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躲冰雪天改嫁域城  遇贵人指路大梦初醒
      
        母亲的病痊愈了。天性决定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她第一件事就是义不容
      辞地把生活的重担挑在肩上。
      
        为了省房租,她在一个叫后地的地方找到了一个碾棚,我们就把家安在那个碾
      棚里面。这个碾棚三面没有墙,棚子正当中有一座石碾,每天来推碾的人络绎不绝,
      靠墙的一面有一盘大土炕,是我们睡觉的地方。
      
        初冬的脚步俏然来临,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雪,雪花落在地上,地面上只是湿润
      润的,不见雪花的踪影。
      
        夜里,一阵北风吹来,气温骤然变冷,冰屑似的雪末随风飘到土炕上。我们都
      被冻醒,大家本能地向墙角挤去,因为那里是冰雪吹不到的地方。
      
        母亲在神头砖瓦厂给我找了个背砖的活儿。背砖,就是先把二十个砖摞好,再
      转身将一摞砖靠在背上,然后用双手在底层一托,砖就背起来了。窑厂烧砖都是用
      这种方法装窑和出窑的。我的个子小,一摞砖背起后最上面一个比头顶还高呢!一
      天要干十几个小时,脚上磨起了很多泡。为了每天能挣三毛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
      的。
      
        一天,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使我最痛心的事:我千里迢迢从南京带来的那本《国
      画名作大全》被人偷去了。这件事使我捶胸顿足的心痛,久久不能平静。
      
        1951年。节令已过了立冬,冰天雪地寒冬蜡月就在眼前。我们在这碾棚里能不
      能熬过这个冬天谁也没有底儿。
      
        还是三舅给我们想了一条出路。
      
        他想起东域城的一个朋友,叫孙乐义,比母亲大十岁,是一名煤矿井上作业的
      普通工人。妻子因患肺病早年去世,未曾留下儿女,现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三舅觉得条件还可以,经他说合,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改嫁来到了孙家。
      
        孙乐义,中等身材,可能是因为在煤矿上长年经受风吹日晒的原因,黑乎乎的
      脸上长着一片片丘疹,憨厚的两只小眼睛,一笑眯成两道缝。他见到母亲就信誓旦
      旦地说:“我虽然不识字,是个文盲,但是我有力气,我能挣钱养活你们。”话音
      里透出他朴实的性格。
      
        其实,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一下进来四口人吃饭,仅靠他那几十元的工资是难
      以维持生计的。
      
        随后母亲在双山煤矿百货商店里当了一名售货员;我也扛起了镢头翻地,挑起
      筐子上粪,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小农民;弟弟和妹妹帮着老奶奶做些家务。
      
        日子过得虽然十分拮据,但却能够温饱不愁,生活有序。
      
        我有一个愿望,因为生活贫困把它长期埋在心里,现在生活有着落了,我看到
      了希望,这个愿望就是读书。
      
        煤矿子弟小学正在招生,我向母亲说了想去报名的想法。母亲说:“斌儿,你
      今年都十三岁了,这个年龄按说该高小毕业了。这些年我们到处流浪耽误了你上学
      啦!”母亲低下头叹息着:“如果你要去报名的话,就得报五年级,你这二年级的
      水平,能考上吗?”
      
        我心里没有数。
      
        “要不你就去试试吧!“母亲鼓励我。
      
        考场一片寂静,我把几张考题很快浏览了一遍,考卷上的内容,我是如此的陌
      生,绞尽脑汁也写不上一个字。结果,我是最后一个出场还交了白卷。上学的梦想
      从此破灭了。
      
        不久,孙乐义得了一个咳嗽的病,多方求医,久治不愈,几经周折来到博山第
      一医院检查。当他接过透视报告单时,上面:“肺结核”三个字使他惊呆了。在当
      时的医疗水平,这是一种高危和高度传染的疾病。母亲立刻联想到他的前妻就是患
      肺病去世的,不由的打了一个寒颤。
      
        孙乐义的母亲听说后赶紧找人四处打听。一天她急匆匆的从外边回来,趴在儿
      子的耳朵上说:“孩子啊!今天我找人算了一卦,卦上说你是火命,斌儿他妈是水
      命,这水克火,水火不相容啊!你得的这病就是她克你的。你赶紧让她们走吧!”
      
