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托—季联合中心”的确定
      
          按照斯大林关于与托洛茨基分子斗争的指示,雅哥达和维辛斯基于1936年6 月
      19  日向斯大林递交了一份托洛茨基分子的名单。这个名单共82  人,被指控为参
      加了恐怖活动,雅哥达和维辛斯基建议将他们作为恐怖组织的参加者,按1934  年
      12  月1 日法令,交付军事法庭审讯。在致斯大林的信中,他们还提到了是否将季
      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按同样法令交付法庭审讯的问题。他们说,季诺维也夫和加米
      涅夫也是恐怖活动的组织者,但在1935  年初“莫斯科中心”的审判中没有承认自
      己的罪行,审判后仍继续策划谋害党和国家领导人。斯大林不同意雅哥达和维辛斯
      基提出的只对托洛茨基分子进行公开审判的意见。他通过叶若夫向内务部传达了他
      的指示:要举行一次对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的统一的审判。
      
          斯大林的指示决定了即将举行的公开审判的方向和内容。内务部改变了过去对
      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分别进行侦查和秘密审讯的作法,全力投入了制造
      “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中心”的工作。可以说,“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
      苏联合中心”案就是这时候正式确定的。关于这一工作的领导和进行情况,可以从
      副内务人民委员阿格拉诺夫在1937  年3 月19—21  日举行的内务部国家安全总局
      骨干会议上的讲话看出。按他的说法,当时雅哥达和莫尔恰诺夫企图阻挠对托—季
      集团的侦破,他们竭力把托洛茨基集团与季诺维也夫集团割裂开来。还在1936  年
      4 月,莫尔恰诺夫就竭力证明舍梅列夫、萨福诺娃、奥利别尔格这些与斯米尔诺夫
      有牵连的人,他们的恐怖团体已经被侦破,可以到此为止,这就是托洛茨基中心,
      而所有其余的人都与此案没有任何关系。对已经被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内务局侦破的
      恐怖组织案件即季诺维也夫阴谋集团案的侦查,莫尔恰诺夫则极力予以诋毁和阻挠。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进行了干预,以把对托洛茨基集团的侦破工作推向深入。
      当时,叶若夫在他的别墅里秘密召见了阿格拉诺夫,向他传达了斯大林对托洛茨基
      中心案侦破工作中所犯错误的指示,责成阿格拉诺夫采取措施,揭破还未揭破的托
      洛茨基匪帮及托洛茨基本人的作用。叶若夫甚至说,如果阿格拉诺夫不把这件事抓
      起来,他将亲自召开内务部工作会议,进行干预。
      
          阿格拉诺夫说:“正是遵照斯大林和叶若大的这些指示,采取了措施,才揭露
      出了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中心。然而,根据新的材料开展的侦破工作远非是顺利
      的。首先,莫尔恰诺夫暗中进行了顽强的抵制,尽力缩小这一案件。我们不得不使
      用一些非常重要的材料,这些材料保存在内务人民委员部负责莫斯科州的那个局里,
      材料与德赖采尔、皮克尔和埃(埃斯特曼)有关。这样,才使侦查工作能够转向新
      的轨道。”⑥阿格拉诺夫被叶若夫召见以后,亲自参加了“联合中心”的立案和侦
      查工作。1936  年7 月23  日,阿格拉诺夫与内务部的负责干部А·拉济维格夫斯
      基、Г·雅库博维奇、Л·西马诺夫斯基一起,亲自对在押犯前托洛茨基分子德赖
      采尔、前季诺维也夫分子皮克尔进行了复审,从他们口中得到了下述供词,即托洛
      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的“联合中心”是基于恐怖活动的一致而成立的。
      
          叶菲姆·亚历山德罗维奇·德赖采尔原是托洛茨基的卫队长,1919  年入党。
      在国内战争中先后任团、旅和师的政委。因其战功得到两枚红旗勋章。
      
          1927  年他带头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游行,被开除出党。1929  年恢复党籍。捕
      前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工作。
      
