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黑的维和行动
      
          波黑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历史上最大的维和行动,也是加利就任秘书长后着手处
      理的最棘手问题之一。
      
          前南斯拉夫解体后,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三大民族在波黑未来政
      体等问题上意见分歧,穆斯林希望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克罗地亚人希望向毗邻的
      克罗地亚共和国靠拢,塞族人则希望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实行某种形式的联合。三方
      各不相让,并为争夺地盘发生战争。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波黑20  多万人丧生,
      200 余万人流离失所,波黑冲突逐渐演变为前南斯拉夫问题的焦点。
      
          作为解决前南斯拉夫问题的一部分,安理会曾于1992  年2 月21  日向前南斯
      拉夫派遣联合国保护部队(以下简称维和部队),并将联保部队的总部设在萨拉热
      窝,联合国波黑行动也由此拉开序幕。但联保部队并没能阻止波黑形势的恶化。4 
      月7 日欧共体和美国,出于反共与削弱塞族实力的需要,违反国际惯例,过早承认
      波黑共和国独立,促使“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同日也宣布独立。波黑局势迅速恶
      化,战争爆发。
      
          在波黑问题上,加利主张采取审慎态度。他在4 月24  日和5 月12  日的报告
      中指出,鉴于波黑各派之间极端猜忌,互相指责,暴力循环升级,在萨拉热窝设立
      的联保部队总部“未能防止那里爆发的激烈冲突”,因此他赞同联合国在人道主义
      援助受阻时,“考虑进行武装保护”,但是他坚持认为,联合国派一支“干涉部队”
      (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等人的建议)去强迫停止波黑战斗的建议,“不是一个
      切实可行的主意”。
      
          加利在波黑问题上的谨慎遭到了许多人非议,一些人指责他在此问题上漠不关
      心。对此,加利坚持认为,作为秘书长他的任务是“维护联合国机构”,而不是博
      取众人的好感。他表示,联合国不是“一个有着5000  万人口的国家”,联合国
      “没有军队,没有各层机构,没有土地,没有警察”,他“不能冒险让年轻士兵去
      萨拉热窝白白送命”。他希望借助地区性组织(欧共体或北约)的力量解决波黑危
      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则按照其现有能力发挥“有限的救援作用”。
      
          1992  年7 月他在这个问题上同英国发生了争执。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7 月
      17  日波黑冲突三方在欧共体调停下达成一项停火协议,协议要求联合国监视各派
      武装的重型武器。按照惯例,安理会成员国在提出某项方案或提议时,尤其是涉及
      安全问题,事先应与秘书长磋商,以示尊重秘书长的工作。
      
          然而,英国代表在提出上述提议时,却避开了秘书长。对此,加利极为不满。
      
          他认为,联合国监督波黑境内重型武器的条件尚不具备,安理会在事先未与他
      磋商的情况下,不应擅自接受欧洲强加给联合国的“荒唐”计划。
      
          他在此后接受德国《时代周刊》的一次采访时再次表示,联合国资金困难,缺
      少军事人员和设备,联合国重型武器监督工作需要花费联合国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而欧洲人能在三四天时间里建立一支符合要求的后勤部队。
      
          他希望“欧洲各国应该为自己中央地带爆发的灾难出力”,欧共体和西欧联盟
      应为联合国服务,而不是联合国为他们服务,更不应在他们无能为力时转而向联合
      国推卸责任。
      
          他曾致信欧安会、北约以及包括西欧联盟在内的其他机构,请求它们分担监督
      波黑共和国使用的重型武器的任务。但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积极响应。
      
          8 月26  日,由英国倡导的南斯拉夫国际和平会议在伦敦开幕,会议由加利和
      英国首相梅杰主持。会上,加利主张以政治手段解决前南斯拉夫问题,再次表示希
      望欧洲国家为波黑冲突多作贡献,强调“欧洲的地区性组织和机构、北约、联合国
      安理会之间的紧急协作”,以制止波黑的“不幸、蹂躏和恐怖”。
      
