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普拉德和宜家(7)
      
          公司就是家,家就是公司“公司就是家,家就是公司”,这是坎普拉德所精心
      营造的文化。曾经有一位哈佛的博士以此为主题写成了一篇博士论文,而着了迷的
      哈佛教授们更是为它写下了高深的评析。但这种模式可不是坎普拉德从哪里学来的,
      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他简直就把公司看成了一个家庭,而他自己是整个家庭的
      领袖。
      
          大概很难找得出比他还依赖家庭的人了,那种感情远远超出了亲属关系的小圈
      子。坎普拉德时刻准备着把家庭以外的人吸纳进来。大概最让他妻子无法释怀的就
      是,他总是冲动地请人回家吃饭,全然不顾是否已经安排了其他的事情。与他人共
      享晚餐是他全部的挚爱与嗜好。在家庭的庇护之下,他年纪轻轻就成了商人,而那
      会儿他的同龄人正流连于舞场和酒吧。他的支持者全部都是小圈子里的亲戚:母亲、
      父亲、奶奶、姑妈、阿姨……真得感谢这一大家子人,在业务成长的整个过程中,
      无论是给邮件打包、接听电话抑或是记录投诉,总是家里人给他支持与帮助。家成
      了他的办公室,办公室就是自己的家,为了业务的扩张,家里人清理了农场的房子,
      父亲负责每天记账,他当然是董事长,母亲则负责大家的一日三餐。
      
          这个家发展成了他的公司,难怪他后来总是习惯于把公司看做自己的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建立了与众不同的领导艺术,那就是互相帮助、彼此忠
      诚、团结一致以及朴素生活这些重要的美德。他总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讲出来,比如
      “不要眼睛大肚子小”等。最早的那些雇员与他融入了这种亲密关系之中。宜家的
      传奇人物,斯文·高特刚刚来到爱尔姆特瑞德,就立刻成为了家族中的一员。
      
          于是,家一样的公司成了令他骄傲的资本。对这个奠基人来说,从爱尔姆特瑞
      德的亲密无间到大公司里距离感的转变十分困难。重要的是他从来也不肯接受这种
      转变,在内心深处,尽管员工数量已经接近4 万,但他仍然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
      子女、兄弟姐妹和亲戚们。
      
          共产主义情结
      
          “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这是坎普拉德
      一个好心资本家的另一个梦想。这位有些共产主义味道的瑞典老板一再强调的经营
      理念就是“为大多数人生产他们买得起的、实用、美观而且廉价的日常用品”。坎
      普拉德的人类社会理想是如何确立起来并付诸行动的呢?
      
          20世纪50年代中期,坎普拉德去意大利参加一个交易会,在交易会上他看到陈
      列的家具都是最现代化也是最豪华的,而且非常昂贵。到了晚上,他跟着几个意大
      利朋友回家,他看到在这些普通人家里所摆放的是他们能买得起的家居装饰,这些
      家具和装饰与白天在交易会所陈列的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相
      信呢?
      
          这种鲜明的对照真的触动了坎普拉德的心,他最初的反应是:为什么穷人就得
      忍受这么丑陋的东西呢?难道美好的东西就必然贵得只有上流阶层才买得起吗?
      
          回到家里,这些问题仍然萦绕在他的头脑中,他决定要为这些问题找出一个答
      案,哪怕为此耗尽一生的时间。在宜家刚步入家具行业的几年里,坎普拉德就开始
      了他漫长的探索,并付诸行动。他把公司的发展目标确立为:为普通大众的日常生
      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目标后来影响着为宜家工作的每一个人,并形成宜家
      的经营哲学。任何一个去过宜家家居商场的人,都会深切地感受到宜家的“平民风
      格”,它的每一个产品都体现了宜家“为了大多数人”的经营理念。
      
          坎普拉德,这位宜家的掌舵人不仅关注宜家家居的消费者,而且还关心他的孩
      子们,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坎普拉德经常说:“宜家总是尽可能地去帮助那些孩子
      们,在文化迥异的世界各地,孩子们总是最早接受团队工作意识,这可能各有各的
      原因,但有一点最重要,这个大家庭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在当今世界,使用童工
      的现象仍然存在,他们大多数是迫于生计。坎普拉德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
      果一发现使用童工就终止和约,就会带来悲剧——孩子们的悲剧。他们该怎么办呢?”
      这确实有点矛盾,废除童工可能会带来其他相应的问题。他们只能流落街头,没有
      学校,孩子们能去哪里呢?他们的家庭怎样维持生计呢?坎普拉德先后设立了各种
      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孩子们。当电视节目曝光了远东地区的问题之后,
      坎普拉德一下子就收到许多信件,那是些普通人写给宜家的信:请不要抛弃菲律宾
      人,也不要抛弃印度人和越南人,他们创造着新的繁荣,他们在提高生活水准的道
      路上需要你们。
      
