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崔大伟要去农中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庭里闹起来。
      
        崔二伟和崔三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读了小学又读中学,读了中学又读小学…
      …这样不知了多循环多少次,反正天天去了学堂,不是闹革命就是政治学习,到头
      来自己也不晓属哪个文凭。数学吧,解不来一元一次方程;物理吧,不懂欧姆定律
      ;化学吧,写不来氧气的分子式……政治上倒有一套,能背好几十条毛主席语录,
      《老三篇》滚瓜烂熟,能呼上百条革命口号。这时,他两也闹着要去农中读书。孔
      兰仙反复去做他们的工作:
      
        “你们两兄弟,都是初中生,都二十出头了,就在家里挣工分吧,争取早日把
      工分欠款还清后盖新房子,讨老婆,过小日子。你大哥今年二十四了,还是光棍一
      条,他讨不上婆娘,你们说亲就更难了。你哥有名声,再学几手,吃上国家粮后,
      家里就少一个包袱,这更有利于你们的生活啊!”
      
        崔富贵也站出来说:“你们都是初中生,不必再去读了,抽空复习一下,照样
      可以去考学校。眼下,买盐巴都赊账,哪有经济供你们都去读书啊。”
      
        崔四伟正在就读初中二年级,他的姿态很高:“要不,让哥哥们都去读书,我
      在家里干农活。”
      
        孔兰仙不同意:“你的学习没有闪失过,好好读下去。再说,你骨头不硬,干
      农活吃力,是读时的好时机,别胡思乱想了。”
      
        经过一翻思想工作,崔大伟和崔二伟虽说心里不悦,但再也没有闹去农中读书
      的事了。
      
        报名这天,江英打扮得格外漂亮,大清早就来约崔大伟,两人一前一后到了学
      校。农中班原本在两间古屋里,现在新修在荒山脚下,隔帽塘村只有三四里路。他
      们来到新学校,气派比想象的还要好,门口挂着吊牌:“五七农业大学”。进了校
      园,他们才知道这不是普通的中学,是市里试点的农业大学。崔大伟高兴起来,没
      想到自己轻而易举就进了大学门。开学典礼大会又让他寒心,说是培养社会主义新
      型农民。布局和大学一样,有好几个专业:植保、养猪、蚕桑、喂鱼、兽医……开
      学典礼结束后,江英找到崔大伟,高兴万分:
      
        “没想到我们这样便宜就读上大学。”
      
        崔大伟高兴不起来:“有什么了不起,读了后还是农民,吃不成国家粮。”
      
        江英不信,去问了一个老师,老师的回答和崔大伟一样,她也没有减高兴劲。
      心想,只要有崔大伟陪着就舒心,管它将来干什么哟。上课前,崔大伟到办公室外
      面张望,见里面坐着好些人,有医猪儿的李光头,有会打针的张花脸,有爱在市场
      上卖鱼的吴老幺……他们也来读书?旁人告诉他:
      
        “这是农大的老师……”
      
        果然,上课的时候这些老师依次登场。这所大学有独特之处,那就是各专业的
      学生都坐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学员都不知道自己是何专业。桌凳都是石头的,学员
      倒不少,有五六十人,可以随便坐。江英硬要和崔大伟一起坐,他们两特意坐在最
      后一排的边上。
      
        回到家里,崔大伟把学校的规模给家里人说了,孔兰仙不以为然:“这样的大
      学好,将来吃不成国家粮的话,背个箱箱逛逛,医人、医猪的,得现钱,实在。”
      
        从此,江英和崔大伟影形不离,天天去学校读书。天气还不很热,江英率先穿
      上了花裙子,逗得很多人偷看她。上课的时课,她爱搞别,硬要和崔大伟摆龙门阵。
      台上的老师讲课不吸引人,课堂乱哄哄的,江英更加放肆起来,把裙子折得老高,
      显出洁白的大腿来逗崔大伟。他偶尔看看,偶尔摇头。江英的胆子越来越大,时常
      拖过崔大伟的手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崔大伟像触电一样地缩回来,先是瞪她一眼,
      后来也习惯了,麻木到不知江英在怎样玩弄他的手。下雨天,江英故意不戴笠,挨
      着崔大伟的肩同顶烂草帽,泥泞之处,撒娇让崔大伟背过去。每次崔大伟都很耐烦,
      满足了江英的要求。因为,崔大伟始终把江英当妹妹看待。暑夜,史月英烙了麦粑
      儿,叫崔大伟过去吃。晚饭后,江英穿得又薄又少,在崔大伟眼前晃来晃去。史月
      英提来大马灯,要他两共同学习。崔大伟觉得这样的日子舒心,真的和江英一起学
      起来。他已是二十几的人了,对女性没有激情是假的。但是,他从没有想过打江英
      的主意,总爱保持一定距离和江英交往。史月英见他拘束,把话挑明了:
      
