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共苦容易同甘难?
      
        靠智慧练就豁达,过程比较复杂。这需要先找到一把锁,锁住自己得寸进尺
      的贪欲。同时,还要找到一架梯子,让自己不平衡的心,安下来。这架梯子就是
      :纵比而不横比。(提要)
      
        网友“千江月”引用了朱德庸的一段话:一个男人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寻找
      女人。一个女人也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寻找男人。他们彼此相遇,但最后还是失
      败了。因为他们忍不住比较了一下到底谁的心更诚挚。
      
        这段话让我想到这样一个似乎古往今来都难以破解的宿命:共苦容易同甘难。
      你看,大到得了天下的皇帝与大臣,小到经过千辛万苦创业而获得财富的合作伙
      伴,多是创业时虽九死一生,但共苦的大有人在。相反,一旦大功告成,本来该
      享福了,昔日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搭档,不少却反目成仇。
      
        历史上,智如张良者,能功成身退,故得善终。蠢如韩信者,自侍功高,不
      知进退,结果丢了性命。这样的故事,翻翻历史,俯拾皆是。
      
        为什么人类共苦容易而同甘难?原因各色各样。在我看来,共苦靠义气,同
      甘靠智慧是重要原因之一。
      
        重义支撑共苦,不言自明。而且中国人重义,一个义字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
      多或少都有体现。不信问问自己,有谁会认为自己不讲义气?虽然一个人是否重
      义最终要靠别人评说。
      
        的确,在每个中国人心里,义差不多和孝等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道德标准。
      所以,恐怕没有哪个中国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孝、不义。相反,我们常听到的一句
      凛然大话是,“即使你对我不仁,我也不能对你不义”。由此观之,在中国传统
      的五德“仁义礼智信”中,义可能是沦丧最少的。因此,义这一不太稀缺的道德
      基础,使得我们往往能够做到共苦。
      
        同甘靠智慧则不同,因为支撑同甘的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聪明、小算计,
      而是大智慧。
      
        今晚看电视,台湾的国民党籍立委邱毅明天将入狱,他在电视里不无感慨道
      :“国民党太需要傻子。”他的话有些酸楚,潜台词是大家都太聪明、太算计得
      失,没有谁像他一样“傻”,能舍得一身剐,也要把皇帝拉下马。
      
        类似邱毅这样的“傻子”历史上还有一个,那就是谭嗣同。他一句“古今变
      法没有不流血的,流血先从嗣同始”的豪言壮语令人钦佩之余,也让人感慨:中
      国自古聪明人多而“傻子”太少。
      
        不过,我们讲的能同甘的智慧不是这类长于算计的聪明。因为算得再精准,
      也难摆平人心的不平衡。相反,斤斤两两、缁铢必较,往往会冲淡创业过程里积
      蓄的情谊,严重的甚至会反目成仇。
      
        如果一个人能看透尘世,明白富贵如浮云,并不真切,此乃高境界。有此境
      界者,你让他计较都难。
      
        但是,毕竟有此境界者是少数。因此,到分红、分脏的时候,就要靠智慧。
      所谓智慧,其实就是一种识得进退,看淡得失的豁达。比如张良,论功劳,应不
      亚于萧何、韩信,但是论功行赏时,他选择了最贫瘠的土地,且及时退出权力中
      心。
      
        靠智慧练就豁达,过程比较复杂。这需要先找到一把锁,锁住自己得寸进尺
      的贪欲。同时,还要找到一架梯子,让自己不平衡的心,安下来。这架梯子就是
      :纵比而不横比。
      
        一担生意下来,别管他人拿多少,至少你的钱袋子比以前鼓,那就好了。2007-04-25
      
        评论:
      
        共苦时为了创造更多财富,奉献较多。
      
        同甘时为了分享更多财富,私欲较多。
      
        创造时得失不会过于计较,奉献之心。
      
        分享时得失不能差池分毫,私欲之心。
      
        奉献之心和私欲之心在不同阶段的平衡,也许真的只能靠人心的大智慧得以
      实现。
      
        比较喜欢看博主写的一些人生思考,小女子有时深受启发。继续关注您……
      (尘)
      
        共苦时目标也许只有一个,同甘时目标也许是 N个。(尘)
      
        覃贤茂点评: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中有这样的句子,来赞美朋友兄弟之间同甘共苦:
      
        “同患难,生死曾与共;久周旋,性情如一出。”
      
        这两句话我经常讲给义气相投的朋友们听。
      
        萧然兄感叹为何共苦容易同甘难,我以为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甘共苦。
      
        如金圣叹所说的那样,兄弟朋友之间真的曾经共过生死,性情一出,自然就
      不会有世俗凡人之态,生出许多斤斤计较蝇头微利的凡怨俗恨。
      
        有太多的例子,同难而不能共甘,往往还是当初目标不能纯净。
      
        如网友“尘”留言:共苦时目标往往只有一个,同甘时目标也放是N 个。这
      也是一种情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