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卓著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的当选是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内突破超级大国控制、争取平
      等权利的一次重大胜利。他当选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使命将是寻求和平,
      为和平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世界问题作出贡献。在我被选为联合国秘书长时,在某
      种意义上,我将不得不忘掉我是出生于何地区的人,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应该忘掉
      我的国籍,这是因为我马上就要担任作为一个整体的联合国的代表之职务,联合国
      所有成员的代表的职务。但是我不能不优先注意影响到第三世界的一切问题。这不
      仅是因为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大会中占绝大部分,还因为第三世界的繁荣将决定着第
      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繁荣。”“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将捍卫第三世界利益,也捍
      卫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利益。”他主张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行“多种意识形态”的
      原则,维护各国间的和平,在保卫各国主权方面,认为除了保卫土地和海洋主权外,
      还应加上保卫自然资源主权,为求使中、小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能获得独立发展。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就任联合国秘书长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局势相当紧张,
      世界各地“热点”蜂起。美国和苏联在日内瓦关于欧洲限制核武器谈判陷入僵局,
      它们开始争相部署新型导弹,东西方集团出现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对峙;苏军人侵
      阿富汗后使阿国内战争进一步升级; 1982 年阿根廷收复被英国占领的马尔维纳斯
      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爆发了阿、英马岛战争; 1983 年美国武装入侵格林纳
      达;以色列举兵黎巴嫩;还有已持续几年的两伊战争以及柬埔寨、尼加拉瓜境内如
      火如茶的区域性战争等等。世界局势不断恶化,导致联合国内各种力量的严重对立,
      安理会想通过一项决议难上加难,致使秘书长与安理会之间的协调举步维艰。加之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故意拖延交纳会费,向联合国施压,使联合国债台高筑,更加
      深了联合国的财政危机,许多成员国开始对联合国是否有能力实现其“维护国际和
      平与安全,促进全球人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宗旨表示怀疑,纷纷对它提出尖锐批
      评。德奎利亚尔面对急骤“变冷”的国际局势及联合国自身窘境,巧妙地采取了各
      方都能接受的“温和外交”的工作方法,以其过人的聪明才智和信心,在纷争的各
      种势力之间纵横捭阖进行斡旋调停,来摆脱困局。他总是让人家感到他是站在公正
      的立场上,从众多国家的要求和希望中找到它们利益的汇合点,显露了其高超的领
      导艺术。10  年中,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热点”地区和国家,为缓和世界紧张局
      势,维护世界和平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1948  年以色列建国后,大批巴勒斯坦人被
      赶出自己的家园,从而引发了已达数十年之久的巴以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
      伯国家的支持下,同以色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以色列人为保住掠得的领土,
      依仗美国的支持,自1948~1973  年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4 次大规模的战争。当时,
      苏联为加强其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也竭力插手中东事务,使中东局势更趋复杂化。
      联合国为解决阿以冲突,实现中东和平,曾作出了各种尝试和努力,并曾通过许多
      决议,重申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要求以色列撤出其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但
      收效甚微,冲突各方面的分歧仍然很大,立场严重对立。
      
          德奎利亚尔就任秘书长之时,正值要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呼声不断高涨,他
      借此大好时机积极斡旋,出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些国家,派遣秘书长特使访问
      中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缓和紧张局势,进而推进和平进程。1982  年,
      即德奎利亚尔就任秘书长的头一年,联合国特别大会通过决议,敦促以色列执行安
      理会和联大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翌年8 月底到9 月初,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
      了巴勒斯坦问题国际会议,德奎利亚尔亲自主持大会开幕式,尽管美国和以色列抵
      制,但仍有一百多个国家派代表,或以观察员身份与会,会议开得比较成功,一致
      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日内瓦宣言》及《巴勒斯坦权利的行动纲领》,确立了解
      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各项原则,并举行一次在联合国主持下的有阿以冲突各方参加的
      中东国际和平会议。会后,以色列和美国强烈反对日内瓦会议的各项主张,拒绝和
      谈,但这次会议仍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具有积极意义。美国和以色列的顽固态度,
      越来越遭到世界各国和舆论的谴责,美国为顾全其全球战略利益,对巴勒斯坦的态
      度开始转变;以色列的强硬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尽管仍坚持反对与巴解对话,拒
      不撤出所占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但表示同意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的主张;当时苏
      联的外交政策也发生重大转变,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力图缓和美、苏关系。
      1988  年美、苏在莫斯科举行首脑会晤,双方就中东问题达成了某些谅解,表示还
      要加强政治磋商,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同年底联合国再次在日内瓦举行巴勒斯坦
      问题国际会议,并通过五项决议,会上阿拉法特发表了讲话,提出了关于承认以色
      列生存权的新主张,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美国也及时作出反应,
      宣布将恢复中断13  年之久的美、巴和谈。此后,德奎利亚尔在联合国行使巴勒斯
      坦人民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的会议上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作出努力,促
      使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回到谈判桌上,还说他曾同安理会和联大全体会员一起多
      次要求以色列遵守日内瓦公约的有关条款并履行其义务,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
      利,并重申了召开关于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一贯主张。1990  年8 月初,伊拉克入
      侵和吞并科威特后,中东形势急剧恶化,美、巴对话中断,中东和平进程再次受阻。
      对此,德奎利亚尔在当年联合国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中东形势再度恶化令人失望,
      但强调联合国仍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全面、公正实现中东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朝着更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美、以在中东处
      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因此,1991  年10月30  日在西班牙举行的马德里中东和平会
      议,表面上是美、苏两家主持,实际上是美国一手操办的。巴、以代表团及有关阿
      拉伯国家与会,另外,联合国秘书长的代表、欧共体及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的代表应邀作为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在这次会议召开以前,德奎利亚尔就曾指出,
      联合国仅派观察员是不充分和不公平的,后来他在向第四十六届联大提出的一份报
      告中说,“尽管马德里和平会议是在联合国范围之外进行的,但它得到了有关各方
      的支持,并以安理会242 号和338 号决议为基础”。他“希望马德里会议所产生的
      势头能保持下去,中东各国人民长期以来被剥夺的持久和平能成为现实”。当前中
      东和平仍处于艰巨、曲折而又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以土地换和平的目标远未达
      到,但德奎利亚尔在两届任期的10  年间为实现中东和平倾注的心血是举世公认的。
      
