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崔大伟坚持下来了,肩负起党交给他的使命。
      
        又一个莺歌燕舞的日子,到处鸟语花香,大学中专又招生了。今年的招生政策
      略有改动,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无
      疑比以往更加严肃公正。众人麻木,谈论招生的事很少,就连吃国家粮心切的崔富
      贵夫妇也很少谈招生的事,只是常常听到他们有气无力地说:
      
        “好好把握机会,争取早一点出去。”
      
        崔大伟满有信心,神气实足地走完了前两个环节,等候着好消息的到来。等到
      的结果和以前一样:革命工作,干什么都一样,名额有限,要一颗红心两种打算…
      …
      
        这样的消息好像是崔家意料中的事,摇了摇头噙着眼泪告终。崔大伟不死心,
      决心去找大一点的领导给个理由。他忿忿来到街上,准备去找区里的头头要个说法。
      正在这时,农机站里出来推销产品的金花碰见了他,见他怒气冲冲的样子,怕惹出
      祸来,便把他招进小巷深处问原委。崔大伟觉得金花是知心人,把积蓄的苦衷一下
      倾诉出来。金花比以前老练多了,话中带着丰富的经验:
      
        “你这事找谁都没有用。当官的说‘名额有限’一点不假。你想想,现在的人
      对国家碗饭垂涎欲滴,从上至下,当官的亲属、子弟不少,合符招生条件的很多,
      就招那么一点人,还得比官衔大小,关系亲疏,这批人都满足不了,哪有你贫民百
      姓的搞头?等吧,等到全民进大学那一天,一定有你崔大伟那一份。”
      
        崔大伟一听大吃一惊:“难道我这一辈子完了?”
      
        金花想了想说:“只要你真正有水平,还是有希望的,听说明年要恢复高考制
      度,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去吧。今天你都二十四了,不好好争取那才是真的没有前
      途。”
      
        崔大伟一听这话很兴奋,金花留他吃一碗面的时间都没有给,一路小跑回家里,
      把外面的消息带回来告诉了父母。崔富贵夫妇听了很兴奋,都认为贫民子弟只有通
      过这条途径才能跳出去。可是,崔大伟心里没有底,邪编乱造点文章唬百姓和文化
      层次不高的领导算跤跤者,拿出知识去考学校不可想象。不过,他信心满有的,翻
      箱倒柜找从前读过的书,哪里齐全?找到一本被老鼠啃得百孔千疮的算术书。崔富
      贵给儿子两块钱:
      
        “别找了,去书店里买两本书看吧。”
      
        崔大伟拿着钱刚出门,金正新带来公社的文件通知。崔大伟翻开一看,那是公
      社农中班的招生通知,要求每个生产队做工作,派学生去读,年龄不限。崔大伟看
      完开了个玩笑:
      
        “要是我能去读该多好啊!”
      
        说话无意听者有音,一旁的金正新直鼓劲:“去读吧,读了中学再进大学,谁
      也拦不了。”
      
        崔富贵夫妇出来也这样鼓励儿子。
      
        崔大伟犹豫了一阵说:“我读书去了,这队长……”
      
        金正新迫不及待地说:“放心去吧,队长由我来!相信我能挑起这副重担。”
      
        崔大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动心了,决定辞掉干部后去读书。第二天恰好公社
      召开三干会,休会时他找了大队干部和公社领导,头头们感到很吃惊。大队干部说:
      
        “你是最好的人,你走了帽塘村再也没有更好的干部人选了。”
      
        公社领导说:“你是全公社最有水平的,党离不开你,群众离不开你。”
      
        崔大伟这时的脑壳很清醒,心想:在招生的时候为什么听不见这样的话?他越
      想越气愤,决心非辞掉官不可,竭力向领导推荐:
      
        “我离职后,马春可以任生产队长,这人思想好,作风正派,保证比我干得好
      ;团支部书记随便找一个下乡知青干都行,他们是从城里来的,精明能干,有文化
      水平,不会比我差。总之,我一定要去农中读书。”
      
