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石油(1)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其1996年出版的并引起全球极大关
      注和持续争论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个假设,
      即在2010年中国和越南在南中国海为石油发生战争,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与中国交战。
      亨廷顿以石油为导火线对大国之间、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作的假设,以及
      在这场冲突中所分析的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之间的石油利益争夺的具
      体过程,绝非捕风捉影和无稽之谈。
      
          在电脑网络游戏里,《第三次世界大战:黑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不
      远的未来,各国政治混乱,危机持续了数月……这时,联合国地质委员会为全球范
      围内的石油枯竭危机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因为如果再不进行必要的能源改革和能
      源节约,地球上的石油就只够使用8-10年了。尤其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不能接受如此
      大的打击,它们主张进行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在一片混乱中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
      了……
      
          的确,有人说,下一次战争的起因,也许不会为文明,不会为信仰,而会为石
      油而战。
      
          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石油
      
          【石油故事】截至2000年底,中国已经累计采出石油36.3821 亿吨。这些采出
      的石油,如果装入40立方米的油罐车中,长度约为42万公里,可以绕赤道10圈。按
      油价25美元/ 桶计算,36亿吨的直接价值达6000亿美元,合人民币5 万亿元。如果
      计算其附加值,那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中国石油工业除在“一五”期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外,此后奋勇前行,年年超
      额完成计划指标。截止到2000年,石油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
      长速度高出一倍多。其中有28年连续保持18.1% 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这在全国其
      他行业中是罕见的。正是当时充足的石油供应使共和国抵御住了国外的封锁和制裁,
      自力更生地建立起了以石油为基础资源之一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
      
          石油工业始终是与国力结合在一起的。美国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钻成全世界
      第一口油井,而中国台湾出磺坑油气田仅较美国宾州油气田晚两年发现。1878年,
      中国台湾苗粟油矿打成第一口油井。这说明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并不晚,但发展大
      大落后。当美国洛克菲勒已经建立起了辉煌的石油帝国时,中国直到1907年,在陕
      西延安才钻成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1 井”。
      
          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抗战时期,陕北延长石油厂生产的汽油、煤油、
      蜡烛、擦枪油、油墨等产品,为边区换回了大量急需的军用物资。毛泽东等老一辈
      革命家在延安写下的惊世雄文,许多就是在延长石油厂生产的煤油、蜡烛下完成的。
      
          1939年,玉门打成第一口油井。玉门油矿地处戈壁沙漠,生活和生产条件极为
      艰苦。但玉门油矿克服重重困难,抗战期间生产原油29万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
      展和抗战的需要。
      
          然而,旧中国的石油大多都靠进口,这就是中国“洋油”的来历。早在上世纪
      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曾组织了一个石油调查团,来我国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调查,
      但并没有发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美孚公司后来在美国石油权威刊物——《美国石
      油地质学家协会学报》上,正式发表评价认为,“中国东北部的绝大部分是不可能
      有石油的”。日本专家内野敏夫、桐谷文雄等也曾撰文,认为“东北地区找油希望
      不大”。这些观点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中国贫油”似乎也已成定论。
      
          贫油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中国人的头上。1949年我国石油产量仅12.09 万吨,尚
      不及现在七八个小时的产量。在这一点少得可怜的产量中,天然石油仅为6.9979万
      吨,还有人造石油5.0922万吨( 未包括台湾省) 。
      
      
      
          解放后,面对西方国家对红色中国的封锁,缺油严重阻碍着新中国工业和国防
      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积极恢复玉门和延长油矿。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
      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涌现出了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等
      一代英模。1952年8 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
      油工程第一师。石油师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
      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
      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粗具规模的石油
      天然气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 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玉门油田
      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
      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
      “玉门风格”,为发展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