          为继续寻找解决波黑问题的途径, 1992 年12  月26  日,加利奔赴日内瓦,
      同负责解决波黑冲突的国际会议两主席万斯和欧文以及南斯拉夫联邦、克罗地亚和
      波黑领导人举行会谈。12  月31  日,他抵达萨拉热窝,同波黑高级官员及波斯尼
      亚塞族领导人举行会谈。在加利及国际社会努力下, 1993 年1 月和8 月前南问题
      委员会分别提出欧文一万斯计划和欧文一斯托尔藤贝格计划。但两个计划或遭塞族
      反对,或遭穆族反对,联合国在波黑的行动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在寻求政治解决波黑冲突的同时,加利也为解决内战带给波黑人民的苦难作了
      很多努力。他曾多次呼吁为前南斯拉夫境内受害者提供4.34  亿美元的援助,以缓
      解波黑“当代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紧急情况”。他与联合国一起,在波黑人道主义援
      助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向波黑增派部队、在波黑上空采取禁飞行动、设立六
      个波黑安全区(萨拉热窝、图兹拉、热帕、斯雷布雷尼察、比哈奇和戈拉日代)等。
      
          然而,加利的种种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波黑内战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
      交战各方为寻求军事上的优势,冲突更加激烈。
      
          冲突的加剧给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增加了很多困难,空中运输不时间断,公路
      运输也因车队遭到袭击而处于停滞状态,许多“无法形容的野蛮行径”不断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 1993 年6 月4 日安理会通过836 号决议,再次扩大联合国维和部
      队的权限,批准维和部队使用武力保卫安全区,并允许北约使用空中力量支持维和
      部队。
      
          决议通过后,在如何实施决议,尤其在如何使用空中力量问题上,各方意见差
      别很大。西方国家认为塞族应对波黑局势的恶化负主要责任,主张广泛使用空中力
      量打击塞族。加利对此提出了疑议,认为“空袭将给正在进行的维持和平行动、人
      道主义援助”和当时在日内瓦进行的有关波黑和平的谈判带来影响,主张在空袭问
      题上谨慎行事,希望北约在实施空袭之前先听取其特别代表的建议,表示他本人
      “应当实际上接管”波斯尼亚地区作战总司令的权力。同时,加利提出了增兵计划,
      他认为要切实保卫波黑安全区的和平,安理会应增加维和部队的人数,在波黑六个
      安全区派驻34000 万名维和部队士兵。但他的这个意见并没有被安理会采纳。在空
      袭问题上,加利意见也没有得到北约的尊重。
      
      
      
          在波黑维和行动中,加利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对安理会多次改变和
      扩大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授权不满,同时抱怨安理会在给联合国增加大量的任务的
      时候,并不提供足够的部队或经费来完成这些任务。
      
          1994  年11  月,波黑塞族进攻联合国安全区比哈奇后,波黑形势更趋恶化,
      并危及联合国在波黑的维和行动。由于维和部队无力保卫联合国宣布的“安全区”,
      国际上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指责增多。波黑交战双方对维和部队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塞族指责维和部队袒护穆族,穆族也认为维和部队的存在对其不利,维和部队在波
      黑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加利在11  月的一份声明中谈到了联合国维和部队从波黑撤出
      的可能性,但他反对联合国维和部队以武力保卫波黑境内安全区的要求。他在12  
      月致安理会的一份书面报告中指出,“联合国保护部队是以少量地面部队以及可能
      使用的空中力量作为对进攻安全区行动的一种威慑力量,这没能阻止塞族对比哈奇
      安全区的进攻。尽管如此,我认为联合国保护部队不应得到授权,强制实施安全区
      制度”。为完成这一使命使用武力“会妨碍联合国保护部队执行在前南斯拉夫共和
      国的总的使命,使联合国保护部队变成一支战斗部队,而且进一步破坏波黑的稳定”。
      
