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文化战争(1)
      
          一直围困着摇滚的道德指责曾经在70年代以攻击“性摇滚”为由掀起过一场长
      达十年的高潮,这是自50年代之后又一次罕见的攻击狂潮。本来,在50年代,摇滚
      的许多方面就曾被视为“伤风败俗”,但经过60年代“革命”,50年代摇滚差不多
      都已经被纳入主流文化。然而,正是50年代曾经与父母顶撞的战后小子们开始在七
      八十年代用他们的父母曾经用过的道德武器继续压制摇滚。
      
          《时代》杂志是最先提出“性摇滚”概念的传播媒介。1975年底,该杂志宣称
      在电台中“性摇滚”占了15%的比例,并认为正红极一时的“迪斯科皇后”当娜·
      萨默是“性摇滚”的典型代表,正是她的《喜欢爱你,宝贝》发起了“性摇滚”狂
      潮。《时代》指出,该歌重复“喜欢爱你,宝贝”这几个字达28次之多,“实际上
      是一场提供了28次性高潮的马拉松”。
      
          《时代》提出的概念让许多反摇滚人士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他们等候已久的突
      破口。1976年的两支最热门的歌曲:  约翰尼·泰勒的《迪斯科女郎》和洛德·斯
      特沃德的《今夜黑暗》立即被判决为年度“最淫猥”唱片。“道德高尚”的人们要
      求各唱片连锁店禁止销售它,许多电台也被迫向洛德提出要求,让他把“张开你的
      双翼让我进去”一句删掉,不然他们坚持禁止播出此歌。 
      
          《公告牌》杂志对一些唱片业“大腕”的采访也证实“性摇滚”一说甚至已经
      被出版商们认可并开始被当作一种危险之物。ABC公司副总裁认为公众需要此类
      唱片,公司便有义务为他们提供,但是,“不道德的脏字眼应当去除”。华纳公司
      副总裁汤姆·德雷珀也强调,“不想看到电台充满淫猥之词并对青年产生消极影响。”
      纽约WPIX电台的负责人则宣称,他们已经完全禁播“性摇滚”,他说,像《迪
      斯科女郎》这种“模棱两可”的歌曲他们允许播出,但像埃尔顿·约翰的《荡妇归
      来》这类歌,则不管它多么受宠,也坚决不予播出。洛杉矶KGEL电台的负责人
      也说,七八年前,电台哪怕是播出一点带有性暗示的东西,也会收到来自各方的许
      多反对意见。“如今,摇滚歌曲下流得多了,但反对者却少了。我们必须对此有所
      警惕,我们起码应当提出反对的呼吁。我们本来也不想播出那些东西,但听众们老
      要求听。”
      
          代表“道德”向摇滚开战并使反“性摇滚”终于发展成为一场运动的便是那位
      后来在黑人民权运动中快速崛起并曾参加总统竞选的杰西·杰克逊。1976年12月,
      杰西·杰克逊宣布,他将发起一场将“性歌曲”驱逐出电台的运动,他的计划包括
      与唱片公司、电台负责人的会面和一系列“媒介—伦理”大会。他也将发起“有选
      择的联合抵制运动”。
      
          杰西·杰克逊的代表性观点是:  过去,教堂、家庭和学校为孩子们提供道德
      标准,如今这一角色已被电视、电台所扮演;但是,在继承其强大力量的同时,电
      视、电台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道德责任。他特别指出,像《再来一次》、《初夜做
      爱》、《震撼你的身体》这类“性摇滚”更是严重地置道德于不顾,损害了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杰克逊认为,美国各主要城市私生子和人工流产数量的剧增“主要应
      归咎于那些提倡不负责任的性爱的歌曲。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关系”。因此,人们
      应当对那些“破坏了这个国家的道德素质的”摇滚进行反击。 
      
          1977年1 月14日至15日,杰西·杰克逊在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反“性摇滚”大
      会。他在会上宣称,他的目的在于试图说服唱片业主们停止生产“那些败坏青年们
      的心灵和道德的垃圾和脏东西”。该会议通过一个决议,要在20家收听率最高的电
      台中统计“性摇滚”和“其他下流成分”,并从中产生一个“禁播名单”。杰克逊
      宣称,这样做并不是“实行检查制,而是希望鼓励新闻媒介去承担起一种道德义务,
      以便负起责任”。但杰克逊的计划引起的反响很小,而且引起了许多新闻媒介的反
      感。因而,杰克逊在1977年5 月再一次召开的“音乐与道德”大会上不再提及“禁
      播名单”、检查制之类的话题了。因为前几次大会反复“检查”出的名单上只有
      埃尔顿·约翰的《荡妇归来》和极少几张唱片的封面设计。
      