          (二)致力于解决塞浦路斯问题
      
      
      
          1960  年塞浦路斯获得独立,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并由希腊族人和土耳
      其族人组成联合政府,但希、土两族自1963  年第一次发生流血冲突后,整个塞岛
      动荡不安,从1964  年起联合国即向该地区派驻了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着手解决
      塞浦路斯问题。德奎利亚尔早在任秘鲁驻联合国大使时,就曾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特
      别代表去塞浦路斯执行和平使命。1982  年当选秘书长后,更积极投入了这项工作, 
      1984  年6 月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分别同希、土两族的代表会晤,以促使双方举行新
      一轮谈判, 1985 年同塞浦路斯外交部长在阿曼就塞浦路斯形势及有关问题进行讨
      论与磋商。1988  年5 月,德奎利亚尔致信塞浦路斯希、土两族领导人,倡议双方
      无条件恢复中断近三年之久的两族直接谈判。同年9 月,双方就结束两族分裂状况,
      恢复国家统一举行了直接谈判,但未达成最终协议。同年底,德奎利亚尔在纽约又
      先后会见希、土两族领导人,继续做工作,同时还通过其驻塞浦路斯特别代表同有
      关各方协商,以打破僵局,重新举行谈判。但1990  年整整一年希、土两族的谈判
      依然无进展, 1991 年6 月德奎利亚尔又提出召开一次高级别国际会议的主张,安
      理会也发表声明,支持召开一次由秘书长担任主席,有希、土两族和希腊、土耳其
      两国参加的高级别国际会议,并呼吁各方同联合国进行充分的合作。同年12  月19 
      日,德奎利亚尔向安理会提出其在塞浦路斯斡旋使命的报告,说斡旋取得了进展,
      并根据联合国方面历次对塞浦路斯问题作出的决议和希、土两族的实际情况以及希、
      土两族领导人的立场和态度,认为将来有可能在塞岛建立一个两族、两区的联邦。
      报告提出,这个联邦国家由政治上平等的两族组成,双方平均分享主权,但不可分
      割;联邦国家必须完全体现联合国安理会716 号决议所重申的基本原则,即保障塞
      浦路斯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不结盟地位。12  月23  日,安理会一致认可秘
      书长的斡旋使命报告,同时敦促希、土两族领导人与秘书长通力合作,弥合双方的
      分歧,以促成塞浦路斯问题的圆满解决。
      
          (三)对解决柬埔寨问题作出贡献
      
          1978  年12  月越南入侵柬埔寨,翌年1 月6 日金边陷落,波尔布特领导的民
      主柬埔寨政府被迫转移,随后由越南扶持的韩桑林政权统治金边,于是柬埔寨人民
      掀起了抗越救国战争,主要是游击战争。由于越南拒不执行联合国第三十四、三十
      五和三十六届大会多数通过的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决议,继续对柬埔寨进行武装侵略
      和军事占领, 1982 年7 月9 日,柬埔寨三方实行联合,正式建立民主柬埔寨联合
      政府,这使柬埔寨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正义事业在全世界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同情和支
      持。1982  年2 月17  日,德奎利亚尔派其高级副手,处理东南亚人道主义问题的
      特别代表拉菲丁·艾哈迈德出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
      东盟五国以及越南和老挝,据联合国发言人说,艾哈迈德赴东南亚执行和平使命,
      是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为促使东南亚地区实现和平而采取的第一个主动行
      动。1985  年1 月底至2 月初,德奎利亚尔先后访问了曼谷、万象、河内、吉隆坡、
      雅加达,并在新加坡作了短暂停留。1 月30  日,他在河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
      他的东南亚之行旨在评估有关各方在柬埔寨问题上的立场,帮助各方寻求共同点,
      使其能坐到谈判桌上来政治协商和谈判,还说他同越南领导人的会谈,对解决柬埔
      寨问题是有益的,各方都希望和平。对于柬、泰边境的问题,联合国考虑在两国边
      境部署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德奎利亚尔此次穿梭外交活动,对最终解决柬埔寨问
      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86  年3 月,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在北京召开内阁会议,提出政治解决柬埔
      寨问题的八项建议,其主要内容是越南撤军,实现停火,组成以西哈努克亲王为主
      席的四方联合政府,实现民族和解,确立柬埔寨为中立和不结盟国家,柬、越签订
      和平和互不侵犯条约,永远和睦相处。1987  年12  月,民柬联合政府领导人与金
      边政权的代表在巴黎举行首次会晤,签署了一项政治解决柬埔寨冲突为主要内容的
      联合声明。1988  年7 月,首次关于柬埔寨问题的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
      举行,柬四方、越南及东盟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越南自1978  年入侵柬埔
      寨以来首次同柬抵抗力量的代表坐到一起,它标志着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谈判的开
      端。同年第四十三届联大通过了64  个国家联合提出的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决议案,
      再次要求越南撤军。
      
