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为了庄重的托付
      
        话分两头。
      
        2005年11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邀请王艾甫到学校,与学生代表们举行座谈会,
      华中科技大学团委书记王志勇表示,希望王艾甫能够提供一份烈士名单给校团委,
      把为烈士寻亲活动当做寒假期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王艾甫置身于长江边上这所着名的大学校园里,眼前的孩子们个个朝气蓬勃,
      稚气未退,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下来。
      
        当问到王艾甫,你信得过这些孩子吗?
      
        他说,怎么信不过?没有理由信不过呀!他在那种场合明明确确地感到“责任”
      两个字的具体含义,这两个字就明明确确地写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了。至于寻找得到
      还是寻找不到,这个似乎不太重要,寻找本身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对眼前的
      这些大学生而言,意义非同一般。
      
        2005年11月11日下午,湖北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高建洲,从山西老人王艾甫手
      中接过9 位未找到亲属的烈士阵亡通知书复印件和烈士登记名册,郑重转交给了华
      中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高主任代表省民政厅的领导表示,作为负责这项工作的省
      民政厅和相关县市的民政局,将尽最大努力尽快找到9 位烈士的亲属。因此,从一
      开始,大学生为烈士寻亲活动便得到湖北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王艾甫与这些大学生们年龄相差半个多世纪,足可以称得上他们的祖父辈儿。
      王艾甫将阵亡通知书交付给他们的时候,他感觉就是祖孙两代人之间完成了一次历
      史的传递。一段光荣的历史,在那一刻变成了两代人之间共有的财富。
      
        十年寻亲未果,十年之后来了这么多的惊喜,作为民间收藏家,他的这些藏品
      在十年之后拥有了这么多的观众,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2006年年初寒假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决定在全校开展“寻访烈士亲人,告
      慰烈士英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倡议刚刚发出,出乎校团委组织者的预料,
      在寒假前夕的短短几天之内,报名参加的同学很快突破了1000人,这么多人参加这
      项活动显然不可能,最后,校团委只能挑选与名单上烈士籍贯相同的同学参加。最
      后,由172 位同学组成的一支庞大团队,怀里揣着烈士名单,踏上返乡为烈士寻亲
      的旅程。
      
        同学们肯定不会想到,这一次寻亲之旅并没有因为神圣庄严的理由而变得虚幻
      莫测,或者说,寻亲之旅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的团队精神、体能耐力和组织协调能
      力的一个锻炼和测试,还是对他们的历史观甚至人生观的一个巨大的考验。怀里揣
      着烈士名单,烈士的灵魂与他们紧紧相随,冒着深冬的冰雪,脚下一次次踏进泥泞,
      他们少不更事的脸庞一次次面对写满历史风霜的面容,他们在完成一次历史的穿行,
      完成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寻亲的过程渐渐地变成了
      一次虔诚的朝圣。
      
        2006年1 月20日,年轻的学子们上路了。
      
        烈士们毕竟牺牲56年了,56年的沧桑变化,56年来物是人非,仅凭着一张泛黄
      的通知书要真正找到烈士的下落,真如大海捞针。刚开始,校方对寻亲的结果并不
      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当做一次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待。
      
        然而,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是一个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比更富有挑战性的行
      动。
      
        为烈士寻亲团队分成为5 个小分队,9 个小组,每一组负责寻访一位烈士。他
      们走遍湖北籍烈士所属的8 县市有关部门和120 多个村庄,累计行程过万里,访问
      群众近万人。
      
        从各寻亲小组传来的消息,一次又一次给寒假的校园带来不小的震动和赞叹。
      
        寻亲团队出发的第三天就传来好消息。1 月23日,襄樊二组首传捷报,李光耀
      烈士的侄女李敏英找到;1 月25日,烈士郭耀山的侄子郭天植、郭天雄找到;同日,
      烈士李德同的弟弟李德朴和侄儿李志平找到;同日,烈士萧汗弼有了下落;2 月2
      日,陈秀英被确认为烈士熊起友的女儿。
      
        短短几天,王艾甫托付给他们的9 位烈士,5 位烈士的亲属被找到。
      
        校团委接到最后一位烈士亲属被找到的信息,正是正月初五。校团委负责社会
      实践的老师深为感动,自己的学生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辛劳,而且牺牲了中国传
      统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们没有想到,这群还未走向社会的孩子们竟然对这件
      事情投注这样大的热心与热情。老师们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也为培养他们的华
      中科技大学--这所以实力着称的名牌大学而感到骄傲。
      
        他们为学校争了光。
      
        老师们隐隐地感到,这是同学们走向成熟的一个绝佳契机。他们找到的不仅仅
      是烈士的下落,还有更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