          德赖采尔和皮克尔是在内务部的压力下作出伪供的。这一点可以用阿格拉诺夫
      的话和内务部莫斯科局副局长拉济维洛夫斯基的话来说明。1936  年12月20  日,
      拉济维洛夫斯基给叶若夫的报告中说,托洛茨基分子德赖采尔是1936  年提到莫斯
      科进行审问的,而季诺维也夫分子皮克尔的被捕要晚一些。
      
          很明显,还没有被捕的皮克尔不可能作出什么“联合中心”存在的供词。他和
      德赖采尔被审问和重新审问,是因为需要让他们作出某种需要的供词。拉济维洛夫
      斯基的报告中对这一点说得很明白:“三个星期以来,通过对德赖采尔和皮克尔极
      其艰巨的工作,终于使他们开始交待。”⑦当德赖采尔和皮克尔的交待材料交给雅
      哥达时,他在有关“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莫斯科中心”的交待旁边写上了“不确”
      二字,而在德赖采尔关于他得到了托洛茨基下达的杀害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指示的交
      待旁,写下了“谎言”、“捏造”的字样。叶若夫在1937  年2 —3 月中央全会上
      也谈到了雅哥达的看法,说他认为德赖采尔、弗里茨—达维德、M ·卢里耶等所有
      的人的交待都是胡说八道,他在审问记录上直接写上了“胡说八道”、“无稽之谈”、
      “不可能”的字样。
      
      
      
          尽管德赖采尔和皮克尔的供词根本站不住脚,但它们却被案件的制造者们作为
      立案的基础。“联合中心”一案的审理工作走上了新轨道。1936  年2 月底在莫尔
      恰诺夫主持的内务部工作会议后,内务部主要是侦破所谓的托洛茨基中心,现在侦
      破工作的任务则是侦查“托—季联合中心”。不久,所有的被告都被迫作出了相应
      的交待。
      
          以上就是所谓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中心”形成的经过。叶若夫在1937 
      年2 —3 月中央全会上的讲话像阿格拉诺夫的讲话一样,也证明了这个过程。
      
          “叶若夫:当对这一案件的侦查刚刚开始时。”斯大林:什么案件?
      
          叶若夫回答说,是揭露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中心的案件。叶若夫在讲话
      中叙述了该案侦查的过程。按他的说法,一开始内务部有人企图把托洛茨基中心案
      大事化小。斯大林觉察出这一点,下达了继续办案的指示,并责成叶若夫对侦查工
      作进行监督。他在讲话中点了莫尔恰诺夫的名。他说:
      
          “莫尔恰诺夫一直试图缩小这一案件:他竭力把舍梅列夫和奥利别尔格说成是
      单独行动的特使,开庭审理或者审判一下,就可以结束,如此而已。有一点是根本
      不能允许的,即所有的供词,即由德赖采尔、皮克尔、埃斯特曼这些主要罪犯所作
      的关于莫斯科地区的供词,这些供词根本不被理会。他们就这样闲聊:德赖采尔是
      什么人哪,他和托洛茨基是什么关系呀,和谢多夫,和柏林是什么关系呀,都是些
      胡说八道,无稽之谈等等玩意。总之,他们的话题就贯穿着这种情绪,谁也不想把
      德赖采尔也好,埃斯特曼也好,皮克尔也好,与整个这一案件联系起来。就是这样
      的精神状态。”⑧叶若夫对莫尔恰诺夫等人的办案态度进行了谴责。但这并不能说
      明他掌握所谓“联合中心”存在的材料。在上面提到的1937  年3 月国家安全局骨
      干会议上,叶若夫自己就说,在逮捕有关人犯的时候并不掌握他们进行犯罪活动的
      材料,侦查工作只好依靠向人犯施加压力并从他们身上挤出的材料。按叶若夫的说
      法,就是把人犯砸破。
      
          从以上所述事实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托洛茨基恐怖阴谋集团,季诺维也夫恐怖
      阴谋集团,还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其存在和活动的确定都
      是主观的、唯心的和专断的,是凭借少数人的主观意志制造的。
      
          但是,在当时苏联的条件下,这样的极少数人的意志是无法违抗的,是内务部
      和检察院这样的法律机构和各级党政机关所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的。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