        孙乐义愁眉不展,无所适从。
      
        于是我们本来平静的生活因此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
      
        孙乐义的病日趋严重,他经不起老母亲的劝说,把她的话信以为真。一天终于
      忍耐不住,向母亲提出了离婚的要求:“斌儿他妈,我的病越来越重,这病传染又
      很快,咱们离婚吧!你带着几个孩子另谋一条生路去吧!”
      
        其实,母亲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为了避开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离开也好,就顺
      口说:“我也考虑了,为了不再拖累你,那我们就走吧!”
      
        就这样,母亲和孙乐义解除了短暂的婚姻关系。过完春节,我们离开了东域城,
      回到了博山城里。
      
        三舅有个朋友在大街南头孙家胡同,院子里有个摊煎饼的棚子闲着。还是三舅
      帮忙,我们在那小棚子里住了下来,暂时遮风挡雨。
      
        母亲离婚,法院判决孙乐义要对我们承担一定的抚养义务。因此每隔几天,我
      还得到矿井上去找他要饭票;三舅也给我们买了一把竹签,这竹签是换煎饼的。靠
      着这些,一家人暂时可以填饱肚子。
      
        为了躲过严寒的袭击,这次母亲没有再找三舅,她亲自找到一处安身的地方。
      
        在栾家胡同一个四合院里,西南角有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小草房,里面堆满了建
      筑物品。主人是一位性王的建筑工头,他人好心善,我们都叫他王大爷,其实也是
      三舅的朋友。
      
        我们把杂乱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挤出了一张床的空。王大爷给我们找来了一张
      草帘子挂在门上,因为没有窗户,屋里顿时黑暗下来。母亲在墙角盘了一个小巧的
      砖炉,生起火来。仅管外边大雪纷飞,屋里却是暖气融融。母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
      舒适而温暖的小窝。
      
        离三舅家不远便是报恩寺小学,我每次去三舅家都要到学校大门口向里张望一
      番。虽然去年考矿小受到一次挫折,我也知道家境现状上学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读
      书一直是我强烈的愿望。我看到小朋友们背着书包出入校门有说有笑,听到学生们
      在教室朗朗的读书声,我羡慕极了。
      
        一天,终于忍耐不住,我小心翼翼的把这个久违了的梦想悄悄告诉了母亲。
      
        出人意料,母亲竟然一口答应了。为了能跟上班,我插班上了四年级。我如愿
      以偿上了学,心中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我学习很努力,老师让我当了班长。
      
        在一次劳作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同学手工制作一盆花卉。回
      家我对母亲说了,她立刻说:“我给你做。”
      
        她从院子里挖来泥土作成花盆,然后用铁丝作花枝,再用彩纸作成花瓣和绿叶。
      
        这盆花,一朵大花为主,两朵小花陪衬。那伸出去又卷起来的几片花瓣,像是
      在向人们招手。再配上各种姿态的绿叶,花儿鲜活而又娇嫣。
      
        次日,我把这件作品递给老师时,老师惊诧的问:“这是你做的?”
      
        “不!是妈妈做的。”我回答。
      
        “这花太美了!送给我吧!”老师反复的欣赏着,连连称赞。
      
        “六一”儿童节来到了,学校组织了文艺晚会,全体同学集合在操场上齐唱:
      
        六月里花儿香
      
        六月里好阳光
      
        六一儿童节
      
        歌儿到处唱……
      
        我戴上了红领巾,与同学们一起浸沉在欢乐的海洋里。
      
        但是,美好的时刻却是如此短暂,我四年级还没学完,生活的贫困再一次使我
      与校园永远失去了缘分。
      
        母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新的决定,她对我说:“斌儿,按说你和文儿
      都正是上学的年龄,可惜咱家太穷了,眼下,别说是上学,就是我们四口人要填饱
      肚子还一点办法都没有呢!当前还是吃饭要紧啊!”
      
