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进入家庭的尴尬(1)
      
          雄心勃勃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荣必然带来对原料和能源
      的需求激增。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越过了1000美元大关,轿车正以井喷式的
      速度进入家庭,这些都给中国的石油供应带来压力。
      
          节油和寻找替代能源不可回避。有人说,如果中国的节能降耗水平达到印度的
      程度,也许目前国内所产的1.7 亿吨石油就已经够用了。在关注石油的同时,加快
      发展天然气工业和其他替代能源,不失为补充石油不足的好办法。
      
          轿车进入家庭的尴尬
      
          【石油故事】德国石油行业协会曾在2003年公布了全球2002年的最大石油消费
      国名单,前五位分别是美国(8.88亿吨)、日本(2.49亿吨)、中国(2.48亿吨)、
      德国(1.27亿吨)和俄罗斯(1.27亿吨)。上述五国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46% 。中
      国虽然石油消费是排名第三,但人均石油消费量又大大靠后。美国人均消费量是3.28
      吨,日本为1.96吨,德国为1.55吨,俄罗斯为0.87吨,而中国仅为0.19吨,略等于
      美国的1/20,尚不及俄罗斯人均的1/4 。
      
          石油是交通业中汽车、飞机和机动船只不可替代的能源动力。燃油交通工具的保
      有量不断增加是我国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1985年,我国机动车的数量为
      300 万辆,1994年上升为1000万辆以上,1997年达到约3120万辆。据公安部门2004
      年年初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9649.9597 万辆,接近1 亿
      辆。近几年,全国汽车保有量翻番向上增长。
      
          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结果是石油消费量的急剧增加,而中国公路交通占全
      国石油消费量的份额也在直线上升。
      
          2000年10月,“鼓励轿车进入家庭”首次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
      划建议这一党的重要文献中,表明国家以轿车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决心和信心。
      
          诚然,轿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代表。轿车工业的发展,
      可以带动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发动
      机”。轿车进入家庭,也使得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大扩大,直接促进了流通和消费的
      增长。轿车进入家庭的程度也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发达国家车
      流如织,美国被称为是“车轮子上的国家”,即可见在发达国家人们对轿车的依赖
      和轿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也不例外,轿车快速进入家庭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快速
      发展,中国人变得越来越有钱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轿车现在已伸手可及;另一方
      面是随着入世,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汽车关税大幅度下调,国产
      汽车、进口车轮番展开降价狂潮,刺激消费,使轿车降下了尊贵的身价。此外,按
      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突破1000美元大关,跨上
      了一个重要的台阶。上了1000美元的台阶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急剧升级,不但
      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要住得舒服,行得方便。在三方面的作用下,轿车进入家
      庭势不可当,而且呈现井喷式快速迈进。据统计,仅北京市,2003年就新购小轿车
      达44万辆,如果按每辆小轿车耗油1000公升计算,就需增加油品消耗44万吨,相当
      于一个中等规模的采油厂的产量。全国个人汽车保有量2003年末为1242.7672 万辆,
      比2002年增加247.245 万辆,增长率为24.8% 。其中,个人轿车489.0387万辆,比
      2002年增加146.2441万辆,增长率为42.7% 。
      
          与此消息相对应的,是我国汽车工业在走过50个年头之际,迎来了产销双双破
      400 万辆大关。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看吓一跳。然而,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千人轿车的
      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2003年的数据为例。
      
      
      
          有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轿车保有量会达到54.8辆/ 千人,即8061万辆。
      虽然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已经是一个足以让世界恐慌的数字。如果有一天,轿
      车像彩电冰箱那样进入寻常百姓家,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专家翟光明曾
      说:“如果我们所有的自行车都换成汽车,那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首先,汽车
      的发展带来交通的拥堵、环境的恶化,但更重要的是加剧了石油的短缺。在交通运
      输行业中,汽车是最大的石油消费用户。石油产品中汽油的85% —90% 和柴油的30%,
      几乎被汽车所消耗。中国的石油消费近1/3 是用作汽车的燃料。如果按1 辆轿车年
      耗油1 吨来计算,从2004年到2020年,仅汽车增加,就需增加燃油消耗6819万吨,
      占预计中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0% 。
      
          其次,中国燃油税没有实行,汽油低油价政策也导致了高耗油的轿车的大量涌
      现。
      
          2004年8 月15日,凯迪拉克3.6 升CTS 车型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举行首发仪
      式,这个地方不是中东阿拉伯某国,而是中国,并且开始接受预订。与此同时,奥
      迪、宝马、天籁、奔驰、克莱斯勒300M、VOLVO 等豪华车也在不断登陆中国市场。
      而这些车都是烧油大户。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不少地方出台的控制小排量汽车使
      用的政策。中国1.4 升以下的经济型车只占全部轿车销售的1/4 ,而因为高耗能被
      巴黎市政府抵制的SUV 却成了中国车市上的“明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