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藏传佛教
      
          背景资料: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传入我国藏族地区后,发展演变,与藏族地
      区固有的苯教互相排斥和融合,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佛教流派。七世纪前后,佛
      教从中原、印度和尼泊尔传入西藏。松赞干布修大、小昭寺,并迎请高僧译经,后
      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寂护和莲花生兴建桑耶寺,度僧出家,建立僧伽制度,佛教在
      吐蕃得到广泛传播。藏传佛教于公元七、八世纪随着吐蕃势力的东进,也传入青海
      地区,公元9 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致使部分西藏僧人逃到青海,青海更
      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主要发祥地。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统
      治,中央政权都非常扶持青海的藏传佛教势力,使得藏传佛教在青海不断发展。被
      清朝册封的大国师甚至可自由出入皇宫,如章嘉活佛,地位就仅次于达赖、班禅。
      
          青海的藏传佛教教派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等。宁玛派,藏
      语意为古、旧,以其遵循前弘期旧密咒而得名。又因该派僧人戴红僧帽,俗称红教,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的宗派。组织涣散,教徒分散各地。一般僧人可
      娶妻生子,参加普通生产生活,今天主要分布在果洛、玉树、黄南以及东部农业区
      一些县的边沿地区。果洛州57座寺院中有52座属于这一派。★萨迦派★,因该派寺
      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靛蓝三色花条,俗称花教。从
      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该派在西藏地方占据统治地位,元朝和明
      朝前期在青海颇为盛行。一些历史悠久和规模较大的寺院,其前身都属萨迦派,如
      同仁的隆务寺、  乐都的瞿昙寺、互助的佑宁寺等。信徒主要集中在玉树、果洛  、
      黄南地区。★噶举派★,俗称白教,形成于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分两大系,即香
      巴噶举和塔布噶举。香巴噶举已基本断了传承,现在流传的主要是塔布噶举及其各
      支系。噶举派的法主要为现密大手印法。现在玉树有70余座寺院,影响较大。噶举
      派在国外有不少信众,在玉树结古、囊谦等地常可以看到前来访问学习的国外信徒。
      ★格鲁派★之“格鲁”,藏语意为善规,因该派僧人严守戒律而得名。又因该派僧
      人用黄色帽作为戒法重兴的象征,俗称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诞生地塔
      尔寺如今已经成为信徒朝拜和旅行者争相瞻仰的圣地。清代以来,格鲁派的达赖、
      班禅成为藏区最有权威的宗教领袖,格鲁派发展成为一个以寺院经济为基础的政教
      合一的集团势力,寺院遍布藏区,是最有影响的宗教派别。至上世纪80年代,青海
      八成左右寺院属格鲁派。 
      
          青海的许多寺院,既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又是国家历史文物的宝库。如塔尔寺
      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闻名世界;隆务寺的" 热贡" 艺术,堪称一奇;佑宁寺等寺
      院,在经院教育的制度下,也培养出了不少高僧。著名巨著《甘珠尔》和《丹珠尔
      》饱含医药、历算、工巧等方面内容,对藏传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藏传佛教寺院,主要建筑有经堂、佛殿、札仓(学院),活佛住地、佛塔、僧
      舍等,大寺院还设有印经院,所选地址多在风景秀丽的吉祥宝地。藏传佛教建筑美
      轮美奂,佛殿顶脊宝瓶、火焰掌、金鹿法轮、经幢等装饰物华贵流彩。殿堂内佛像
      的雕塑方法大异于汉传佛教,堆绣、唐卡、酥油花以及浩繁的经典盒匣琳琅满目,
      富丽堂皇,充满神秘和宗教威严感。
      
          寺院在一年中要举行数次内容、规模不同的盛大法会,亦称观经会,表演法王
      舞、金刚舞等,还有晒大佛的活动,是旅行者参观朝觐的最佳时节。
      
          3 艺术
      
          青海有“歌之故乡,舞之海洋”的美誉,在浓烈的高原阳光和快乐的少数民族
      同胞快乐的身影当中,旅行者总是能感受到美妙清新的文化艺术气息。这些扎根于
      土地,扎根于民族的文艺形式和历史和宗教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着无比的
      生命力。
      
          4 《格萨尔》青海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 又名《格萨尔王传》) 是一部名
      震世界的英雄史诗。它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
      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
      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全书结构雄浑,气势非凡。
      流畅的叙事和浓烈的抒情紧紧交织。超自然的神力和现实的人生相互辉映,充分显
      示着高原藏民族的风采魅力。语言精美生动,大量运用格言和谚语,深具哲理和生
      活经验,世代由牧区的说唱艺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仍可整理出120 余部,100 多
      万诗行,2000万余字,比世界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被世人称为藏族语言的宝库,
      和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传播。值得青海人民自豪的是,史
      诗中所描绘的“花花岭国”就是黄河源头两岸广大藏族人民的聚居区,而岭国国王
      格萨尔大王的宫殿就在果洛州达日县境内,后来几经历史沧桑,毁坏殆尽,而青海
      正是这部伟大史诗产生的故乡。
      
      
      
          4 花儿在青海,随时随地都能够听到花儿,花儿是古老的民间歌谣,是誉满中
      外的西北之魂, 青海之魂……花儿又称“少年”,民间都是在山野中演唱,被称为
      “漫少年”,声调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起源于男女情歌,内容有叙事,也有抒情
      ;可以独唱或者合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是驰名的★“花儿会”  ★。
      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地组织  “花儿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乐都瞿昙
      寺(农历六月十五)、民和县峡门(农历六月十五)、互助县五峰山(农历六月初
      六)、丹麻(农历六月十五)、大通老爷山(农历六月初六)等花儿会。与会者少
      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对歌赛歌,人山人海。从各地赶来的“唱家”、“歌把
      式”,即兴编唱,歌声此起彼伏,震憾山川,扣人心弦,昼夜不息。参加的群众个
      个身着盛装,神采奕奕。有人把“花儿”叫做“高原人民的精神百科全书”。你要
      是赶得上,会是不错的收获。 
      
          花絮:花儿
      
          花儿在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心目中是难登大雅之堂和伤风败俗的行为。但是视
      “花儿”如生命的人们,在“花儿”中发出了冲破封建礼教的呐喊,在大胆、野性
      的山野气息中,勇敢地追求着自由和爱情。有花儿唱到:“‘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时由不得个家;钢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烟洞的山上兵来了,刀
      杀了众百( 之) 姓了;手拿着大棒打来了,要“花儿”不要命了。”这些生长在山
      野自然中的歌,寄托了青海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火热情怀,他们唱到:“黄
      河曲曲九道弯,弯弯里都有浪翻;河湟上下你来看,哪一个不唱‘少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