        领导为了解决招生难的问题,同意崔大伟带头去读书。考虑到马春上次抗洪抢
      险有功,决定让他当生产队长。为了造成声势,公社干部在会上当众宣布了马春当
      队长的决定,号召全社的贫下中农向崔大伟学习,放弃职务去农中读书。
      
        今天,崔大伟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很难听到的歌儿从他口中漏音跑调地唱出
      来: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兴奋着不知不觉回到帽塘村,透露了上面的决定,帽塘村的人围着他,有惋
      惜的,有羡慕的,没完没了。当他们知道马春当队长后,大都没有意见,很快改口
      朝一角的马春喊:
      
        “马队长、马队长……”
      
        马春摆手的时候,崔大伟去鼓励他:“好好干,帽塘村的贫下中农相信你,我
      更相信你,希望你比我干得更好。”
      
        马春想了想说:“好吧,党相信我,贫下中农相信我,我定尽到最大的努力干
      好。”
      
        另一角的金正新脸色一青,带着殷琴玉回去了。第二天,马春把帽塘村的社员
      召集在保管室门口开会,安排近期工作,他真像当官的样子,慎重宣布:
      
        “社员同志们,我不会当干部,今后有不是的地方,敬请大家当面提出来。现
      在我安排近期的工作。革命方面,配合工作组,搞好基本路线教育,深入反击右倾
      翻案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生产方面,做好春耕生产的准备,妇女
      改土,男劳力挑粪上山备用;其他方面……”
      
        说到这里,公社大队派下来了两个干部,他们一同上台,朝马春笑了笑,公社
      干部说明了来意:宣布新任生产队长,以便名正言顺。大队干部拿出盖着大红公章
      的纸条向众人宣布:
      
        “由于工作需要,免去崔大伟的生产队长职务,帽塘村由金正新任生队长……”
      
        崔大伟当即质疑:“昨天不是说好马春任队长吗,咋又变了?”
      
        公社干部解释说:“干部任命要经公社党委决定,口说是无效的。马春这个人
      是不错,党委考虑金正新还要好些,他担任过多年的记分员,有工作经验,所以一
      致同意推选他……”
      
        再看马春,红着脸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金正贵大步流星上台,大队干部带
      头鼓掌,下面掌声寥落。大干部走后,金正新也没有说个所以然就散了会。
      
        崔大伟回到家里,心里很不痛快,决定去给马春一个面子。他刚出门,史月英
      领着江英来了。今天,江英打扮特别出奇,花衣服套绿裤子,头上还扎有一束红毛
      线,整体看去,五彩缤纷,曲线依稀,格外动人。史月英领着女儿到崔大伟跟前一
      阵巧嘴:
      
        “大伟呀,听说你要到农中班去读书,咱江英闹着同你一起去,把她带上吧,
      互相帮助,读了中学再读大学,一起吃上国家粮,我看你们呀,是天生的一对……”
      
        这话说得崔大伟脸红,愣了片刻说:“没问题,我们两都争取获得好成绩。”
      
        史月英更兴奋了,说个没完:“我昨天下午去公社代销店打了洋没,买了大马
      灯,供你们两夜里学习用。”史月英说到这里,摸出几块钱给江英:“给金正新,
      不,金队长送去……”
      
        崔大会误会:“史姨,去农中读书不需开后门,你不要来老一套了。”
      
        “不是……”史月英说,“我去代销店,在路上钱丢了,顺路找回,没了。碰
      上金队长和殷琴玉各提着一个大口袋往公社走,给他们借了几块钱……”
      
        “哦?原来是这样,难道金正新的官是口袋换来的?”崔大伟这样自言自语说
      着,念头又变了,“不可能、不可能……”
      
        史月英只听到后半句,也产生了误解:“不可能,什么不可能?你那年样精明,
      来年肯定进大学!”
      
        史月英和崔大伟谈着,他居然忘了去找马春的事。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