          1989  年7 月30  日,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召开,为期一个月,柬埔寨四
      方代表西哈努克亲王、宋双、乔森潘和洪森、德奎利亚尔以及中美苏英法五个常任
      理事国的代表出席会议,东盟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尼和文莱6 国
      的代表以及越南、老挝、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不结盟运动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大会就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越南撤军以及撤军后柬未来和平进程等问题进行
      了讨论,尽管未达成具体协议,但却为在柬埔寨实现和平扫除了一些障碍,对此,
      德奎利亚尔作了客观的评价,他说,会议成功地制定了全面解决办法的各项要素,
      但是由于若干实质性政治问题而无法达成整个一揽子办法,不过巴黎会议所建立的
      后续行动机制为继续外交进程即再度召开会议提供了希望。他还表示要继续努力斡
      旋。1990  年8 月28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达成一项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
      的框架文件,其主要内容是促进柬埔寨四方实现民族和解,充分发挥联合国在柬埔
      寨过渡时期的作用,9 月10  日,柬四方宣布接受安理会的框架文件精神,并决定
      成立由柬四方组成的全国最高委员会,为全面解决柬埔寨问题前进了一大步。
      
          11  月23~26  日,秘书长代表同巴黎会议两主席和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巴黎再
      次举行工作会议,达成全面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协议草案,并敦促柬四方确保全国最
      高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以使和平会议能够重新召开。1991  年4 月22  日,德奎
      利亚尔同巴黎会议两主席联合发表声明,呼吁柬埔寨交战各方从5 月1 日起实行停
      火,同时派出的联合国4 人军事代表团抵达柬埔寨战场视察,使停火基本上得到了
      遵守。同年10  月23  日,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第二阶段会议隆重开幕,德奎
      利亚尔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次与会国的外交部长以及柬埔寨全国最高委
      员会全体成员。与会的18  国外交部长代表各自政府在柬埔寨和平协定上签字。柬
      全国最高委员会12  名成员也分别签了字。柬埔寨和平协定包括《柬埔寨冲突全面
      政治解决协定》、《关于柬埔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及不可侵犯、中立和国家统
      一的协定》、《柬埔寨恢复与重建宣言》和《最后文件》。这些文件规定柬全国最
      高委员会在整个过渡时期是柬唯一合法机构。协定还要求安理会成立一个柬埔寨过
      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负责执行协定所载明的权力,该机构直接对联合国秘书长
      负责。和平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历时13  年之久的柬埔寨问题经过长期、曲折和复
      杂的过程最终获得解决。德奎利亚尔也在讲话中说,经过多年的战乱,柬埔寨人民
      终于得到了和平,还说实施柬埔寨问题和平协定,是“联合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任务,
      也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冲突的一个范例”。
      
          (四)推动阿富汗问题的解决
      
          1979  年12  月27  日,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扶植更亲苏的巴布拉克·卡尔
      迈勒上台执政,阿富汗人民在全国掀起了抗击苏军的英勇斗争。国际社会纷纷谴责
      苏联的侵略行径,但联合国和安理会有关要求苏联撤军的决议屡遭苏联的否决而得
      不到执行。德奎利亚尔任秘书长后,继续为解决阿富汗问题进行调停和斡旋,1983 
      年3 月出访新德里,就阿富汗问题同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举行磋商,
      同时在新德里先后会见了伊朗总理侯赛因·穆萨维,两人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会谈,
      还会晤了阿富汗总理苏丹·阿里·基什特曼,拜访了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将军。
      在结束新德里的一系列高级会晤后,又访问了莫斯科,继续执行其和平使命。阿富
      汗局势的发展不断朝着有利于阿人民的方向变化,1986  年5 月4 日,穆罕默德·
      纳吉布拉取代卡尔迈勒任阿富汗人民党总书记,后又任总统。1988  年6 月,阿富
      汗抵抗运动七个政党联合,成立了临时政府,同喀布尔政权相对峙。1988  年4 月
      14日,德奎利亚尔在日内瓦主持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阿富汗、巴基
      斯坦、苏联和美国四国外长在四项协议上签字。当时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迫于
      各方面的压力,军事上又不断失利,只得履行日内瓦协议,并于1989  年2 月15  
      日完成了从阿富汗撤军。3 月,卡尔迈勒政府向抵抗运动各派别提出实行停火、地
      方自治,并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以及实现“民族和解”
      等建议,但遭到阿富汗圣战者临时政府的拒绝,他们坚持要推翻喀布尔政权。1990 
      年2 月14  日,卡尔迈勒政府又提出实现民族和解等九点建议。这时德奎利亚尔也
      发表声明,说苏军撤出后应建立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阿富汗联合政府,这是阿富汗
      冲突各方消除分歧、在阿实现全面和平的正确方向,他还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阿富汗
      人民结束旷日持久的冲突,说苏联撤军已整整一年,但阿富汗人民面临的悲剧并未
      结束,日内瓦协议中撤军以外的条款没有得到全部实施,其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仍
      未建立起联合政府。另外,还呼吁冲突各方把民族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尽早使阿人
      民摆脱目前的苦难,让数百万难民早日返回家园。1991  年5 月21  日,德奎利亚
      尔又发表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声明,提出切实停止敌对行动,举行自由选举,
      建立广泛联合政府等五点建议,对此,喀布尔政权表示欢迎,圣战者组织中的温和
      派表示有保留接受。随后,阿富汗问题有关各方就执行联合国和平计划展开了一系
      列活动, 1991 年7 月29  日,阿富汗抵抗运动组织、巴基斯坦和伊朗举行三方会
      谈,哈里斯派和萨亚夫等派未参加会谈。
      
