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秘书长
      
          正当德奎利亚尔告老还乡之时,联合国内部围绕瓦尔德海姆的继任人问题展开
      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各大国主要是安理会美国、中国、苏联、英国、法国5 个常任
      理事国扮演了这场斗争的主角,结果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最后的胜
      利而告终。
      
          众所周知,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自1971  年1 月起至1981  年底已担任了整整
      10  年(两届)联合国秘书长,但他仍想继续连任,并在某些国家的支持下成为下
      届秘书长候选人;另一候选人是由非洲统一组织提名、获得不结盟国家支持的坦桑
      尼亚外交部长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作为该机构的
      首席行政长官,需经安理会推荐,由联合国大会任命。
      
          安理会由5 个常任理事国及10  个经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根据安理
      会的决定,如属程序性问题,只需9 票多数即可通过,如属像选举秘书长这样实质
      性的问题,则9 票中必须包括5 个常任理事国的全部赞成票,也就是说,安理会任
      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拥有杏决权。下届秘书长于1982  年1 月1 日起正式上任,1981 
      年12  月底以前选出。自1981  年10  月27  日起,安理会就举行非公开会议,采
      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举下届秘书长,投票进行了十几次,有好几次两人的票数都
      超过9 票,但由于常任理事国美国投票反对萨利姆,而另一常任理事国中国则对瓦
      尔德海姆投了反对票,这样秘书长候选人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选举陷入僵局。据
      报道,美国否决萨利姆是由于美国确认萨利姆在南部非洲和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
      较激进,不合美国战略的需要;中国郑重宣布,她对瓦尔德海姆本人很尊敬,不支
      持他当选,并非对他本人不感兴趣,而是因为联合国成立以来的四任秘书长中三人
      (挪威人赖伊、瑞典人哈马舍尔德、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都来自欧洲,而当时联
      合国157 个会员国中四分之三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它们强烈要求在联
      合国享有平等的权利,所以新一届秘书长应由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来担任。
      
          中国的原则立场,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尤其符合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心
      愿,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威望。
      
      
      
          鉴于秘书长人选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联合国各成员国普遍感到焦虑和不安,要
      求由第三世界人士出任下届秘书长的呼声进一步高涨,直到乌干达驻联大代表奥·
      奥顿努担任安理会12  月份主席后,经他巧妙的斡旋以及其他国家的努力,终于打
      破了选举僵局。12  月初,瓦尔德海姆写信致奥顿努主席,表示在今后表决秘书长
      入选时不要再列入他的名字,以便安理会能更顺利地工作,数天后萨利姆正式通知
      安理会主席,为了使第三世界国家其他人真正有可能当选,他愿放弃竟选秘书长的
      愿望。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二人退出竞选后,菲律宾、伊朗、秘鲁、阿根廷、巴拿
      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毛里求斯和圭亚那等9 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士参加秘书
      长竞选。12  月11  日安理会再次举行秘密投票,但选举程序同以往略有不同,在
      正式选举前先进行了秘密预测投票,每个代表团只许有两人参加,秘书处的工作人
      员全部退出会场,安理会15  个理事国先在列有9 名候选人名单的白色选票上标明
      赞同哪个候选人,然后5 个常任理事国在蓝色选票上标明不赞成哪些候选人。预选
      后,巴拿马和毛里求斯的候选人退出竞选,安理会理事国遂对其余7 名候选人进行
      正式投票,结果德奎利亚尔以10  票赞成、1 票反对、4 票弃权而被安理会推荐,
      经联大选举于1982  年1 月1 日正式就任联合国第五任、第八届秘书长,任期五年。
      1987  年继任, 1991 年底任期届满归里。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