      
      
          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坎普拉德,同时也坚定了他的终极理想。他
      在回信中说:宜家不想让任何人失望,大众的希望是宜家发展进程的一部分。
      
          如今,宜家在全世界有160 多个商场,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家居帝国。到底是
      家居帝国实现了坎普拉德的梦想,还是他的梦想打造了宜家的帝国地位呢?谁也说
      不清楚。
      
          坎普拉德不止一次在大众面前说过:“始终推动着宜家向前发展的是这样一种
      感觉,从广义上讲,宜家正在参与一个民主化的庞大项目,尽管与平常所讲的根本
      不是一回事。每当我们制造出不完美的、销路不畅的产品时,我都非常沮丧……那
      是坎普拉德的错,看起来坎普拉德必须参与其中并且做点什么,尽管宜家现在有这
      么多人。”他的平民大众思想以及民主自由的观念被外界称为“共产主义哲学”。
      
          什么才是人民的“利益”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在这位善于思考的世纪老人的
      头脑中。“坎普拉德看到中国政府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所依据的思想是人民
      将最终受益。共产主义在今天显然可以以任何一种形式出现,问题仍然在于,在什
      么地方像坎普拉德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够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
      想结合在一起。”
      
          毫不夸张地说,宜家的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事实上也的确为民主化进做出了贡
      献,为大多数人制造他们买得起的、实用的、美观而且廉价的日常用品,今天看来
      这就是一种体现实事求是的民主精神的行为。
      
          坎普拉德不但在营销观念上实行民主,同时把民主作为一种发展的工具,应用
      到各个方面。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他思想的超前和灵活,他立刻认识到在公司
      的管理上实行民主也会带来明显的惰性,如果公司的每件事都要质疑与讨论那就决
      定不了任何事情,而且即使你已经拥有大半事件的决策权,那么另外的49%还是会
      毁在那些无休无止的建议与提案当中。在这个日益技术化的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
      民主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然而民主又具有一种超出一切的优势。专政,即便是最
      开明的,结局也会很糟。
      
          宜家在后期发现能够为大众带来高水平物质生活的惟一可能就是遍布各地的企
      业,就是那些着迷于满足市场需要思想的企业家们。而一旦那些成功人士开始依仗
      往日的成就而滥用金钱,过上奢侈生活的时候,反感和厌恶的情绪就很容易对准他
      们。人们往往容易忘记,大多数商业人士就和普通百姓一样,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对
      简单,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仍能如此,坎普拉德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只买最
      适合自己的”才是新时代的消费观念。
      
          当宜家第一次开始与中央集权国家波兰做生意的时候,受到了尖锐的批评,其
      中绝大多数来自于中产阶级,他们认为同一个令人生厌的社会制度友善交往是不对
      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宜家这样做是毫无恶意的,不过是投石问路,开发
      国外市场。这是因为在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的瑞典,存在着一个家具经销商联合会,
      他们联合抵制宜家的低价格,说是崇尚竞争及其优胜劣汰的果实,却无法容忍一个
      具有新观念的新型企业家的出现。
      
          当感觉公司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坎普拉德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直到他有
      了继续斗争的决心和必定成功的信念。想解决瑞典的困境就必须寻求跨国合作,从
      而保证供货源泉,就理应当进入那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坎普拉德很早的时候就意识
      到可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一样也要发展生产力,一样可以合
      作。坎普拉德的经济头脑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为他的共产主义哲学提供了基础。
      
          宜家的家居用品就是要给人一种家的感受。在宜家,随处都能看到贴在墙上的
      宜家经营座右铭:“宜家将以低价提供大范围的设计优美、功能齐全的家居用品,保
      证大多数人有能力购买。" 家是每一个人的渴望,中国常用的一个词汇就是“家国
      同构”。有了温暖的家才会有安稳的社会。和所有的人分享家的温馨是坎普拉德最
      大的心愿,也是他最大的幸福。坎普拉德从一个本分的家具商到一个国际知名的设
      计师,或者说一个有着人文关怀的全球的时尚领袖,其中最大的秘诀就是观念的不
      断更新,把事情做得更好。
      
          有意思的是,宜家这个词在中国频繁地和小资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这也许是坎
      普拉德当年在奢谈阶级和政治理想在中国的一个变种,这个问题会在书中慢慢找到
      答案。
      
          聪明的头脑+民主的精神= 坎普拉德的成功。他的创业史和斯皮尔伯格导演的
      《辛得勒名单》很像,一次次利用机会,赢得商机,不但使自己获利也为很多人解
      决了实际问题。做过这么多事之后,你还会计较他曾有过的迷失吗?宜家的全球员
      工有7.65万人,坎普拉德的精神遍布了18个国家。他的高贵和优越感不是他的财富
      而是他的智慧和精神,他的神话不是他的产业而是他的头脑和胸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