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品位从何而来?
      
        优雅品位的底蕴与其说是经济不如说是文化、是素养。改变一个人的经济状
      况与提高一个人的素养比相对容易,但让一个没有品位的人脱胎换骨为翩翩绅士
      却绝非一夜间能办到的事情。别说一夜,有时候穷尽一生都不见得够。这是因为,
      文化的变化有很强的滞后性,经济变化远快于文化的变化。(提要)
      
        到国外,在看似相同的亚洲人面孔中,我们总能很轻易区分出中国人,甚至
      能够区分出是大陆人还是香港人、台湾人。这是一种奇怪的无以言表的感觉。按
      说论装束,我们也是西装革履,有些人甚至一身的世界顶级名牌。但价格不菲的
      名牌服装总是难以包裹出我们有些人的优雅品位,衣服穿在他们身上,总有借来
      的感觉。
      
        过去我们认为是大陆人穷,没有追求生活品质的经济实力所致。可是,现在
      我们开始富裕了,甚至一些人挥金如土的“豪气”连发达国家的富人都汗颜,但
      为什么我们还是给人以缺乏品位的感觉?
      
        经济是基础,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这是大关系,没有错。一个饭都
      吃不饱的人,优雅不起来。然而,很多时候基础并不能替代一切。也就是说,仓
      廪实了,并不见得一定就知礼仪。
      
        一个人有了钱,他马上可以实现温饱。如果再有钱,只要他愿意,马上可以
      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可以“宝马轻裘”。但是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与优雅的品位
      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宝马轻裘”与优雅没有必然联系。
      
        优雅品位的底蕴与其说是经济不如说是文化、是素养。改变一个人的经济状
      况与提高一个人的素养比相对容易。如果运气好,穷人完全可以一夜间暴富。每
      年的彩票就造就了不少的百万富翁。但让一个没有品位的人脱胎换骨为翩翩绅士
      却绝非一夜间能办到的事情。别说一夜,有时候穷尽一生都不见得够。这是因为,
      文化的变化有很强的滞后性,经济变化远快于文化的变化。
      
        最典型的莫过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富起来的一批人。靠倒卖商品先富起来
      的那批人由于普遍缺乏文化素养,一度有钱几乎和“恶俗”划了等号。诸如旅游
      鞋配西服,太阳镜不撕商标、领带打在毛衣外面等等,可谓笑话一箩筐。如果说
      这些现象被时间淹没,已了无痕迹,那么,那个年代留下的建筑所折射出的时代
      烙印是磨不掉的。不信你看看北京长安街上的建筑,上个世纪50年代甚至60年代
      的,今天看来仍不落伍,惟独80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的建筑格调不高。比如,央
      视大厦、民航大楼、交通部大楼等,这些建筑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大量用瓷砖,
      这种小人乍富的装饰手法被一位法国朋友讥讽为“巨型公厕”。二是别管风格是
      否合适,都要“戴帽”——- 造一个中式的屋顶。这些建筑特点与旅游鞋配西服
      一样,一言以蔽之:缺乏品位。
      
        文化素养也不能简单等同于知识。有钱不一定有品位,有知识同样不一定有
      品位。比如,在某些领域很有知识,甚至读到了博士,可举止言谈依旧粗俗的大
      有人在。文化素养说白了是一种综合素质,是性情长期陶冶出来的综合产品。古
      人对君子的要求,学富五车还不够,还要精于琴棋书画,要来得笔墨丹青、抚得
      高山流水,甚至吃都要吃出品位,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能达到如此境界
      的今人恐怕不多。
      
        苏东坡曾经感慨:“书到此生读已迟”,这话颇值得回味。其实一个人优雅
      品位的形成同样即有后天成分,也有先天因素。这里所谓先天,除了遗传更有家
      教因素。中国古代名门望族都有世代传承的家训,以规范后代的行为。欧洲贵族
      学校从小就非常注重礼仪教育,坐卧行走,甚至不同酒杯的端法都马虎不得,姿
      势不能错。正所谓“三代学会吃喝”,贵族不仅要从小培养,甚至是要经过几代
      才能陶冶出来的。
      
        覃贤茂点评: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有这样的说法。
      
        文化素质的底蕴,对一个文明社会真正的发展,其作用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关键是怎么样来培养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的层次。
      
        我个人以为,当下现在,文化素质的教育培养,缺少一种前瞻性和引导性。
      
        处于信息爆炸传媒发达的现代社会,或有人称之为后现代社会,流行的文化
      元素,实在太过肤浅,杂而不精。
      
        最近中央台的百家讲坛,似乎重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重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的运动,但其利弊,却很难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