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进入家庭的尴尬(2)
      
          这些大排量的轿车能横行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汽油价格较低。如果把世界各
      国的汽油价格做一对比,折合美元计算,2003年每升汽油,中国0.32美元,美国0.43
      美元,法国0.97美元,德国0.99美元,日本为1.0 美元,英国则为1.22美元。之所
      以出现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就是因为燃油税在其中的影响作用。以汽油为例,美国
      税率为30% ,日本为120%,德国为260%,法国为300%。最高与最低税率相差达10倍。
      美国的低油价政策导致了美国轿车普遍偏大、偏重,油耗偏高;欧洲的高油税政策
      促进了节油技术的发展和小型车的普遍使用。而我国目前燃油价格中不含税,因此
      与主要国家相比,价格最低,尚不及欧洲的1/3 ,导致中国的车型向美国靠拢,助
      长了奢侈浪费的风气。一方面居民选购和使用汽车时较少顾及燃油消耗,另一方面
      也削弱厂家开发节能车型、发展节能技术的积极性。
      
          奢侈加上浪费,造成国内汽车耗油过高。以1995年为例,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040
      万辆,其中汽油车约780 万辆,年耗油2600万吨。若按日本汽车的油耗水平计算,
      仅需600 万吨即可。
      
          因此,我们不但面临着轿车数量激增的挑战,还面临着低油价的诱惑以及深藏
      于国人内心中的奢侈、讲排场、图体面所造成的挥霍、浪费的挑战。
      
          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轿车进入家庭无可避免。每个人都梦想着能够开着属于自
      己的私家车徜徉在街头,那不仅是方便,也是成功的标志。降低轿车进入家庭所带
      来的石油消费压力,是轿车工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首先,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力节油,减轻一些压力。如提高汽车的热
      效率,提高压缩比。经济发达国家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已从1950年的6.0 提高到今
      天的10.0以上。压缩比的提高,使汽油发动机的功率在上升,而油耗在明显下降。
      
          其次,就是破除奢侈,尽力发展中、小排量轿车。把百公里油耗量控制在5 —
      7公升,给安全、节能、排放规范的私人经济型轿车以优惠和掌声,抵制大排量、豪
      华型轿车。据统计,2003年东欧各国生产的轿车,95% 以上是A0( 微型) 级、A(普
      及型) 级轿车;俄罗斯生产的轿车中,A0级和A 级占到其轿车总产量的86% ,即使
      在日本,轻四轮车( 排量小于1 升的微型轿车) 的产量也占总产量的20% 。
      
          再次,大力发展柴油轿车。柴油轿车与汽油轿车相比,首要因素是柴油轿车的
      燃油经济性好,比汽油车可节约燃料费33% —40% ,节能优势十分明显。德国大众
      生产的Lupo柴油轿车,功率为61马力,百公里耗油还不到3 升。大众研发的百公里
      耗油不到1 升,泵喷嘴为0.3 升的柴油机,功率为8.5 马力,最高车速可达120 公
      里,已完成行车试验。据统计,在2001年,西欧17国柴油发动机轿车销量已占到汽
      车总销量的36% 。专家们预计,到2007年,会超过50% 。而在我们国家,比例很小,
      需要奋起直追。
      
          最后,还要发展多种代用燃料汽车,减轻对石油资源的压力。目前,压缩天然
      气(CNG )汽车、乙醇汽油车、甲醇汽油车、燃料电池汽车已经问世,关注这些汽
      车的发展动向,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技术和资源,减轻对石油资源的压力,也是奔小
      康的生活需求中,既可适应发展又能节约环保的必然要求。
      
      
      
          与中国大量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相对应的,是世界许多国家对轿车的限制和对发
      展公共交通事业的重视。相比于轿车的耗油量来说,公共交通则比较节省油料。以
      数据为例:40个人行走100 公里。如果坐公交车,燃油20升;然而,坐轿车,则需
      要100 升。韩国首都汉城为了限制小汽车,正在实施一个软硬兼施的方案。一方面
      通过降低公交票价促使更多的驾车人换乘公交。另一方面,为公共汽车规定专用车
      道,这会导致本来就已经负担过重的街道变窄。这种理论是,如果驾车者经常看到
      私家车堵得严严实实,而公共汽车却畅通无阻,从身旁呼啸而过,那么他们就会换
      乘公共汽车。
      
          而人们所共知的是新加坡实施的严格的轿车控制制度。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居亚洲第二,高达4 万多美元,属于富裕国家之列。然而,在新加坡购买私家车者,
      除购车费之外还要再花一笔钱购买拥车证后才能上路行驶。由于实行配给制并附以
      高税赋,使一辆私家车的价格是其市场价格的四五倍。因此,机动车的年保有量的
      增长始终控制在3%以下。
      
          在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公布的《节能中长期规划》中,已经注意到
      这些问题。《规划》提出,特大城市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效率,
      抑制私人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资源的过度使用。在这份规划中,还提出,中国将研
      究制定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税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
      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的运营的规定。这
      不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缓解轿车进入家庭的尴尬和走向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未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