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武器不再寒光闪闪(1)
      
          【石油故事】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重返巴格达》一书中写道:中东历来“水
      比油贵”,在伊拉克花1 美元可以加满奔驰轿车的大油箱,但买不来一瓶矿泉水。
      海湾战争爆发前1 伊拉克第纳尔等于1000菲,当时的97号汽油只卖50菲一升。即使
      是现在,伊拉克的路边加油站也把汽油当凉水用;加油站满地流油,俯首可见。照
      看加油机的工人并不像世界各地的加油工那样斤斤计较,而是哩哩啦啦地把加油枪
      随便塞给顾客,加多加少任顾客自便。
      
          翻开地图,阿拉伯半岛淡黄色的戈壁沙漠赫然在目。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
      地上的阿拉伯人是与贫穷为伴,与落后为伍。他们大部分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也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但自从20世纪初开始,在他们祖居的贫瘠的沙漠下,
      突然发现了“黑色金子”,他们的命运从此被改变。
      
          这里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1700多亿吨,
      其中中东的储量就达1000多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0% 。中东的石油年产量约占世
      界总产量的34% ,销售量约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 ,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中东
      地区的石油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油层浅、易于开采,开采成本很低。而且中
      东各国的油田离海近,便于运输。因为它的地质构造非常简单,无需很高的技术和
      巨大的投资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成群的大油田。油层厚度大埋藏条件好,单井产量
      一般千吨以上,无需打更多的井。原油成本只有0.5 —3 美元,大大低于国际平均
      开采成本,能够经得起油价的大幅度起伏。中东阿拉伯国家人口少,社会需要量少,
      自己消费有限。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
      力。目前欧洲进口石油中的60% 、日本80% 以上都来自中东。据欧佩克预测,到2010
      年全世界消费的石油一半以上将来自中东。因此,“谁拥有中东石油,谁就拥有世
      界”。
      
          在中东的石油公司中,较为著名的有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国
      家石油公司(SaudiAramco )为全世界最大的产油公司,掌握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
      蕴藏( 已证实蕴藏量2594亿桶) ,几乎相当于世界第二大石油蕴藏国伊拉克的两倍、
      美国的12倍;其生产、出口的原油量居世界之冠,最大产能可达每日1000万桶,目
      前平均产量为每日800 万桶,约为第二大生产公司的两倍、美国最大石油公司的5 
      倍;同时它也是世界天然气油(NaturalGasLiquor)的最大生产及输出公司。沙特阿
      拉伯石油公司为亚洲、欧洲及美国地区能源主要来源,在国际能源界占举足轻重的
      地位。
      
          正是有着丰富的石油储量,石油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软黄金”,大大改变了阿
      拉伯世界的国际形象。《环球》杂志曾在2001年有一篇文章介绍中东,题目是《石
      油,富了中东》。摘录部分如下:随着大量石油的输出,美元滚滚而来,阿拉伯产
      油国家纷纷以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超乎寻常的建设规模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开始了
      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现代化工业应运而生,沙漠农业结出硕果,现代化城市拔地
      而起,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民众生活百倍改善,在昔日的不毛之地上创造出了一
      个个世界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
      
          或许是财富太多的缘故,这些石油富国在国家建设上似乎是只求需要而不计成
      本:沙特阿拉伯耗费50亿美元在吉达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该机场占地面积就
      达105 平方公里,候机大厅达150 平方米,每年能容纳3000万人次进出港。而实际
      上,除了每年朝觐期间能接近饱和状态外,该机场在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门可
      罗雀;利比亚历时12年耗资近200 亿美元修造了规模空前的南水北调地下人工河,
      该工程足可供应数千万人口的用水,但利比亚人口却不到500 万。难怪利比亚人会
      骄傲地将之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获得了巨额石油财富之后,阿拉伯产油诸国的生活水准似火箭般地扶摇直上,
      其速度及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时期的任何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海湾诸国
      以及利比亚的人均收入就超过1 万美元,跻身世界最富裕国家的行列。
      
      
      
          生活在这些国家的人们收入颇丰,但需要他们花钱的地方似乎并不多。在这里,
      每个家庭都居有其屋,而这种“屋”的概念通常是指带花园的别墅,面积能有数百
      平方米乃至更大。低收入者的“屋”则大多是由政府出资为其建造,只是象征性地
      收取一点租金,若干年后便归居住者所有;国民全部享受免费医疗,本国人不管是
      打针吃药还是住院医疗,包括住院期间的一日三餐,一概由政府出钱,甚至连需要
      出国医治的,政府同样悉数报销其花费;孩子上学也不用花钱,这种免费义务教育
      从幼儿园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所有的费用也是由政府承担,成绩优秀者还可保送
      到国外深造……但巨额石油财富也带来了副作用。首先是中东地区奢靡之风盛行,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一家医院,患者所用的餐具竟然是纯金制作!另外,这
      些国家的公民生活得太舒坦,遂惰性十足,不少人根本不想外出工作,宁愿留在家
      里坐享其成。因此,在本来就人口稀少且劳动力严重匮乏的海湾国家里,本国公民
      的就业率仅在20% 左右,是世界上劳动参与率最低的地方。即使是外出工作,他们
      也只愿意干待遇高且又轻松体面的工作,繁重的体力活全都让外来的劳动力(尤其
      是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去干了。
      
          然而,埋藏在地下的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是这些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整以适应世
      界市场需要的最大障碍。中东国家虽然有着开采和出口石油所获得的巨大财富,然
      而,这笔财富被作为奢侈的消费或者流入国外的账户,而并未使本国的经济出现多
      样化或者是创造出驰名世界的品牌。除了作为原料的石油,它们没有任何东西可卖。
      例如,在阿曼,除石油工业之外,最大的企业是一家生产沙发靠垫的皮革厂,其产
      品完全是为满足国内需求。科威特多年来一直用从石油生产中获得的巨额利润在世
      界投资,但却很少在国内发展项目。这个国家除了肥胖人口比例比其他国家都高以
      外,没有一项经济数据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