          1977年夏天,正当杰西·杰克逊的运动奄奄一息的时候,机会突然来临。坏小
      子“滚石”又提供了一支活靶子。“滚石”在其时推出了《有的小妞》,里头有一
      句唱词是:“黑人小妞只想整晚都干,我的精力却那么有限。”杰西·杰克逊要求
      所有电台都禁播这首歌和以这首歌名为标题的整张专辑。杰克逊还号召教会和民权
      组织向发行该专辑的大西洋唱片公司负责人阿梅特·厄特冈发难,要求他立即停止
      发行和销售《有的小妞》。迫于压力,厄特冈不得不到芝加哥去与杰克逊会面,强
      调支持加强唱片业“道德责任感”的观念,并保证将修改歌词。但贾格尔认为,这
      段歌词无非是说着玩的老生常谈,不应如此认真。因此他拒绝作出改动,并宣布此
      事由他个人承担责任。杰克逊于是发起了一场抵制所有“滚石”唱片的运动,他们
      在洛杉矶大西洋公司大楼前设立了纠察线,并在各唱片商店发表演说或向顾客游说,
      让他们不要买“滚石”的唱片。“全国妇联”和来自各地的家长们也加入了纠察队
      或演说队的行列。
      
      
      
          即使在这类行动开展起来之后,杰西·杰克逊仍然坚持他们的行动不是实行检
      查制度而只是为促进唱片工业的道德意识。他认为,要让摇滚乐手们自我克制、审
      查,就如同“让一条饿狗看守装满鲜肉的屋子”。但贾格尔也针锋相对,他说,
      “我一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检查制度,尤其是来自各类团体的检查。”
      
          杰西·杰克逊对“滚石”的攻击最终归于失败,如同许多新闻媒介(如《滚石
      》)当时便指出的那样,他对摇滚的攻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扩大知名度,为竞选
      铺平道路。但杰克逊并非在孤军作战,《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这类杂志就曾指责
      过“朋克摇滚”的不道德,其他一些形形色色的组织也为了各自的目标纷纷以“道
      德”为武器参加压制摇滚的运动。
      
          在英国也出现过类似的行动,英国广播公司就曾以“道德”的名义禁播过许多
      歌曲,其中就包括在美国被同样指责过的当娜·萨默的一些曲子。
      
          在南美,奥莉薇亚·牛顿·约翰的《物欲》也曾全面遭禁,据说是因为其中有
      一句“没什么好说的,除非身体躺平”。(在美国,此歌也曾被某些电台认为“不
      道德”而遭禁。)
      
          即使在80年代,“道德”也依然是反摇滚势力的重炮。1983年,“美国之音”
      的节目指导弗兰克·斯科特强调,“美国之音”尤其应当小心,不要播出任何“不
      道德的”歌曲。在斯科特的黑名单上,马文·盖伊的《性治疗法》赫然有名,但让
      他尴尬不已的是,这张专辑后来获得了好几项格莱美奖。曾经有人看不惯斯科特的
      蛮横姿态而故意作弄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们问斯科特,《黑檀与象牙》这
      首由一个黑人歌手和一个白人歌手联唱的歌会不会获准在南非播放,斯科特拿出在
      《性治疗法》上就表现过的想当然思维方式断然答道:“不会。”发问者马上指出,
      这首歌已经是南非排行榜上的榜首歌了。
      
          “美国音乐台”则继1978年禁播《迪斯科地狱》之后,又于1985年禁播了“王
      子”创作、希拉·伊斯顿演唱的《雪茄墙》。该节目认为这首歌是“下流、色情的”
      ;英国广播公司也因同样理由禁播了“弗兰克去好莱坞”乐队的《放松》。当这两
      首歌的制作人和歌手分别提出要求对此举作进一步解释的意愿时,却都没有得到答
      复。同样神经过敏的事也发生在琼·杰特的身上,她的专辑被全美国的唱片商店禁
      播,原因是其中翻唱了一首“滚石”的《星际做爱人》。有讽刺意味的是,琼只在
      盒式磁带上录制上这首歌,同名专辑的唱片上并没有这首歌,但唱片同样还是遭到
      了禁播的命运。
      
          在90年代因一曲《变迁之风》传遍全球的“毒蝎”乐队曾在80年代因《一蛰钟
      情》而引起风波,这张专辑的封面表现的是一个男人正在一个女人的大腿上刺出蝎
      子图样的文身。许多销售这一唱片的商店却收到了批评其为“不道德”的意见,发
      行此专辑的宝丽金公司最后不得不改换唱片封套,用该乐队一张平淡无奇的合影取
      代了引起风波的照片。
      
          当里根当选总统而使保守主义坐大之后,以道德为名向摇滚的攻击更是一浪高
      过一浪,被列入“道德敌人名单”的包括“感恩而死”、“杰弗逊飞机”、“滚石”、
      “阿罗史密斯”、“AC  /  DC”等乐队,还有埃里克·克莱普顿、鲍勃·迪
      伦、杰克逊·布朗、保罗·西蒙等等。这种从80年代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对摇滚的
      攻击集中火力于MTV的身上。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