可以全部减免。这样,用借贷资金购买公司资产就意味
      着可以把很多成本转嫁给联邦政府。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向金融市场发
      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怎么着都行”。里根当政后,首先做出的一系列政府举
      措之一就是,司法部撤消了针对IBM的十年反托拉斯案。在这个资本主义肆意膨
      胀的新时期,公司兼并做大显然不会再成为问题。于是,在像石油这样的已经是寡
      头垄断的行业,规模经济突然可以实现了,而在卡特当政时期,这些行业要想进行
      公司合并,连考虑的余地都没有。
      
          激发收购狂潮的真正原因是收购能够赚大钱。先收购公司,然后再把它卖出去,
      一买一卖之间,金钱便滚滚而来。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时期
      在任)1982年买下吉布森问候(Gibson  Greetings )公司,十六个月后将其出售,
      获利7000万美元(投资商的收益为最初投资的一百倍)。这起收购案成为华尔街上
      的热门话题。突然之间,“现金流动”成了估价的代名词,取代了过去的盈利概念。
      (“现金流动”是在出现公司拆卖的情况时用来支付利息或“资产价值”的资金。)
      公司袭购手开始出现,他们买下一个公司,大刀阔斧地削减费用或无情地化整为零,
      然后将资产出售获取巨额利润。在公司买卖中下一个最好的差事是当投资业务员、
      律师或套利人,他们在金钱倒手过程中收取中间费,风险要低得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