          同年8 月27  日,第二轮会谈在德黑兰举行,与会各方赞成就政治解决阿问题
      采取一致行动,并表示原则支持联合国五点计划,同意把它作为政治解决阿问题的
      基础,同时决定开始与苏联对话,但仍坚持不同纳吉布拉政权举行谈判。1990  年
      底,喀布尔政权的代表与抵抗运动温和派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翌年又同伊斯兰
      民族阵线领导人、查希尔前国王的代表和临时政府总统穆贾迪迪进行了接触, 1991 
      年9 月13  日,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从1992年1 月1 日起,双方停止向阿交战各
      方提供武器。同月,德奎利亚尔访问德黑兰,会见了基地设在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圣
      战者组织游击队领导人,同他们讨论了他提出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五点和平计划,
      德奎利亚尔还通过他们呼吁圣战者组织各个派别不要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以便他能
      为推动阿富汗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次机会。11  月,阿富汗圣战者组织代表团访问莫
      斯科,同俄罗斯有关领导人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两年后在伊斯兰会议组织和联合国
      协助下在阿富汗举行选举。由于阿富汗问题错综复杂,并已旷日持久,且冲突各方
      政治立场相左,积怨很深,外部势力仍在左右局势,致使内战仍在进行。
      
          尽管如此,德奎利亚尔为推动阿富汗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五)为结束两伊战争立下功劳
      
          1980  年9 月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爆发的战争,到1988  年8 月才实现停火,
      战争历时达8 年之久,德奎利亚尔在两伊战争中、后期的6 年多时间中,四处奔走,
      积极斡旋,数次出访海湾国家,执行和平使命。两国实现停火后,亲自主持两伊间
      的直接谈判,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作用,努力使两伊战争的一系列决议得以
      贯彻执行,为结束两伊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两伊战争爆发后,安理会数次作出决
      议,要求停火,要伊拉克撤出所占领的伊朗领土。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战争的态
      势朝着有利于伊朗的方面发展,伊朗态度进一步强硬,加强了对伊拉克军队的攻势,
      陆地战争越来越升级,进而发展到“油轮战”、化学武器战。1984  年3 月,德奎
      利亚尔向伊朗派出实地调查团,了解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同月提出了解决两伊冲
      突的八点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停止袭击居民区、商船和港口,
      停止威胁民航飞机和使用化学武器,交换战俘和继续同秘书长磋商。为实现上述目
      标,他又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和阿曼等海湾4 国,寻求解决两伊战争
      的办法。同年4 月,访问伊拉克和伊朗,亲自出面进行斡旋,虽未取得具体成果,
      但双方袭击对方城市的行为有所减缓。联合国安理会对于使用化学武器的行径予以
      强烈谴责,呼吁有关国家严格遵守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1984 
      年6 月,德奎利亚尔致函伊拉克和伊朗,呼吁两国政府作出庄严承诺,不以任何理
      由使用化学武器。1985  年德奎利亚尔再次访问海湾国家,就海湾的最新事态发展
      同沙特阿拉伯等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并就其解决两伊战争的一揽子计划进行讨论。
      1985  年4 月9 日,伊拉克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表示愿在秘书长主持下,或者在联合
      国安理会范围内,举行直接或间接谈判,以便找到两伊冲突的全面、公正和体面的
      解决办法,但遭到伊朗当局的拒绝。
      
          1986  年2 月,伊朗调兵10  万余人向伊拉克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况对伊
      拉克不利,为扭转对已不利的局面,伊拉克利用空中优势,加紧在海湾水域发动
      “油轮战”,同时对伊朗重要石油设施实行空中打击,加剧了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
      加之美国和苏联在该地区的勾心斗角,特别是美国同伊朗自1980  年断绝外交关系
      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两伊战争随时有国际化的危险。1987  年7 月20  日,安理
      会一致通过了598 号决议,要求交战双方立即停火,停止陆地、海上和空中的一切
      军事行动;由秘书长派遣联合国观察员组,监督停火和撤军;要求两伊双方在执行
      决议各条款的过程中充分同秘书长合作,以求在双方都能接受的基础上全面、公正
      和体面地解决冲突。德奎利亚尔对该决议作了高度评价,说它为解决交战双方的合
      理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  年8 月,德奎利亚尔在联合国总部同伊朗副外长
      举行会晤,就具体贯彻执行598 号决议试探伊朗的立场,而伊拉克在决议通过后的
      第三天就由外长出面,在纽约会见秘书长,表示伊拉克政府愿与秘书长合作,全面
      执行598 号决议,同年9 月,德奎亚利尔访问两伊,讨论了598 号决议的每个方面,
      但其4 天的和平使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进入1988  年后,伊拉克又逐渐在战场上
      占上风,收复了被伊朗占领的地方,当时伊朗内外处境都不妙,遂于同年7 月18  
      日宣布正式接受598 号决议,并放弃先前的诸如要求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台等先决
      条件。8 月8 日,德奎利亚尔在安理会宣布8 月20  日为两伊开始停火的时间,要
      求双方停止陆、海、空一切军事行动。规定8 月25  日举行日内瓦和平谈判,还宣
      布他将亲自主持两伊直接谈判。两伊双方也宣布从8 月20  日起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实现全线停火。随后,德奎利亚尔又指派一高级官员为其监督执行598 号决议的私
      人代表。1988  年8 月至1989  年4 月,在德奎利亚尔直接主持下,两伊已举行了
      五轮直接谈判,但在撤军、释放和遣返战俘方面取得的进展不大。1990  年海湾危
      机爆发后,大大推动了两伊问题的解决。1990  年8 月2 日,伊拉克入侵占领科威
      特后,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西方国家向海湾地区调兵遣将,伊拉克为
      对付西方的武装进攻,避免腹背受敌,主动向伊朗媾和,宣布撤军,释放战俘,接
      受1975  年关于划分两伊水界的阿尔及尔协议,不久两国宣布复交。1991年12  月
      12  日,德奎利亚尔向安理会提出报告,确定伊拉克是两伊战争的发动者,认为598 
      号协议的各项条款基本得到执行,两伊实现了和平。
      