        是啊!我很理解母亲的心情。
      
        “那我们能干什么呢?”我问。
      
        “咱院子你张大爷要找两个放羊的孩子,每人每天三毛钱,正好你和文儿都去
      吧。”
      
        次日,我没有去学校,我和弟弟各拿着一只皮鞭,每人赶着一群羊上山去了。
      
        下午,太阳西斜。弟弟把长鞭一甩,一声吆喝,那领头羊带着羊群乖乖地跟着
      他,下山去了。而我的羊群东一群,西一片,任凭我喊破嗓子仍是乱作一团。这放
      羊到底有什么技巧呢?我不得而知。
      
        夏日,闷热的天气使人喘不过气来。忽然,刮起一阵大风,乌云飘来遮挡了半
      个天空。终于下起了大雨,顿时使人感到凉爽起来。
      
        弟弟今天没有去放羊,他钻在黑暗的小屋里放开歌喉,尽情地唱起来: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那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八日这天早上
      
        鬼子们偷偷摸摸进了村庄
      
        ……
      
        歌声从这间小茅屋里飘逸出来,弟弟用这悲伤的歌声抒发着他那童心情感,也
      显示着他童年的聪明才华。
      
        后山,我放羊的地方,有一座石灰窑,老板顾用了三四个童工给他干活。可能
      是人手不够,老板几次劝我说:“喂!小伙计,你放羊每天才三毛钱,我给你五毛
      到我这来干吧!”
      
        金钱的诱惑,小伙伴们的吸引,我去了石灰窑。
      
        这窑上的活儿比放羊可要累多了。装窑时,我们要把大块的石头搬到窑内,烧
      成石灰以后,再用箩筐抬出来。有一天,我们冒着大雨出窑,石灰见了水咕咕嘟嘟
      炸开,我们几个小伙伴的脚都烧坏了,还得忍着疼痛干活,我真后悔不该来这个鬼
      地方。但想到每天可多挣两毛钱,还是撑下来了。
      
        母亲为了学习服装裁剪,每天早出晚归。
      
        有一天下午她回来对我说:“今天在街上遇到郭廷刚,他是我的同学,你应该
      叫他郭叔叔,他在报社当木工。我顺便问了他一句,托他给问问能不能让你去报社
      上班。”
      
        “要是能去报社那太好了!”我高兴的说。
      
        “行不行还不一定呢!”看来母亲没抱多大希望。
      
        然而,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是出人意料的,报社竟然同意了。母亲和我都欣喜若
      狂,觉得就要苦尽甘来了。
      
        正当我们高兴的时侯,意外又发生了:劳动局不同意!
      
        母亲心急如焚和我一起去了劳动局。
      
        那里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见我又瘦又矮,对母亲说:“国家规定十六
      岁才够就业年龄,他十五岁还不到,报社怎么能用童工啊?”
      
        母亲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家里的困难,求政府照顾。可是无论母亲怎样哀求,都
      无济于事。
      
        我们的希望就要化为泡影了,关键时刻事情却又出现了一线转机。报社领导刘
      厂长和郭廷刚一起来了,刘厂长对那工作人员说:“我们报社正缺少一个通信员,
      这孩子是小了点,但家里很困难,你们就照顾一下吧!”
      
        那工作人员见报社领导出面说情,想了想说:“既然报社领导同意,那就填表
      办手续吧!”
      
        听他这一说,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看到了希望。这一波三折戏剧性的故事正
      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上,母亲让我早点睡觉,好把脏衣服脱下来洗洗。我躺在被窝里,母亲一面
      给我洗衣服,一面嘱咐我要服从领导,要尊敬老师,干活要勤快,要好好学习……
      我听着听着进入了睡梦中。
      
        次日,1953年2 月28日。寒冬刚过,天气晴朗,一阵风儿吹来,让人感受到一
      丝春意。
      
        一大早我就起床,像过年一样,穿上干净的衣服,兴高采烈地到报社上班。
      
        从此,我一个15岁的孩子成了国家工人队伍中的一员,在这人生道路上,踏向
      社会迈出了第一步。
      
        报社就在博山炉神庙里,我在报社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信件,管理考勤,送审报
      样等,每月工资30元。
      
        这年,妹妹在税务街小学上学。随后,弟弟也考上了源泉中学上了初中。
      
        母亲天生聪明好学,很快她就学会了服装裁剪的手艺。她在西冶街北坛,租了
      一间门头,开了一家《东方成衣社》。
      
        在北坛东头,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中医,叫李文宣,他开办了一处诊所。母亲
      在开着服装店的同时又想学中医,但是她又不认识这位医生,怎么办呢?她决定亲
      自登门拜师。
      
        一天她去诊所见到了李医生,开门见山的说:“李医生,我父亲和大哥、二哥
      生前都是中医,我曾立志继承父业,也当中医,可惜他门早年去世,我没有机会实
      现自己的愿望。我知道你的医术高明,信誉很高,我想跟你学中医,请求你收下我
      这个徒儿,圆了我的梦想吧!”
      
