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尚未开垦的“处女地”(1)
      
          【石油故事】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分别于1961年和1964年独立后,为了发展
      民族经济,争取民族解放,迫切需要另辟一条新的运输线。1965年2 月,坦桑尼亚
      总统尼雷尔首次访华,在同中方领导人晤谈时,表达了请求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至赞
      比亚的铁路的愿望。1967年6 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期间,也同样探询了中国政
      府对修建坦赞铁路的意见。中方明确表示,这是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巩固
      民族独立的大事,只要坦赞两国下决心,中国愿意投资修建。1967年9 月,中、坦、
      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并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
      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坦
      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铁路长达1860公里。坦赞铁路建成后,
      成为把坦赞两国连接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尼雷尔高度评价说:中国援建坦
      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掠
      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卡翁达总统赞扬
      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大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坦赞两国
      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6张赞
      成票中,26票是非洲国家投的,占三分之一还多。毛泽东同志曾动情地说:是非洲
      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相对于中东地区的能源形势波澜起伏,非洲地区的石油正在稳步增长,并成为
      世界经济的又一个“发动机”。
      
          据《青年非洲—智慧》周刊援引有关机构的最新统计,2003年底,非洲已探明
      的石油总储量超过1018亿桶,按照目前的产量,可以连续开采33.2年。非洲已探明
      的石油储量已占到全球已探明储量的近8.8%。非洲石油的储量不足中东地区的1/6 ,
      但石油含硫量低,很适合加工成汽车燃油。例如,尼日利亚有65% 的原油易于提取
      汽油和柴油。
      
          尼日利亚是非洲国家中惟一一个欧佩克国家。作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第一大
      产油国,到2003年,尼日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50亿吨,原油年产量达到1 亿
      吨。因为尼日利亚蕴藏的大量石油资源,尤其是海洋石油还有待发掘,不少能源专
      家将尼日利亚石油看作中东石油的替补。埃及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
      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37亿桶(2002 年) ;加蓬被列为法语非洲惟一“中等
      收入”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以石油为主的采掘业发展较快,加工业和
      农业基础薄弱。石油、锰、铀和木材曾为经济四大支柱。加蓬是非洲第三大石油生
      产国,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以上。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约4 亿
      吨,锰矿蕴藏量2 亿吨,占世界储量25% ,居第四位,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和出口国,
      产量近几年稳定在200 万吨左右,素有“黑金之国”的美誉。阿尔及利亚的经济规
      模在非洲居于第三位,仅次于南非和埃及。主要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蕴藏
      油气的地区总面积达160 万平方公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2.55 亿吨,居世界第15
      位。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在非洲列第一,达50亿吨,石油及其产品出口占利比亚出口
      总值的95% 以上,但目前的原油日产量仅为100 多万桶,还不足1970年高峰时期的
      一半,那时利比亚的原油产量一度达到每天330 万桶。2003年8 月利比亚宣布对洛
      克比空难负责,并同意向遇难者家属支付巨额赔偿。12月19日,利比亚政府正式宣
      布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据估计,一
      旦利比亚重返国际社会,获得新的投资,可在5 年内将原油日产量提高到200 多万
      桶,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
      
      
      
          非洲和中东一样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是,非洲仍旧充满着贫穷和动荡。究
      其原因主要是:首先,非洲国家大多是原来的殖民地国家,生产力极度落后,文化
      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政府领导人都抱着原始的氏族观念,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在
      巨大的石油利益的冲击下,人人都想不劳而获,中饱私囊,发生战乱纷争就不足为
      奇了。其次,石油的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中。非洲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石油控制权
      大多掌握在原来的宗主国和西方大国手中。这些西方国家掌握石油控制权,一方面
      从中牟取暴利,另一方面挟石油控制这些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而这些非洲国家
      也长期依赖于宗主国,缺乏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信心和能力,石油产量虽不断增
      加,国家发展却没有太大起色,反而随着战争频发,贫困人口也越来越多。2004年
      6月,世界石油巨头壳牌石油公司坦言,该公司在尼日利亚南部产油区的石油开采活
      动,“无意中”助长了当地的暴力活动和腐败,并加剧了当地的贫困状况。
      
          安哥拉也是同样。安哥拉是非洲第二大产油国,1999年的石油产量是3500万吨,
      仅次于尼日利亚。这个名副其实遍地黄金的地方,吸引了世界上大部分石油公司竞
      相投资,其中包括法国埃尔夫公司(ELF )、BP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等。近期,
      安哥拉发现的海上石油储量可使其位居非洲产油国之首。然而,这个昔日的葡萄牙
      殖民地却因为连续25年的战乱,在联合国发展署对全球174 个国家进行发展水平排
      名时,只排在第160 位。最主要的产油地区——卡宾达省也为了自己的利益闹着要
      独立。连年的战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争夺石油和钻石资源。石油收入的分配越来
      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