          (六)对解决海湾危机作出努力
      
          1990  年8 月2 日,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当天美国作出强烈反应,宣称要
      采取必要行动保护它在海湾地区的切身利益,安理会立即作出伊拉克马上从科威特
      撤军、伊科两国谈判解决争端的660 号决议。但伊拉克拒不接受660 号决议,反而
      于8 月8 日宣布科威特已“全面永久”并入伊拉克,后安理会又通过强化对伊制裁
      等一系列决议,与此同时,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建多国部队数十万进驻海湾地
      区,海湾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德奎利亚尔曾力主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他说政治解决海湾危机是可行的,并于
      同年8 月21  日在约旦与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举行了两轮会谈,以寻找和平解决
      的突破口,还要求伊拉克释放在科威特的数万名外国人。鉴于伊拉克的强硬态度,
      安理会于同年11  月29  日又通过了授权使用一切手段解决海湾危机的687 号决议,
      限45  天之内完全执行安理会决议,即1991  年1 月15  日是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
      的最后期限。对此,德奎利亚尔评称,这是对伊拉克的“严重警告”,但还允许进
      行至少48  天的真诚努力来和平解决这一危机。他还说,联合国要的不是投降,而
      是在尊重所有各方合法利益并有利于更广泛的和平与法制的情况下,寻求解决危机
      的最体面的途径。他对美国和伊拉克直接会谈表示欢迎,希望双边接触能导致公正、
      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1991  年1 月11  日德奎利亚尔在巴黎会见法国总统和外长后说,他将作为国
      际社会的发言人前往巴格达,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作出最后努力。次日下午德奎利
      亚尔抵巴格达,同阿齐兹举行会谈无果。因此,他拟议中的向伊拉克提出的五点和
      平建议,因没有伊拉克保证撤军作为前提也就没有提出来。尽管如此,德奎利亚尔
      仍未放弃和平解决危机的一线希望,虽然规定的撤军限期快要临近。同月15  日晚
      间,德奎利亚尔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发出最后呼吁,强烈要求他立即从科
      威特撤出全部军队,以避免爆发海湾战争。
      
          他说:“当1 月15  日这一最后期限逼近,全世界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徘徊之际,
      我最诚恳地呼吁萨达姆总统扭转事态发展方向,避免灾难,在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
      走向正义与和谐的新时代。”联合国秘书长的最后呼吁是在安理会未能就法国和平
      倡议和英苏建议达成一致后发出的。他向萨达姆保证,一旦伊拉克遵照联合国决议
      从科威特全部撤军,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多国部队将不袭击伊拉克。
      
          他还说,他还将敦促安理会重新考虑对伊拉克的制裁决议和在海湾地区的外国
      军队撤离该地区的问题。他还表示,他将努力促成全面解决中东和平问题。他说:
      “各国政府已经保证,在目前危机解决以后将竭尽全力地广泛解决阿以冲突,包括
      巴勒斯坦问题。”687 号决议规定一个为期48  天的“善意的暂停”,并没有迎来
      达成政治解决的过渡,而成为走向战争的临界状态。秘书长的一连串外交活动,各
      国领导人和许多国际知名人士的劝告和呼吁,均未使伊拉克改弦更张,纠正错误。
      1991  年1 月17  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 时40  分,即在安理会规定的最后期限过了
      大约19  小时后,以美国为首的29  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进攻,首
      先从空中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战,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德奎利亚尔当即对此表示遗憾,他说:“作为联合国这样一个和平组织的秘书长,
      我对这次战争只能表示悲痛。”但他也认为,安理会没有鲁莽从事,已给予伊拉克
      充分时间去执行安理会决议,是在所有的劝告都遭拒绝后,才付诸武力去恢复科威
      特主权的,今后任何公正的评价都不能忽视这一事实。2 月24  日多国部队开始发
      动地面进攻,只经过4 天的激战,伊拉克就遭到彻底失败。同月28  日,伊拉克被
      迫宣布无条件地全面接受安理会自1990  年8 月2 日以来通过的所有12  项决议,
      持续43  天的海湾战争宣告结束。4 月3 日,安理会通过了由美国提出的关于在海
      湾地区正式停火的决议草案,即安理会687 号决议,它具体、详尽地规定了恢复海
      湾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条件。后伊拉克外长致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表示伊拉克接
      受687 号决议,同时称决议是“不公正的”,是“邪恶的报复性措施”,是对伊主
      权和权利的“史无前例的攻击”,但又说伊拉克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一决议。4 月
      11  日,海湾实现正式停火。根据687 号决议,4 月9 日安理会通过689 号决议,
      决定组建联合国伊、科观察团,以对伊、科两国接壤的非军事区实行监督,观察团
      只在自卫时使用武力。4 月18  日,德奎利亚尔根据687 号决议向安理会提交一份
      报告,建议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实施销毁伊拉克的生物、化学武器和其他武
      器的计划。687 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必须无条件地同意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所有化学、
      生物武器和射程超过150 公里的弹道导弹,并要求秘书长提出具体实施计划。特委
      会由20~25  个国家组成,分为五个小组,分别负责销毁武器的各项有关事项。同
      年5 月,德奎利亚尔根据687 号决议成立了划分伊、科边界的委员会。该委员会由
      秘书长任命的3 名独立的专家和伊、科各派一名代表组成,以标定伊、科两国1963 
      年边界条约商定的边界。该委员会规定将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有关边界划分
      的决定将是不可更改的。1992  年4 月17  日,伊、科边界正式确定。
      