        李医生用怀疑的目光瞥了母亲一眼问:“你念过书吗?”
      
        “念过,我是高小毕业的。”
      
        李医生没有作声。
      
        “李医生,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母亲明白,他
      对自己的决心和能力心存疑虑。母亲恳切的请求着。
      
        李医生只管给病人看病试脉,没有理她。
      
        时值寒冬,天空中彤云密布,北风凌冽,寒风刺骨;鹅毛大雪,满天飞舞,银
      装覆盖了整个大地。
      
        一大早,还不到开门时间,母亲准时来到诊所门外等侯,她的头上和身上落着
      一层厚厚的雪花,双手抄在袖筒里,两只脚不断地轮换着踩在雪上。
      
        李医生来了,他看到母亲的样子感动地说:“这样的天气,你怎么来啦?快进
      屋!”说着,把母亲让到屋里。
      
        母亲进了屋,立刻就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生着火炉给老师烧水泡茶。一会儿,
      屋里就暖和起来。
      
        老师开始给病人试脉了,他把三个手指按在病人脉膊上,很快就神奇地断明了
      病人的病情。母亲坐在一旁,听着老师给病人讲解,仔细观查,认真领会,不断地
      作着记录。
      
        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正当师傅要给一名病人试脉时,母亲突然说:“李老
      师,我先试试,你再看我诊断得对不对,行吗?”
      
        老师吃了一惊,心想:“你没有学过,就能试脉吗?”
      
        当他看到母亲胸有成竹的样子时,还是答应了:“好吧!你就先试,算是一次
      入学考试吧!”
      
        母亲像医生一样,对一名病人按着程序开始望、闻、问、切,她把三个手指往
      病人脉膊上一按,并不断地论换着轻重按压,看她全神贯注地思索着,不一会儿,
      他得出了结论,就一条一条说给老师听。
      
        老师对病人重复检查了一遍,然后惊喜地说:“你诊断的很准,我给你打一百
      分!”接着又问:“你用什么办法学得这么快呀?”
      
        “哪有什么办法,就勤学苦炼呗。”母起说罢,她把中医的二十八种脉象和七
      种怪脉象流利地背了一遍。
      
        “这是我平时看的书。”说着她从书包中拿出了两本书递给老师。一本是《中
      医学》,另一本是《本草纲目》。
      
        “这是我写的笔记请老师过目。”她顺手又递给老师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李医生为她的学习决心深受感动,对她的聪明过人和克苦认真地学习精神赞叹
      不已。高兴地说道:“好啦!从今天起,你这个徒弟我收啦!“
      
        在李医生的培养下,母亲很快就能看病处方了。
      
        母亲与刘同珍、夏侯莲英、张敦强当年要好的同学们久别重逢,一见如故。还
      有好友黄蔼茹等,她的这些同学和朋友们正直善良,博学多才,有着气质不凡的大
      家风度。她们在一起经常讨论国家大事,政治时事;畅谈个人爱好,发展前途;总
      结过去,瞻望未来;并且积极参加社会上有益的活动。在大家的帮助下,母亲学习
      过助产学,在税务街小学当过代理教师,在街道上参加过一些社区服务活动。
      
        尤其是她经常参加政协组织的的学习,通过学习她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加
      上同学和朋友们的帮助,母亲辩明了社会上的善恶是非;懂得了许多人生中的哲学
      道理;接受了大量的新鲜事物;树立了坚定的生活信心。三十六岁的母亲,对过去
      走过的路悔恨交加,抱恨终天。瞻望未来前途无限光明,她幡然大彻大悟,精神面
      貌焕然一新。
      
        她决定把自己的名字由“康子心”改为“康醒民”。
      
        她这不仅是改名,这是她对旧事物的唾弃,是对美好的响往和追逐,是对新生
      活的热爱,是对自我的推崇,是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正是这种精神使她从幼稚走向
      成熟,让她由胆怯走向无畏,让她超越了自我,她要做一个醒悟了的民众,她要使
      自己的生命闪闪发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