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古道寻踪(38)
      
        在三星堆青铜器上刻的" 风" 字图案和甲骨文里的" 风" 字一样,字义也相
      同。它是一种典型的甲骨文体。这个" 风" 字不仅和甲骨文一样,也和彝族文字
      中的" 风" 字一样。
      
        有意思的是,当年王大有在北美的印第安部落考察时,发现当地有很多文化
      现象和中国文化很相像。比如大巫师衣服上的装饰和图腾上的一些图案,都和中
      国的许多符号图案相似。这些符号由于年代久远,不仅外国人不认识,就连当地
      的土著也都不认识。他们只是照葫芦画瓢,把祖先的图案复制到他们的旗帜、器
      物上。当时印第安部落的一个大酋长说,如果谁能认出这些符号和图案是什么意
      思,就给他100 万美元。结果王大有全部都认出来了,尤其是上文中所提到的"
      风" 字,在很多图腾柱上都看到了这个字。印第安器物上的符号和图案在中国的
      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字体,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按照王大有的说法,最开始" 风" 的字形是燧人氏的图腾,后来才演变成"
      风" 字。为什么在遥远的、相隔万里的地方都发现了" 风" 字呢?这个问题还有
      待进一步考证。王大有说,在古代只有部落里的最高统治者才有权利使用这个字,
      也就是说" 风" 字代表着最高统治者。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里,比如玉璋等,也
      都发现了这个" 风" 字。在三星堆和北美印第安部落发现的" 风" 字,其年代也
      基本差不太多。
      
        王大有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上还辨认出了" 蜀" 字,当时的意思是蚕;还有
      金杖上鱼凫的" 凫" 字、" 戈" 字和代表开明王的" 虎" 字。
      
        王大有说这些文字最早都是图腾的标志,因此这些文字本身就被赋予了神力,
      在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时候,这些文字都代表神的旨意,供人们来膜拜祭祀。
      
        在文字的演变过程当中,很多字体不仅仅变化多端,也有一些字体又演变回
      了图案。比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鼻子上的造型又称量天尺,就是由" 风" 字
      又转化为图案的造型。其实文字与生物的进化很相像,陆地生物由水生生物演化
      而来,而有一些动物的四肢又变回鳍。篆刻就是由文字演变为符号的一种艺术,
      道教里的画符也是由文字演变而来的。在文字的演化过程中也有返祖现象。
      
        还有的学者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但它的起源不是
      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
      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从此,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如果三星堆的符号可以视作文字的话,它也是汉字形成的早期来源之一。至
      于这种符号是否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是目前有待研究的课题。有专家认
      为,巴蜀文字最后被中原文字同化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