          德奎利亚尔在推动贯彻执行安理会的各项决议时,注意关心伊拉克人民的疾苦,
      维护伊拉克的独立和主权,他反对实施旨在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的制裁措施,他说
      :“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不能同意旨在推翻联合国一个成员国的政府的措施”,
      “如果实行制裁的目的是为了推翻伊拉克政权,那么我就不同意,我不能同意”;
      “萨达姆·侯赛因下不下台是伊拉克人民的事,不由联合国或其他国家决定”。他
      在谈到难民问题时说,外国军队在伊拉克北部建立难民收容中心需要得到伊拉克政
      府的批准,他希望和伊拉克官员接触,看看他们对外国军队在其领土上存在的反应,
      他认为外国军事人员在伊拉克领土上的存在会引起法律方面的问题,但从人道主义
      观点看还行得通。
      
          他呼吁国际社会向在海湾战争中遭受损失的伊拉克、科威特、约旦、土耳其和
      伊朗等国提供援助,表示联合国将尽快承担救援伊拉克难民的工作。1991年4 月26 
      日他在安理会一次非正式会议上说,美英法三国已于4 月20  日开始在伊拉克北部
      建立难民营,收容因伊拉克内乱而流离失所的库尔德族难民。鉴于伊拉克政府反对
      它们在伊境内建立库尔德人难民营,联合国承担救援伊拉克难民的工作已成为迫在
      眉睫的任务。他还说,作为救援工作的一部分,联合国的两支工作队将于4 月29  
      日分别从巴格达和土耳其出发,向难民聚集地区运送救济物品,并协商接管美英法
      建立的难民营。据秘书长透露,伊拉克难民人数已超过160 多万,其中逃亡伊朗的
      有100 多万,在伊、土边境地区和土耳其境内的达41  万多人,伊拉克境内还有20 
      万人。对此,德奎利亚尔说,伊拉克的人道主义救援非常需要,而且规模较大,所
      以他在1991年9 月9 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安理会批准伊拉克出口16  亿美元
      的石油不能满足该国人道主义的需要,而且其中只有9. 33 亿美元能用于人道主义
      援助目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同年9 月,德奎利亚尔向第四十六届联大作
      工作报告,指出在当今经济相互依赖的情况下,实施全面经济制裁会影响与被制裁
      国有经济关系的第三国,因此,应对其给予适当帮助,而对于被制裁国家人民所遭
      遇的苦难亦不能忽视。整个海湾危机期间,安理会通过了针对伊拉克的24  个决议,
      对恢复海湾地区和平及处理海湾战争的善后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德奎利亚尔对联合
      国的作用也给予很高评价,他本人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联合国对美国等西方国
      家先后在伊拉克南、北部以种种借口建立所谓的“禁飞区”和“安全区”等,这样
      严重损害伊拉克主权的霸权行径及分裂、支解伊拉克的企图显得束手无策,无可奈
      何,有损联合国的形象。世界舆论认为,联合国绝不能成为某些大国用来谋取新霸
      权的挡箭牌和护身符。
      
          (七)为纳米比亚独立作出贡献
      
          纳米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南部,原称西南非洲, 1968 年改为现名。
      
          历史上曾遭荷兰、西班牙、英国和德国等欧洲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和占领。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非以参加协约国对德国作战为名,于1915  年7 月出兵占领西
      南非洲, 1920 年12  月17  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托管, 1949 年4 月南非议
      会通过《西南非洲事务修正法》,吞并西南非洲。195O  年7 月联合国国际法院宣
      布此项修正法为非法,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决议要求南非结束其非法占领。1978 
      年9 月29  日,安理会通过435 号决议,要求南非结束在纳米比亚的非法统治,在
      联合国监督下举行自由公正选举。安理会授权成立一个为期最多一年的联合国纳米
      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协助秘书长特别代表工作。为推动435 号决议的贯彻执行,
      联大会议要求所有会员国断绝同南非的一切关系。建议安理会对南非实施全面性强
      制制裁。联合国的行动有力地支持了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但南非当局以
      各种理由为借口拒不执行安理会435 号决议,如它把纳米比亚问题同安哥拉问题联
      系起来,声称古巴不从安哥拉撤军,南非就不撤出纳米比亚。1981  年9 月,德奎
      利亚尔主持召开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审议纳米比亚问题,要求南非无条件执行联
      合国关于纳米比亚问题的计划,强调435 号决议是和平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唯一基
      础,呼吁进一步强化对南非的制裁措施。19S3  年4 月,联合国在巴黎召开“支援
      纳米比亚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国际会议”,并通过了关于纳米比亚问题的巴黎宣言。
      1985  年2 月德奎利亚尔在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呼吁国际
      社会支持纳米比亚人民的正义斗争,他在总结战后取得非殖民化的历史成就时,特
      别强调纳米比亚的独立问题,重申安理会435 号决议是使纳米比亚获得独立的可靠保
      证。同年8 月,他访问南部非洲国家,在比勒陀利亚同南非当局就南部非洲问题特
      别是纳米比亚问题举行会谈,由于南非坚持要以古巴从安哥拉撤军作为先决条件,
      纳米比亚的独立问题未能取得进展。
      
          南非当局长期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不得人心,内外交困,尤其在国际上处境十分
      孤立,进入80  年代中、后期以来,美、苏两国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有利于推动
      政治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新局面,迫使南非当局放弃占领政策,以实际行动执行安
      理会435 号决议。1988  年安哥拉、古巴、南非和美国先后在伦敦、开罗和纽约举
      行正式会谈,达成了和平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14  点原则协议。同年9 月,德奎利
      亚尔再次访问南非,同南非总统博塔举行会谈,强调联合国在执行435 号决议的过
      程中将采取“最公正的态度”,确保纳米比亚的各派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同年
      12  月22  日,安哥拉、古巴和南非三国在纽约签署关于和平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
      三方协议,同意自1989  年4 月1 日起实施435 号决议。1989  年2 月安理会批准
      了德奎利亚尔关于建立联合国过渡时期援助团的建议。1989  年4 月1 日敌对双方
      正式停火,纳米比亚恢复了和平。7 月18~21  日,德奎利亚尔访问纳米比亚,并
      作实地视察,对纳米比亚独立进程表示满意,他在同月24  日开幕的第二十五届非
      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上说,南非在纳米比亚的军队已按联合国和平计划的要求予以
      削减,并在联合国临时援助团的监督下撤回兵营,纳米比亚全境的选民登记中心已
      开始工作,大选将如期举行。还说联合国正在审议选举法草案,以确保纳米比亚举
      行首次自由公正的选举,让纳米比亚人民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
      
