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小女巫的红尘观
      
        出世、入世并无一定,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为之修行;反之,“以
      入世之心行出世之形式”,则是空披一件袈裟。可惜,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僧人不
      在少数。而只图耳根清净,不食人间烟火,至多是小乘境界而已。(提要)
      
        小女巫的留言颇有禅机。
      
        不过,她说:“很难说,佛家的看破世事、不问凡尘好,还是像先辈鲁迅先
      生等人终其一生不平则鸣、启发世人好。”从她的诘问,可以看出她对佛家的出
      世是有某种偏见的。
      
        但她的“根本就没有红尘,所以也不用看破。”说的精妙。
      
        其实人们对佛的“偏见”多于“正见”,我们总认为佛门净地,晨钟暮鼓,
      不问世事,这只看到佛家的一方面。
      
        其实佛家修行,离不开“凡尘”,你问也好,不问也罢,此生你是跳不出凡
      尘的。所以,出世、入世并无一定,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为之修行;反
      之,“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形式”,则是空披一件袈裟。可惜,这样的沽名钓誉
      之僧人不在少数。而只图耳根清净,不食人间烟火,至多是小乘境界而已。要知
      道,“大隐当隐于世也”。此其一也。
      
        恰恰是“根本没有红尘”,即所谓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
      此,对凡尘问与不问就都不存在。不过是一个阶段,问与不问都有其道理。此其
      二也。
      
        今天烧香拜佛的众生,绝大多数是临时抱佛脚的角色,其实并不明白拜的本
      意,以为上面威严的泥菩萨能保佑你。其实,如果你种下善因,不拜,佛也能保
      佑你;反之,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谁能救你?
      
        佛不是救世主,佛至多是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和宇宙的道理,你信了,并按照
      他老人家的指点做了,他就能救你;如果你痴迷不悟,佛也没有办法。所以,拜
      佛其实就是拜自己,让自己按照佛的教导去修行而已。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千万别指望靠烧香拜佛而能不劳而获,天底下哪里有此
      等好事?因为,一炷香才多少钱?想靠一炷香钱就换取一座金山、银山,这样的
      投入产出比,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可能达到。所以,自己的福田还要自己去
      种的。 2007-03-28
      
        评论:
      
        好一句" 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萧然师兄, 谁人识得, 汝墨镜摘下, 眉宇然, 竟有种女相. 呵呵.
      
        如我佛如来, 如西行唐僧.
      
        足见佛缘至深哦。(匿名)
      
        我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妇人无法过河,碰巧两个和尚经过,妇人求助,希
      望能背她过河。一僧说,出家人不近女色。没有帮她。另一僧二话没说背妇人过
      了河。因为在他眼里,行善事,众生没有不同。
      
        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符合我对佛家的理解。不过我本俗人,对佛家有点偏
      见也属正常。呵呵。(小女巫)
      
        想起了赵州禅师的那句“吃茶去!”
      
        其实生命可以被活得很小很纯,而置身于此境界却可以收获很大很爽!(大
      天使)
      
        “红尘”也好,“凡尘”也罢,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心态、一种想法、一种感
      觉,嘴里喝着酒,肚里装着肉,怀中抱着美色的时候就不要谈佛了。要谈,等六
      根清静以后再说也不迟呀。
      
        (曹操)
      
        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朱光潜的这句话说的太好! 引用得也很到位!“事”
      便是“事业”“实事”,反之就是萧然老师所谓的“形式”了
      
        巧合的是,朱光潜还说了一句名言:“小的就是美的”又恰恰对应了大天使
      的回复:“其实生命可以被活得很小很纯,而置身于此境界却可以收获很大很爽!”
      (不垢不净)
      
        覃贤茂点评:
      
        喜欢纳兰信德的这首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骊
      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中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汉朝班婕妤失宠事。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
      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另一个典故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萧然兄在文章中已经提及。
      
        诗经中也有类似的表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我想说的是,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上小学时也曾象萧然兄一样,暗恋
      过美貌的女同学,但是时至今日,岁月如流,真的让人慨叹不已。
      
        十几岁二十几岁看过的那些明眸皓齿的美少女,二十年后再相见之时,大多
      容貌已惨不忍睹。
      
        红颜易逝,芳菲刹那,我真的希望如果人生能够若只如初见。
      
        那该多好!
      
        但是有没有长生不老的青春?我知道这里我又是在痴人说梦罢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