          1995  年5 月25  日北约空袭帕莱附近的军事目标后, 26 日波黑塞族武装将
      大约370 名维和士兵扣为人质,同时炮击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所,并宣布拒绝与联
      合国维和部队合作。
      
          人质事件给联合国维和部队以沉重打击,维和部队被迫放弃了保护萨拉热窝的
      使命,撤出了10  个塞族重武器集结地。此后,维和部队不仅遭受塞族武装的攻击,
      而且也受到波黑穆斯林的攻击,维和部队在波黑的维和行动更加举步维艰。
      
          维和士兵被扣作人质事件的发生,促使加利更进一步考虑联合国维和部队从波
      黑撤出的可能性。加利在6 月给安理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主张相应减少驻波黑维
      和部队并改变其任务,使它们“只包括那些我们认为维持和平行动能够切实可行地
      执行的任务”。建议安理会派遣多国部队取代联合国保护部队,并由派遣军队的国
      家来指挥这支部队。1995  年9 月,加利再次建议由一支大规模多国部队迅速代替
      3 万多人的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
      
          加利的这种想法并没有马上被英、美等国所接受。当时北约国家中间“没有任
      何人支持”派遣一支多国部队的建议,美国也表示反对。但在实际做法上,美欧却
      更经常地撇开联合国单独采取行动,并逐渐掌握波黑问题主导权。
      
          北约通过“双控钥匙”(即北约的空中支援和空袭行动需事先得到北约和联合
      国的同时授权方可执行)等方案,迫使加利将一直由他自己控制的空中打击方面的
      权力授予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司令贝尔纳·让维耶将军。而经常与美、欧在维和问
      题上意见不一致的秘书长特使明石康,也在西方的压力之下,被迫调回联合国总部。
      
          随着美欧越来越多替代联合国直接出面处理波黑问题,他们对待波黑的立场也
      越来越趋于强硬。1995  年7 月21  日波黑问题伦敦国际会议通过“大规模轰炸波
      黑塞族的主张”后,北约更频繁轰炸塞族目标。8 月4 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在美国
      支持下,发动“风暴行动”,攻占“克拉伊纳塞尔维亚共和国”大部分地区。8 月
      30  日起,北约以塞族炮击萨拉热窝平民为由,对其军事目标发动持续半个月之久
      的空中打击。这两次严重打击使塞族彻底丧失了在战场上取胜的可能性。
      
          波黑塞族在西方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下,被迫接受苛刻的条件,同意接受和
      平。11  月21  日,波黑有关各方(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终于签署波黑全面
      和平协议(代顿协议)。而此前不久,北约在基本掌握波黑问题主导权后,终于在
      1995  年10  月批准向波黑派遣部队。
      
          协议的签订给波黑和平带来了希望。多国部队取代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很快被提
      上议事日程。协议签署后,加利表示联合国将尽其所能,在安理会授权范围内,帮
      助该地区结束苦难,恢复正常生活。
      
          随着1995  年12  月14  日波黑全面和平协议在巴黎正式签署,北约向波黑派
      遣多国维和部队的工作基本就绪。12  月25  日,在波黑执行维和任务的2.5 万名
      联合国维和部队终于摘下了蓝色贝雷帽,把持续了近4 年的维和任务移交给以北约
      部队为主、由北约将军指挥的6 万名多国部队。
      
          有人认为,波黑维和行动是继索马里维和行动后联合国在没有最终完成使命的
      情况下宣告结束的一次行动,是联合国受到的又一次挫折。
      
          1996  年2 月加利在德国《时代周刊》评论这次维和行动时认为,安理会“派
      遣蓝盔部队去巴尔干的授权,一开始就是矛盾的”,这是联合国波黑维和行动的根
      本障碍。尽管国际上对此次维和行动指责很多,他坚持认为联合国在巴尔于“不辱
      使命”,它在巴尔干和平进程中起了“出色的作用”。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