          11  月7 ~11  日,纳米比亚如期大选,萨姆·努乔马领导的西南非洲人民组
      织获胜。1990  年2 月9 日,制宪议会通过独立后的纳米比亚宪法, 16 日制宪议
      会一致选举努乔马为总统。3 月21  日,德奎利亚尔亲自参加纳米比亚的独立庆典,
      主持独立升旗及努乔马就任总统的仪式,并发表讲话,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国际
      法准则的胜利,并为解决其他国际问题树立了榜样。同年4 月23  日,纳米比亚正
      式加入联合国,成为第160 个会员国。
      
          随着纳米比亚问题的解决,安哥拉的内战日趋平息下来,1991  年古巴完全撤
      军以后,南非支持安哥拉反对派的活动不断减少,安哥拉长期对立的两大派,即安
      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领导的、处于掌权地位的人民革命运动和萨文比领导的争取安
      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于1991  年5 月31  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签署了和平协
      议。与此同时,南非的政治改革进程也已起步,长期处于“热点”的南部非洲开始
      走向和平与稳定。
      
          (八)推动在西撒哈拉实现停火
      
          西撒哈拉是欧洲老殖民主义者西班牙遗留下来的问题。非洲国家统一组织、联
      合国以及德奎利亚尔的前任曾为解决西撒哈拉问题做了巨大的努力。
      
          德奎利亚尔任职后对此继续做了不少工作,在其第二个任期尚剩数月时,终于
      在他的推动下在西撒哈拉实现了停火,从而结束了长达16  年之久的武装冲突,为
      最终决定西撒哈拉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公元7 世纪阿拉伯人进入该地区。15  世纪中叶葡
      萄牙人入侵。1886  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联合国一直要求西班牙给予西撤哈拉人
      民自决权。1973  年西撤哈拉人民解放阵线(波利萨里奥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成
      立,决定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西撒独立。1976  年西班牙被迫放弃西撒哈拉后,摩洛
      哥和毛里塔尼亚两国分割了西撒哈拉,同年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在阿尔及利亚的
      支持下,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从此,西撒人民展开了反对摩、毛占
      领者的武装斗争。1979  年8 月5 日毛里塔尼亚同西撒人阵签订和平协定,放弃对
      西撒的领土要求,退出西撒战争,摩洛哥随即占领了毛里塔尼亚退出的地区。这之
      后,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首脑会议数次做出决议,呼吁在西撒停火,举行公民投票,
      摩洛哥因之退出了非统组织。
      
          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决议,重申西撒哈拉人民拥有不可剥夺的自决和独立的权
      利。1984  年12  月联合国决定,由德奎利亚尔出面同西撒问题有关各方磋商,以
      便为在西撒哈拉举行公民投票做准备。1985  年7 月18  日,德奎利亚尔在埃塞俄
      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会见出席第二十一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的西撒人阵领导
      人阿卜杜勒·阿齐兹,掌握了西撒哈拉最新事态的发展情况。次日,飞抵拉巴特对
      摩洛哥进行为期3 天的工作访问,同哈桑二世国王举行了长时间会谈,后向联大提
      交了一份有关西撒问题的报告。1986年4 ~5 月在德奎利亚尔主持下,摩洛哥和西
      撒人阵在纽约举行了两轮间接谈判, 1987 年7 月双方又在日内瓦举行第三轮间接
      谈判。同年11  月,联合国技术小组向德奎利亚尔提交了一份关于西撒问题的实地
      考察报告。1988  年8 月11  日,德奎利亚尔在纽约分别会见摩洛哥外交大臣菲拉
      利和西撒人阵执委会委员穆西塔法,向他们递交了秘书长新的和平计划,9 月安理
      会授权德奎利亚尔任命一名特别代表负责处理与西撒有关的问题。1989  年初,摩
      洛哥与西撒人阵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首次直接对话,同月德奎利亚尔任命的特
      别代表访问西撒地区,与争端双方就诸如举行公民投票的具体安排等实质性问题进
      行讨论。6 月德奎利亚尔先后访问了阿尔及利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塞
      内加尔等非洲五国,同被访国领导人就实施西撒和平计划进行更为广泛的接触和磋
      商。同月30  日他又宣布经冲突各方同意决定设立一技术小组,以加速实施和平计
      划。1990  年2 ~3 月又派西撒事务特别代表先后出访有关国家,继续调停和斡旋。
      3 月底,德奎利亚尔亲赴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作为期4 天的穿梭访问,并在阿、西
      边境会晤了西撒人阵领导人,说同各方领导人的会见是有益的,西撒和平进程已取
      得了进展。6 月19  日德奎利亚尔发表了西撒局势的报告,提出了西散和平计划的
      执行计划。计划要求在停火生效后6 个月在西撒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西撒的前途,
      并向西撒派遣一支联合国和平部队,监督将在那里举行的公民投票。拟议中的联合
      国和平部队称之为“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观察团”。执行计划还规定在停火3 
      个月后,摩洛哥将减少其驻西撒的部队,在公民投票之前和投票期间,西撒人阵游
      击队和留驻西撒的摩洛哥部队将集中到指定地点,并由联合国和平部队对他们实行
      监督,同月安理会审议了该计划。1991  年4 月安理会通过690 号决议,批准秘书
      长关于在西撒举行公民投票的修正案,规定自5 月17  日起16  周内宣布在西撒停
      火,停火后11  周内,双方交换战俘,确定参加公民投票人员名单,摩洛哥在西撒
      驻军减至65000 人,从停火后第17  周起准备公民投票,3 周后举行公民投票。同
      年6 月27  日摩洛哥与西撒人阵接受在9 月6 日停火,9 月5 日联合国西撒公民投
      票观察团进驻西撒哈拉,次日交战双方宣布正式停火,长达16  年之久的西撒战争
      宣告结束。因双方在如何确定参加公民投票的选民问题上出现分歧,公民投票未能
      在1992  年1 月如期举行。
      