        “我喜欢你,江英也喜欢你,很合适,大胆恋爱吧。”
      
        崔大伟原以为史月英是闹着玩的,没想到她动了真情,说啥他也不答应:“不
      行、不行……我都二十几了,江英才十多岁,悬殊好几岁,她只能做我的妹妹。”
      
        史月英眨眼一笑:“这算什么,还有老夫少妻哩,她不嫌你老,你不嫌她小,
      不就搓和了?”
      
        崔大伟还是摇头:“不行,我得回去找妈商量。”
      
        史月英柔和说道:“不必商量,我已经给你妈说过了,她满口承认。其实呀,
      追咱江英的人不少,我偏看上了你。为什么?因为我是看着你长大的,没有歪心,
      人直率,最适合江英了。请你放心,我们决不会三心二意,你吃不上国家粮,当农
      民江英一样的爱你。你家兄弟多,房子窄,结婚后还可以搬到我家来过日子,免省
      你妈为你修房子,这对你弟弟们讨婆娘更有利。说实在点,也叫报恩,你为我们家
      做了不少好事,这门亲事就算领你的情吧。如果你以后吃上国家粮不喜欢咱江英的
      话,让给崔二伟也行。”
      
        史月英说了一大通,崔大伟的思想才开始动摇。夜已经很深了,崔大伟才回到
      家里,孔兰仙还在小油灯下补衣裳。崔大伟坐在母亲身边,把史月英的意思说了,
      孔兰仙大为惊喜:
      
        “要得……她不嫌你老,你不嫌她小。咱家弟兄多,处理一个算一个。如果真
      的吃不上国家粮,让她把你招过去,免得我为你愁修房娶亲,这对咱家太有利不过
      了。”
      
        崔大伟没想到母亲的话和史月英一模一样。竟管这样,他照样有疑虑:“如果,
      如果我将来吃上国家粮咱办?”
      
        “这……”孔兰仙很久才答上话来,“你们都在农大读书,有可能一齐吃上国
      家粮……”
      
        “如果她没有吃上国家粮呢?”
      
        孔兰仙想了想说:“这就看你的良心了,反正史月英反复说过,你当农民她也
      不变心,现在不考虑那么多,到时候再说吧。最起码的,你现在要真心对江英。”
      
        两娘母一直谈到深夜才睡。大清早,殷琴玉又来到门前,硬要拉着孔兰仙表态
      :
      
        “咱金薇喜欢大伟,你六个儿子,把大伟招来我家吧。”
      
        孔兰仙不好开口。崔大伟有他的看法,他觉得金花才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人,金
      正新做事暧昧添了他心灵的阴影,说起话来硬梆梆的:
      
        “我已和江英好上了,你就别多费心了。”
      
        孔兰仙接上说:“对对对,咱大伟和江英好了,你早来一步就好了,昨天晚上
      他们才恋爱上的。”
      
        殷琴玉直勾勾地看了一阵崔大伟,最后说:“好吧,如果你以后不喜欢江英的
      话,一定要爱咱金薇哟。”
      
        “一定、一定……”
      
        孔兰仙这样表态后,殷琴玉才寸步离开了。
      
        在学校里,崔大伟有名声,很受那些大龄女生欢迎,收到很多恋爱信。他怕江
      英发现,偷偷把这些信放在箱子深处。一天,崔二伟和崔三伟无意中翻到那些恋爱
      信,也慌了神,向崔大伟提出:
      
        “哥哥,你那么多恋人,让一点给我们吧。”
      
        崔大伟一听觉得可笑,教训弟弟们:“死脑子,感情的问题怎么能让呢?别胡
      思乱想!
      
        孔兰仙觉得这话有道理,便去找了殷琴玉:“大伟和江英好了,金薇和二伟恋
      爱,年龄更合适些,行不?”
      
        殷琴玉没有明显反对,只是说等些日子再说。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