          (九)为中美洲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中美洲问题的核心是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两国的内战,外国强权势力的卷入,
      使中美洲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危及整个中美洲乃至加勒比地区的和平与安全。80  
      年代后半期,美、苏关系趋向缓和,为政治解决中美洲问题带来新的机遇。
      
          长期以来美国支配着拉美,视其为自己的“后院”。1959  年初古巴革命的胜
      科,使拉美的政治格局发生新的变化,而古巴支持的尼加拉瓜圣地诺民族解放阵线
      于1979  年取得政权,更加鼓舞了中美洲其他诸如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国内的反政
      府游击战争,日益威胁美国在拉美的霸主地位。为抵御苏联的渗透和影响,美国不
      惜从经济和军事上大力支持萨、洪、危等国的亲美政权,加强对尼加拉瓜反政府武
      装的援助,抑制苏、古的渗透,从而使中美洲地区的“低烈度”代理人战争愈演愈
      烈。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拿马为本国和地区的安全,于1983  年1 月
      成立孔塔多拉集团,以调解尼加拉瓜内战,德奎利亚尔随即表示支持该集团为中美
      洲和平所作的积极努力,同年11  月将中美洲局势开始列入联大议程,他说要为政
      治解决中美洲冲突作新的努力。1985  年5 、6 月出访古巴、多米尼加、特立尼达
      和多巴哥及孔塔多拉集团有关国家,就中美洲形势同被访国家领导人进行磋商,了
      解有关各方对中美洲问题的立场。1986  年11  月他就四十一届联大审议中美洲局
      势问题向联大提出报告,指出中美洲问题除了和平协商的方式外,别无其他可以接
      受的解决办法,还对中美洲某些国家正在遭到的日益严重的外来压力表示遗憾。1987 
      年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中美洲五国签署关于美洲稳定与和平的协议,
      推动了尼加拉瓜冲突双方的和谈与对话,并签署了萨波阿停火协议。1988  年3 月
      德奎利亚尔发表讲话,对该协议表示满意,并敦促双方认真执行协议的各项条款,
      同年4 月1 日萨波阿协议生效,尼加拉瓜实现了停火, 1989 年2 月,德奎利亚尔
      发声明,支持中美洲五国总统在萨签署的有关撤除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在洪都拉斯
      境内的基地、重新安置游击队员、尼加拉瓜政府释放政治犯的协议,同年9 月,他
      又宣布成立联合国考察尼加拉瓜选举观察团的决定,为尼加拉瓜在1990  年2 月25 
      日举行自由、公正的大选发挥了重大作用。
      
          尼加拉瓜的停火并成功地举行了大选,实现了全国和解,大大缓和了中美洲的
      紧张局势,推动了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两国内部敌对各方的和谈,加快了中美洲和
      平进程。萨尔瓦多内战是中美洲危机的又一个“热点”。该国70  年代以来出现游
      击队活动,但遭到政府镇压。1979  年后内战迅速升级,反政府的法拉本多·马蒂
      民族解放阵线越战越勇,萨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984  年和1987  年萨政府和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曾举行过3 次对话,
      但未取得结果。1989  年新政府上台,萨国内形势出现新的转机,克里斯蒂亚尼总
      统调整了对游击队的方针,更强调以政治方式解决内战, 1990 年1 月29  日克里
      斯蒂亚尼总统邀请德奎利亚尔出面充当萨政府和游击队恢复和谈的调解人。同年5 
      月在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和秘书长私人代表阿尔瓦罗·德索托的主持下,政府和游
      击队代表在加拉加斯正式恢复第五轮和谈,双方就争取国内和平的日程达成政治协
      议。同年8 月,德奎利亚尔出访哥伦比亚等国,讨论中美洲局势,推动萨尔瓦多的
      和谈进进程。1991  年4 月,萨政府和游击队在墨西哥城继续和谈,双方在修改宪
      法、武装部队、司法体制、选举制度和人权问题上达成《墨西哥协议》。8 月德奎
      利亚尔亲自主持和参加萨尔瓦多交战双方的新一轮谈判,在游击队参与国内政治生
      活、组建新的国民警察等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12  月德奎利亚尔邀请萨总统和游
      击队代表在纽约再次进行和谈,同月31  日,在德奎利亚尔主持下,萨政府和游击
      队就最终停止武装冲突、游击队解除武装转为合法政党、政府军裁减一半和修改宪
      法等达成协议并签署了《纽约纪要》。1992  年1 月16  日,德奎利亚尔的继任人
      加利亲自参加萨政府和游击队代表在墨西哥城正式签署《和平协定》的仪式,在联
      合国严格控制下,萨政府军与游击队从2 月1 日起开始正式停火,历时12  年之久
      的萨内战宣告结束,萨尔瓦多实现了和平。至此,中美洲问题基本上获得解决,危
      地马拉内战虽已延续30  余年,但对整个中美洲局势影响不大,且近几年危国内和
      平进程步伐加快, 1996 年12  月29  日,危政府和游击队组织危地马拉全国革命
      联盟正式签署最终和平协定,中美洲完全实现和平。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